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裂隙化岩体广泛存在于地表浅层,为主要的地下水渗透介质之一,而裂隙网络构成地下水及溶质在裂隙化岩体中运移的主要甚至唯一导水通道.根据图论知识将裂隙网络概化为非连通图,采用图这种数据结构表示三维裂隙网络数据.编写了计算机程序识别裂隙化岩体中沿水力梯度方向的渗流路径,剔除对渗流无贡献的裂隙,可明显缩短裂隙网络地下水渗流与溶质运移数值模拟计算时间,使大尺度裂隙网络渗流与溶质运移模拟研究与工程应用的可行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裂隙管道网络物理模型水流与溶质运移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离散裂隙网络模型和裂隙介质管道流模型,在室内建立一套裂隙介质管道网络试验装置,并开展裂隙渗流和溶质运移试验. 结果表明,在相同定水头的饱和渗流条件下,不同几何参数组成的裂隙网络的渗流流量及溶质通量存在较大差异,表现出流量和溶质运移通量与裂隙管网物理模型的有效空隙率、裂隙密度、裂隙产状、进出口数量等均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性. 经进一步回归分析获知,流量与有效空隙率及裂隙密度、溶质通量与流量及裂隙密度之间皆存在较好的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地下水溶质迁移转化模拟软件MT3DMS中的数值解法MOC、MMOC、HMOC和高阶TVD等的基本原理,分析比较了不同解法所获得的地下水污染时空分布模拟结果的质量误差以及纵向弥散度模拟计算结果异同,并进一步探讨了网格大小与污染源质量浓度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等.展现了通过数值模拟估算纵向弥散度的基本过程及其适宜性,重点探析了不同数值解法模拟估算弥散度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以地热砂岩回灌中存在的物理堵塞问题为研究背景,开展微小颗粒在含水多孔介质内运移特性的渗流实验研究。通过圆管中填充玻璃珠构造多孔介质实验段,搭建含微小颗粒流体在多孔介质圆管内的渗流特性实验台。对比研究颗粒直径dp分别为12.96和22.81 μm、多孔介质平均粒径Dp分别为408.9和659.2 μm、含颗粒流体质量浓度在0.3~2.0 g/L范围下,颗粒在多孔介质界面处及内部各段沉积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dp=12.96 μm时,颗粒在多孔介质内部的沉积量远大于在界面处的沉积量;当dp=22.81 μm,流体浓度C<0.3 g/L时二者相差不大;C>0.5 g/L时颗粒在介质内部的沉积量小于界面处沉积量,且二者差值随着流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说明此时"筛滤"作用产生。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的数值模拟提供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氩气泡在静止非透明金属流体GaInSn中的上升运动. 实验研究使用超声多普勒测速仪测量气泡上升速度. 数值模拟使用湍流两方程模型,采用VOF方法进行界面捕捉. 气泡上升速度的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符合较好. 大气泡在液态金属中的上升运动为小幅度水平方向振荡上升.  相似文献   

6.
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焦作段两侧地下水六价铬污染物的运移过程进行模拟,用情景分析对干渠两侧地下水水质的潜在影响进行预测,并对预测模型的4个主要参数进行灵敏性分析.结果表明,六价铬污染羽20年后可对总干渠水质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参数灵敏性分析表明渗透系数对六价铬的运移影响最敏感;分析结果还揭示了各个控制因素的主次关系及参数灵敏性随污染物不同迁移阶段的变化特征.该研究结果可为总干渠水质安全保障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强化传热在管壳式换热器设计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综述了强化传热技术在管壳式换热器工艺设计方面的国内外最新进展,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方法在20世纪经历了50年代的Kern法、60年代的Bell-Delaware法和70年代的流路分析法。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应是21世纪的主要设计方法。对目前设计仍然存在的诸如多相流设计、传热强化、流体诱导的振动、防垢和除垢、高粘流体设计、物性数据库的完善、换热器中流动及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研究对发展地热发电具有重要意义。由于EGS通常涉及多区域多物理场耦合,且井内流动处于湍流状态,在EGS数值模拟中需要正确处理区域耦合、合理模拟井内湍流,并达到足够的计算精度和效率。基于多区域多物理场耦合三维有限元模型,系统研究EGS渗流与传热过程。计算结果表明:1)通过施加正确的连接条件能够实现在EGS不同区域之间的压力场、速度场和温度场的自然耦合;2)多种湍流模型模拟井内流动给出基本一致的压力变化,并且预测井内湍流压降约为层流压降的4倍,但比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总压降小3个量级,因而井内湍流对EGS采热过程总体影响不显著;3)在EGS结构和物性垂向变化、储层中自然对流、井内湍流效应均可忽略的条件下,EGS以水平方向渗流和水平方向对流传热占主导,从而可采用两维模型近似模拟。  相似文献   

9.
