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学无论从形式、内容、语言等方面均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报刊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具有现代文学观念是现代文学区别于传统文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现代文学的观念是在历次的文学运动及文学论争的过程中萌发的,报刊是现代文学观念传播的媒介。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大众媒介的登场,文学创作与接受逐渐演变为文学的生产与消费的过程,报刊促进了现代投稿制度及稿酬制度的确立,催生了晚清以降“国民文学”“平民文学”观念的产生与发展,作者群体与读者群体更趋平民化,实现了现代文学的大众化。报刊为白话文的推行提供了有力的阵地,而报刊与白话文的结合,又促使政论文、报告文学等新文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一部中国现代作家追求政治革命信仰的心灵发展史,中国现代作家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社会精英群体,他们以火热的青春激情和变革现实的叛逆勇气,造就了20世纪中国文学强烈的主观战斗精神,也以执着的人生目的与深刻的生命体验,为中国现代文学涂抹上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在他们的身上,“诗人”与“战士”双重社会身份的完善结合,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价值取向,即以崇高的艺术形式去承载神圣的政治使命,从而使百年中国文学形成了“实用性”与“战斗性”的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3.
文学研究会与自然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研究会同人针对当时中国现代小说创作存在的向壁虚构的弊端 ,大力介绍和提倡自然主义。他们认为自然主义的“客观描写”与“实地观察”能够补救中国现代文学的不足。他们之所以提倡自然主义 ,是因为自然主义的“求真”原则恰好与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的现实主义观念相契合 ,同时又顺应了“五四”时期科学主义泛化的趋势。在提倡的过程中 ,文学研究会同人清楚地认识到自然主义的缺陷———机械的物质的命定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不好和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等同划一;中国现代文学是“现代”的,又是民族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五四”开始的中国现代文学在文学观念、价值取向、创作原则、艺术形式和语言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不好和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等同划一;中国现代文学是“现代”的,又是民族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五四”开始的中国现代文学在文学观念、价值取向、创作原则、艺术形式和语言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发生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事件.由于晚清以来“中国”形象发生了从“帝国”向“民族国家”的被动转化.这种“空间”认识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启蒙和救亡意识,最终使我们抛弃了传统的循环论而接受了西方的线性时间观。现代文学观念的产生正是建立在传统/现代的“时间想像”和中国/西方的“空间想像”的基础上的.而“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种制度化力量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关系,成为我们理解它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台湾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部分,是在中国新文学运动的直接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在现代台湾文坛占主导地位的“乡土文学”,有着五四文学的优良传统。“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海峡两岸文学合流,开辟了无比广阔的道路。合流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现代戏曲文学与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紧密的对应关系,艺术表现方式上也呈现了十足的“现代性”,在中国现代文化观演现实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戏曲文学研究的缺位,反映了主导的中国现代文学意识的局限。把现代戏曲文学纳入到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范畴中来,对认识传统文学资源的价值、开拓文学研究的视野、促进中国现代戏剧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文学与马华现代文学的关系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论题,从中国“五四”新文学在马来西亚的传播和接受到当下马华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包括中国大陆文学和作为中国大陆文学支流的台港文学)的吸收与借鉴,都是值得认真梳理和研究的。从“五四”新文学对马来亚的影响、马华文学的艰难求存与当下马华文坛新变三个角度考察,从近一个世纪的马华与中国现代文学交流的过程,可以寻找出两地文学的文化交流模式.勾勒出马华文学在中国性与本土性之间互为勾联与纠葛的文学脉络和精神图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嬗变既有外国文学资源的摧动,更有内部传统文化的推动。道家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学观念、文学精神及审美形态多有或者潜在或者显在的影响,体现了文学现代化变更过程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11.
