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以下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随手记下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一、时刻不忘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应用题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审题。审题需要读题 ,读题就要做到读准、读好、读懂。例如 :一个服装厂计划做 660套衣服 ,已经做了 5天 ,平均每天做 75套 ,剩下的要 3天做完 ,问剩下的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教学时让学生三读此题。初读了解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读着重理解“剩下的 3天做完 ,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使学生想到要求“平均每天做多少套”必须知道剩下的数量。三读使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能够填写…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3-35页。[教学过程]教学片断一:师:分别画一条5厘米、10厘米和1000米的线段。画完了吗?生:没有。师:为什么不画了?生:纸太小,1000米的线段画不下。师:能不能想个办法,把1000米的线段画在纸上呢?展示:1.用10厘米的线段表.示;2.用5厘米的线段表示;3.用1厘米的线段表...  相似文献   

3.
教通用教材五册《应用题·例1》时,一教师的教法是先宣布课题,再引导学生做下述几步工作: 第一步,弄清题意。先后指定三人读题,再问:这道题说的是什么事?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呢? 第二步,分析。问:求一共运来化肥多少斤,须知道哪两个数?卡车运的是多少斤?怎样算?结合学生回答,将课本P.108的线段图画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4.
首先,通过提问让学生弄清题意.出示例1,学生读题,教师提问:(1)题里告诉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2)题中“剩下的”是什么意思?后一个"平均"是指把什么数平均?它与前面的那个"平均"有什么不同?其次,引导学生用线段图来揭示数量关系,可分为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揭示部与总的关系.教师问:要求剩下多少套,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题中直接给出了吗?哪个条件是隐蔽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  相似文献   

5.
陈宏林 《湖南教育》2003,(11):48-48
应用题是由数量关系和情节两方面构成,而数量关系是问题求解的关键。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思想,对学生打好基础、训练思路、培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一、比较思想在教学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与新例题同类而数量关系较为简单的准备题。通过扩缩性或可逆性变换,出示新例题引导学生把新例题与准备题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异同,从而由准备题推出新例题的解法。如学生先做准备题:“服装厂计划做600套衣服,已经做了300套,剩下的4天做完,平均每天做多少套?”解答后,教师问:“如果题中‘已经做了300套’这个条件不直接告知,怎么把它改编…  相似文献   

6.
小朋友,你已经学会了很多解应用题的技巧,可是你知道吗?要学好应用题,还需要有一根拐杖——线段图,假如你掌握了这根拐杖,那么对一些难题目你就不会害怕了。小朋友,你想不想学呢?一、画一画根据题目的意思画出线段图。树上有5只小鸟,又飞来了3只。现在树上有几只小鸟?原来的5只和又飞来的3只是两个部分,要求现在的只数,是表示整体。这样画:这样算:5+3=8(只)小朋友,你做对了吗?5只3只?只表示部分与总体关系的题目,只要画一根线段。已知条件要在图中表示出来,要求的量用“?”表示。21二、哪个对三、练一练(答案在本期找)15个8个?个8个?个15个1…  相似文献   

7.
片断一:数形结合,形成分数的意义表象。第一关:试试你的眼力。1.师(出示下图):阴影部分用什么分数表示?(1)(2)生1:图(1)的阴影部分用分数1/3表示。师:怎么想到的?生1:我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1/3。师:图(2)的阴影部分又用什么分数表示?生2:1/3。师:不对,但已经很接近正确答案了。(生又猜了几个分数都不正确,师让学生分一分、画一画)师: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生3:我认为可以用3/8表示。因为我把这个圆平均分成8份,阴影部分占了其中的3份,所以用3/8表示。2.出示:师:露出的部分是整个图形的1/4,请你画出藏起来的部分。生…  相似文献   

8.
片断一:师:你们会画长方形吗?生:会。(回答时有种不屑的神情,意思是我们早就会了)师:既然你们都会,那就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演示一下,其他同学观看画的过程是否正确。出示题目:画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学生争先恐后地要到黑板上来演示,我请数学课代表上台来画。只见他非常自信也很熟练地拿起三角板就画,他首先画了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师:你们觉得可以吗?为什么?生:可以。因为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先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作为长。师:请继续画。紧接着他把三角板作如下摆放,再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师:你们觉得可以吗?为什么?生:可以。因为…  相似文献   

