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一席,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我们教好古诗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古诗词学习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烘托古诗词的诗境、意境,帮助学生提高诗兴,品研诗句,能够让学生轻轻松松学习古诗词。  相似文献   

2.
古诗词是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古诗词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其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学的水平,同时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当前高中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对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和问题的分析,能够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高中古诗词教学,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促进新课标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古诗词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如果能够将古诗词教学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在古诗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信息技术的图片、音频、视频等优点,这样不仅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可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古诗词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相似文献   

4.
现在我们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古诗词能够代表传统文化的精华的一部分。在高中阶段就要让我们的高中生学好古诗词,了解古诗词的内在魅力,感受到古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了这一目标,我们高中语文老师一定要充分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工作,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使得古诗词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新颖,能够吸引现代高中生的目光,让他们在学习古诗词,感悟古诗词的同时,能够吸取古诗词文化的内涵,形成自己的文化核心素养,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诗词,尤其是唐诗宋词是传统文学和文化的重要成就,是高中语文课程必须要面对的重点内容。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不论是教材还是课程标准对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教学实践中诗歌鉴赏部分是最让师生困惑的难题,教师讲得越多学生越难懂。本文引入艺术领域"留白"概念,通过信息技术、图片视频等手段和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学或合作探究相关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的心灵进入古诗词的意境,感受古人及其作品带来的美学感受,逐步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兴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开展古诗词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增强学生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古诗词的语法结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明显不同,这对于小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教师可以把小学古诗词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让古诗词的抽象知识内容更加形象化、具体化,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信息化条件下小学生有效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方法,难以真正地让学生体验到古诗词的丰富内涵和韵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电子教学手段不断应用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利用电子教学手段能够将多种元素融为一体,丰富古诗词的教学角度,为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古诗词学习在现代小学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古诗词作为我国延续千年的传统文化,是历史长河中的精华。但古诗词大多为比较深奥的文言文,小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教师有好的教学方式来引导。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小学古诗词教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教学手段,本文笔者通过分析现代古诗词教学的难点来说明巧用信息技术能让古诗词教学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9.
古诗词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基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眉飞色舞"地学古诗,高兴地读、驰骋想象地读、带着色彩去读、带着情感去读,这样就能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古诗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篇幅,在教学古诗词时,由于诗人或词人生活的时代与现代学生生活相距太远,思想也与现代的学生相差太远,给古诗词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难题。如何才能化解这些难题,这是高中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尝试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古诗词的教学,开辟出一条古诗词教学的新思路。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古诗词兴趣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古诗词的教学,学生常  相似文献   

11.
古诗词教学是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古诗词历史久远、表达含蓄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选准文本切入点"是让教学回归本真,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因而要想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水平,就需要我们找好它的切入点来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2.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加强小学古诗词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并不理想,古诗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体系中占很大的比重,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应该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因为小学生没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学生在学习和理解古诗词知识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古诗词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分析了古诗词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及目前古诗词的教学现状,并给出了信息技术融入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1,(15):53-54
随着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普及,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势和教学策略也在与时俱进地发生着变化,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原本单一枯燥的古诗词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和生动,对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和学习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立足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首先对信息化时代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步骤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日常教学经验,进一步分析了信息化时代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旨在分享教学经验,以期能够促进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诗词名家为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文化财富,古诗词在小学语文中占有很大比重,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古诗词教学能够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底蕴。然而在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以探讨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容易遇到困难,特别是指导学生背诵时难度较大。诗词是有一定韵律的,具有可唱性和朗读性。在古诗词教学中,"唱读"教学法,打破现存的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古诗文咏唱、积累、书写、鉴赏、绘画、表演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教学中深切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让他们更加热爱古诗词经典文化。  相似文献   

16.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这种文学体裁能抒发人的情感,阐述人的灵魂。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诗歌教学。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可以从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古诗词;结合背景,理解古诗词;联系生活,运用古诗词等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真正掌握古诗词的精要,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当前,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然成为现代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一是用信息技术教学,能让教师开拓古诗词鉴赏知识的视野。教师在准备古诗词教学时,可以通过查阅网络资源,储备知识,增加教学容量;二是用信息技术教学,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一线语文教学中,老师们非常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但更多的是以教材、教参作为参照物,停留在单纯的背诵、理解意思层面,对于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如何让学生在古诗词教学中读出情、读出味、读出文化,让学生在与古诗词的亲密接触中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真正热爱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引入,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巩固等多个方面的教学成效都有着明显的提升。然而,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存在重视背诵而忽视理解、古诗词教学方式单一、古诗词教学情境不够生动等问题。因此,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创新信息化时代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包括通过信息技术挖掘古诗词背景,拉近学生与古诗词的距离感;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古诗词朗诵指导,体验古诗词音韵;利用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技术,烘托古诗词意境;提高语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正>"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学习古诗词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精髓和智慧。然而,现今的古诗词教学及学习状态都存在着很多问题,许多老师只重视学生对古诗词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感受,他们也就失去了想要学习古诗词的冲动,觉得上这样的课很枯燥、很乏味。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秉持"理解先行"的教学理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熟读成诵,才能让古诗词教学发挥其真正效用,令学生深刻领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理解几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