《莫须有先生传》是一部吉诃德式的讽喻之作。在纪实与虚构之间周旋,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特点。小说中大量用典乃是造成其晦涩、难懂的主要原因之一。这部小说的价值并不在于对人生意义的文学性阐释,而在于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一个奇特的叙事文本。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文学批评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沈从文有意识地实践着各种文体形式,尤其在语言风格上表现出独创性。在其作品论中,大量色彩鲜明的文学词语以及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文本呈现出不同于一般文学批评文本的面貌,形成沈从文独特的语体风格。另一方面,沈从文对现代作家的作品进行了文体层面的评价,表现出对文体方面的高度重视。批评的文体和文体的批评可以说是沈从文文学批评有关文体特征的两个相辅相成的侧面,两者从同一个出发点分别指向主体和客体,构成了沈从文文学批评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朱志荣的中国文学观具有强烈的思辩色彩、自觉的理论意识和开放的研究视野。他从自己的文论观和美学观出发,使理论研究与中国古代文学的鉴赏和批评良性互动,强调中国文学的民族特性。他把意象视为中国文学的重要表征,认为中国文学从创作到欣赏都体现着基于感性而不滞于感性的领悟方式,从而超越了传统的表现说与再现说的对立;将古代文学研究的审美尺度具体概括为情、貌、言三个方面,指出古代文学中人、文同构的生命意识,论述了作家的个性与时代精神的辩证关系。他认为文学史研究要在史实的基础上重视史识,肯定文学史家发现规律的主导意识;认为古代文学研究应该体现当代性,优先阐释在当代能引起共鸣的作品,合理借鉴西方理论,体现当代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4.
"竟陵八友"是齐梁之际重要的文人团体,包括谢眺、王融、沈约、萧衍、范云、任昉、萧琛、陆倕八人.他们是永明体新诗的倡导与实践者,也是齐梁文学新变的完成者.他们的山水诗、公宴诗、咏物诗成就甚高,其奏疏、序论诏铭、书文碑领、辞赋等文体也代表着齐梁散文的最高成就.在文学艺术上,"竟陵八友"倡导文学题材的日常生活化、重视文学的抒...  相似文献   

15.
周作人以中国历史上的言志派散文为根基,在中国社会极为封闭的情状下接受了英国科学、哲学和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开了中国小品文写作的风气,并使这种文体屹立于中国文坛,为当时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输入了新鲜血液,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文学创作,其表现形式、艺术风格、象征主义运用等都大胆采用和借鉴外国文学创作手法,奠定了我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基石,是坚持“拿来主义”思想的光辉实践。  相似文献   

17.
运用语言学、文体学的方法,从文学风格、语言风格两个层面和"文言化"、"西文化"、"融会"三个角度,描述分析"冰心体"的特征及其在现代文学转型过程中对建设现代白话文学文体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30年代,青木正儿就已经开始运用"文学思想史"的研究模式展开中国文学理论的研究。通过中华文人艺术生活的考证与复原,他试图折射出中国文学思想史的发展轨迹。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自然"成为中华文人艺术生活的最高理想。这种自然崇拜不仅在中华文人的艺术生活点滴中呈现,而且在中国文艺的美学追求中表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汉文学在日本的传播历史由来已久。进入明清时期,白话文小说的发展也推动了日本近世文坛上雅俗折中文体的出现。中国小说经过日本文人的翻译、介绍、效仿逐步掀起了具备趣味性、大众化的日本近世读本热潮。本文试从作品的产生时间、在文坛上的定位、创作特点等方面探讨中国明清小说在日本近世读本小说发展过程中的孵化、形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汉味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不可抹去的一笔重彩。20世纪80年代以方方、池莉为代表的武汉风格的文学叙事,为中国新时期文学树立了一座写实主义的标杆。大量的以镌刻武汉人形象为主、反映武汉文化为主的小说作品,向世人展示了武汉市民化、庸常化的地域特点,再现了当代武汉底层民众艰难与世俗人生的生存之累,也折射了武汉市民乐观生存之坚韧意志,被新时期文坛公认为"汉味小说",充分彰显了浓郁的武汉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