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题问题有很多老师都谈到过,这次我们换个角度聊聊审题的事情.审题的一个基本任务是搞清题意,弄清已知和未知的具体含义.而解决数学问题的难度主要来自于拟定解题方案,因此如何通过审题建立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是审题中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中考数学压轴题是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主要题型.它的综合性强,灵活性大,不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要想解答这类题型是困难的.因此,同学们在中考总复习中,要加强解中考压轴题的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中考压轴题的思想方法,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回.要认真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审题主要是分析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弄清已知是什么,未知是什么,已知和未知的内在联系如何,明确所涉及到的概念的定义和图形的性质等,即通过审题要明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从已知到未知或从条件到结论,还需要探索和…  相似文献   

3.
黎宁 《广西教育》2013,(18):77-77
几何是每一位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都会遇到的一道坎。任何一道几何题都是由已知部分和未知部分组成,证明几何,就是由已知到未知的过程,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根本,但是要学生能够融汇贯通,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来解较复杂的问题,还是要通过习题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几何习题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一、认真审题,提高审题能力解题的第一步就是认真审题。教师  相似文献   

4.
思维能力就是对观察、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揭示其本质,认识其规律的能力,也就是把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以的能力.而审题是合理、正确解题的基础,每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审题.所谓审题,即是了解、熟悉和掌握题情,弄清已知和未知的关系,从而获取解题信息,达到圆满完成解题的目的.以下举数例谈谈高考复习时有关审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化学推断题具有明显的学科特点,能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其解题思路是,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和要求,已知、未知的条件及相互关  相似文献   

6.
<正>每个物理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审题。所谓审题,通常指了解、熟悉和把握问题,弄清已知与未知的关系,获取有用信息,选择所需应用的知识、原理和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的过  相似文献   

7.
审题要贯穿于解题过程的始终辽宁省本溪市铁路中学张海峰所谓审题,即了解、熟悉和把握问题,弄清已知和未知的关系,从而获取解题信息,达到最终圆满解题的目的.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审题.审题的重要性几乎人人皆知,但似乎又知之不清,尤其对于学生而言.我认为,...  相似文献   

8.
数学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师几乎每天都要涉及解题教学问题.每位教师必须掌握解题教学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解题就是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要实现这种转化,首先要认真审题,审题后,便进入解题的酝酿阶段,即思考解题途径,探索解题方法,拟定解题计划.怎样展开思路?就思维形式而言,可以概括为“由因导果”、“执果索因”和“分析综合”三种形式.1由因导果“由因导果”是将“已知”推演到“未知”的思维方法,称之为综合法.这是从问题的条件入手进行思考,一般说有三个思维层次:充分利用条件;善于转化条件;积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解直角三角形的步骤:(1)审题:①分析题意,理解实际问题的意义,看懂题意给出的示意图或自己画出示意图,找出要解的直角三角形;②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转移到直角三角形的各元素上,找出已知元素和未知元素;③根据已知元素和未知元素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三角函数关系式.(2)解题:注意精确度.(3)答:注意答的完整性及注明单位.  相似文献   

10.
审题是正确、迅速解题的基础和前提 ,但学生常常对此掉以轻心 ,致使解题失误或陷入繁冗之中 .本文把审题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归结如下 ,供参考 .一、要善于变换一般的题目 ,都明确给出已知和求解的对象 ,但我们并不能直接由已知推出未知 ,这时 ,在审题中就要对已知条件进行变换 .例 1 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Sn,且an=12 (Sn Sn - 1 ) (n≥ 2 ) ,S4=4,求通项an.审题与思考 :要求an,必须先求出Sn,但直接求解无法实现 ,由an =12 (Sn Sn - 1 )变形 ,得an =Sn-Sn - 12 (Sn-Sn - 1 )=an2 (Sn-Sn - 1 ) .∵a…  相似文献   