用一种新近发展起来的、基于统计力学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了正压大气的运动.在一般格子Boltzmann的基础上,加入了科氏力和重力,用流体柱高度代替一般模型中的密度,避免了不可压缩流动计算的困难,并用这一改进的模型成功地模拟了地转风和气旋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
310.15K时,利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的流动测量系统测定了乙醇分别与甲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乙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在水溶液中混合过程焓变以及各自的稀释焓,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关联得到了各级焓作用系数.讨论了不同酰胺与乙醇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乙醇与不同酰胺分子的hxy均为正值.不同酰胺与乙醇的hxy大小主要取决于酰胺分子结构的差异,酰胺分子中所含-CH3个数越多,其hxy值越大,故N,N-二甲基乙酰胺与乙醇的焓对作用系数hxy最大,并用溶质-溶质相互作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理论对结果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双向牵引治疗股骨转子下不稳定型骨折的方法,既符合平衡牵引的原理而使骨折达到满意的对位,又能克服单向牵引长期存在骨折复位后难以维持良好对位的缺点,它是一种能提高本类骨折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体育活动、骨密度、体重指数与骨折危险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体育活动、骨密度、BMI与骨折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以1995年年测桡、尺骨BMC、BMD为基础,追踪调查8年间骨折的发生状况。结果:1.不同年龄阶段桡、尺骨BMC、BMD有明显的年龄特征。骨折的危险性有随年龄的增长、骨密度降低而增加的趋势。2.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地增加、维持骨量或减缓骨量的丢失,并减少骨折发生的危险性。3.体重指数与骨量呈正相关。体重指数与骨折危险性之间存在着更为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对从1995~2003年积累的25例青少年下肢疲劳骨折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致伤的因素为:骨骼发育尚未来成熟,下肢持续性地承受超负荷运动;个体差异及接受训练的能力存在差异。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因人而异,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量是预防青少年下肢疲劳骨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胫骨疲劳性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跑、跳作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计算胫骨压缩力的力学模型。结合病例报告,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胫骨疲劳性骨折的易发部位以及成因,为本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临床病例统计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探讨了退役运动员发生跟腱断裂率及原因。对调查的30例运动性跟腱断裂患者中的15名退役运动员患者发病率、发病特征、诊治及预防进行总结分析。退役运动员发病率为50%、年龄41.1岁、训练史14年、退役史13.47年、体重平均增加16.7kg。结论:由于慢性跟腱退变发生率高,造成退役后的专业运动员运动性跟腱断裂的发病率高于其它群体。体重增加、准备不充分、运动强度或幅度过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间接原因。建议给予足够重视,并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断裂力学关于裂纹的有关理论引用到高速剪切研究中,基于断裂力学中应变能密度因子理论的研究,分析了高速剪切的裂纹扩展规律及断面质量改善的机理,进而提出了规则高速剪切定律及规则剪切条件下的裂纹扩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及骨折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查阅近年来国内外许多有关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及骨折的研究报告基础上,收集整理了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及骨折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分型、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资料,总结出预防该病的一些比较简单宴用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针对剪切下料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从裂纹扩展的角度出发,结合断裂力学及塑性力学关于裂纹技术的相关理论,对剪切过程中影响断面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一轴向间隙进行分析,得出了高速剪切下合理轴向间隙的表这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