11.
尽管数学解题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千差万别的,但解题过程的思维层次是相对稳定的.人们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总是从审题开始,依据已知条件和问题的特殊性,在已知和未知之间牵线搭桥,这牵线搭桥的过程就是在数学思维能力的支持下缩小探索活动的范围的过程,该过程可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2.
审题是学生开始解决数学问题的第一步,审题包括解题前对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的审视,解题过程中对解题步骤的审视,解题后对计算结果的检查与审视。针对低年段学生审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三个实用的策略:学会边说边写,把解题思路外显;学会画图做题,掌握图文转换;学会圈划关键,抓住重点来解题。教给学生审题策略,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  相似文献   

13.
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往往因为不重视审题,不会审题,而导致无从下手或解错题。要想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下面介绍我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审题的几点做法。一、读题法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基础,因此我要求学生至少“三读题”。一读:了解性地读,弄清题目情节,明白事理,了解大意;二读:理解性地读,边读边动手画出条件、问题、关键句,边读边思考;三读:分析性精读,精读深思,将应用题转化成文字题、实物图、线段图等,思考已知与已知、已知与未知的数量关系和如何列式等,对解题做到胸有成竹。二、补…  相似文献   

14.
审题是解题的开始,通过审题,可以清楚题目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解答某一问题的关键信息是什么,会涉及到哪些知识和方法等,进而明确问题的解答方向.所以,正确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前提.遗传题的已知条件一向是信息多、杂、怪,有的还有干扰信息,做题难度大,对能力要求高,其中,审题是否正确至关重要.以下举一例说明.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往往因为不重视审题,不会审题,而导致无从下手或解错题。因而,要想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审题的几点做法予以介绍。一、“三读题”法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基础,因此我要求学生至少“三读题”。一读:了解性地读,弄清题目情节,明白事理,了解大意;二读:理解性地读,边读边动手划出条件、问题、关键句,边读边思考;三读:分析性地读,精读深思,将应用题转化成文字题、实物图、线段图等,思考已知与已知、已知与未知的数量关系和如何列式等,对解题做…  相似文献   

16.
审题即弄清题意.通常它包含三个环节,即解题前对已知与未知事项的初步分析与观察(通常意义下的审题),解题过程中对题意的进一步分析(反顾),解题后的检验与反思.其具体内容是:已知什么?隐含什么?需做什么?注意什么?等等、  相似文献   

17.
“分析法”的推理过程是从问题的结论(或待求的结论)出发向已知条件逆推的过程。具体的说,是在认真审题、分析题意的基础上,首先找出能直接回答题目中问题的“科学”规律或公式,观察这个公式中包括哪些新的未知量(实际题是中间变量),再列出与这几个中间未知量有关的“科学”公式,……按这样的逻辑思维顺序逐渐分析,推理下去直到待求的“科学”量全部可以用已知量表示为止。分析思路是从未知向已知分析,解题的过程是从已知向未知的顺序求解。  相似文献   

18.
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考生 由于审题不慎而丢分的 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高考中,许多 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因审题不清大 量丢分而烦恼不已,究其原因,症 结在于他们审题时没有用心去领 会。我们一再强调高考要注意仔细 看题,认真审题,搞清哪些是已知 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哪些是隐 藏条件,但这主要还是在面上下功  相似文献   

19.
解答数学题一般都要经过审题、寻求解题途径、表述解答三个步骤.在这三步中,寻求解题途径是解答习题的关键.那么如何寻求解题途径呢? 一、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寻求解题途径的基本方法寻求解题途径,首先要深刻理解并充分利用所有已知条件,其次要结合已知条件,用分析法由未知(即所求的结论)找需知,再找需知,……最后找出结论和已知条件之间的联系.如果需知就是已知,解题途径就找到了.  相似文献   

20.
正一、认真审题审题是解题中的核心问题,要认真、细心,对题中关健性的词语要多加思索,搞清物理含义,对特殊字、句、条件可以用著重符号表示,全面分析出已知、未知条件,特别是一些隐含条件,这是解决问题的关健。审题中不要急于求成,有些同学拿到题目立即写上一大堆公式,往往是自己也不知所云;有些同学审题时漏看、错看或看不全题目中的条件,这是解题之大忌,也是解题中"无从下手"、"解答出错"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