9.
正一、画一画,回忆旧知师:小学我们已经学过了线段、射线和直线,对这三种线已经有所了解,今天,我们就从这些已知道的知识入手,再走一次认识之旅。请大家在草稿本上画一条直线、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并用字母把它们表示出来。教师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师:怎么来区分这三种线呢?生1:可以看端点的个数。生2:可以从延伸性上来区分。生3:还可以从能否测量的角度来区分。生4:直接在线段的位置上注明线段两个字就好了。师:我们在画图的过程中会不会已经区分了?生5:我在画线段的过程中,一落笔就先画  相似文献   

10.
一、“聊聊天”对话:学读题师:(板书:“聊”)这是什么字?(生读)能组个词吗? 生:聊天。生:闲聊。师:什么旁? 生:耳朵旁。师:聊天的时候,要用耳朵听,在一起说说家常。现在就让我们来聊聊天。平时,你们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你的? 生:爸爸、妈妈会问我学习怎么样,叫我好好读书。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上半年,笔者参加了一次同课异构活动,有两位教师同时执教了"比例尺"一课,他们的课题一样,教学方法有着细微的差别,然而教学效果却大相径庭。教学片段一(教师A)师:同学们喜欢画画吗?画一条长为5厘米的线段,画一条长为10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长为100米的线段。师:怎么不画了?生:纸太小,画不下。师:想个办法怎样把长为100米的线段画在纸  相似文献   

12.
例题:一篮苹果,第一次取出一半又半个,第二次取出剩下的一半又半个,第三次取出再余下的一半又半个,刚好取完,篮中原有苹果几个? 用“线段平移”解这类分数逆推问题分两步进行。一、读题、画图。即一边读题分析,一边画线段图。其具体过程是:(1)用一条线段表示这一篮苹果(把它看作整体“1”)。(2)根据“第一次取出一半又半个”,在一篮苹果线段图中画出一半又半个,再把剩下的部分(即线段)向下平移(即第一次平移)。(3)把第  相似文献   

13.
一 寻找言语感觉 1.关注四次感叹. 师:作者刘成章先生在文中发出的四次感叹是—— 生:好一个安塞腰鼓! 师: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这四句话. (生读书圈画) 师:谁把这四次感叹读出来? (生读句子) 师:乍一听,这四句话有点重复哕唆,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 生:不是. 师:四句话,四个“好”字,现在哪位同学把写“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相似文献   

14.
一、图形法。就是根据题意画出简单图形,填写上已知数和答数。例1:公社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660-75×5)÷3=95(套) 用图形法来验算:  相似文献   

15.
一、揭题激趣、导入新课(略)二、学文识字、文熟字悉(揭题后让学生打开课本,边听范读边思考:桂娃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然后指导学生自学课文,在母体字“圭”和“将”带出的子体字下画上“·”,在其它生字下画上“。”)(一)师:课文讲桂娃做的什么事?生:课文讲桂娃照看蒋奶奶的事。(师板书“jiǎng nǎi nai”,生齐读)师:蒋,本来指植物名,应该是什么旁?  相似文献   

16.
[片段] 师:问大家几个问题:卖鱼的人叫什么名字? 生:文中没介绍. 师:多大年龄? 生:文中没介绍. 师:长什么样? 生:文中也没有介绍. 师:性格特点、爱好等,什么都不知道,就告诉我们他是一个卖鱼的人.(在课题周围画上许多小问号)大家看第2自然段,谁来读一读.(指学生读,评价) 师:这一段有几句话?你看一看哪些地方奇怪?平日我们是怎样的.而卖鱼的人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7.
<正>这是《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有关"孔隙"的教学片断:师: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描述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孔隙?生:狭窄。(师板书:狭窄)师:从哪看出孔隙的"狭窄"?请同学们读第5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交流时,学生纷纷从该段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说出自己是怎样体会到孔隙的狭窄的。  相似文献   

18.
案例《:我不是最弱小的》师:你认为萨沙是最弱小的吗?生:不是。师:从文中哪个地方可以看出?请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生:(读画出的句子“)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师:这句话中出现了哪几个表示动作的词?生:走、掀、盖。(教师板书)师:萨沙会怎样走?怎样掀?怎样盖?(教师在刚才板书的表示动作的词前加上括号)想想在括号里可添上哪些合适的词语,然后读一读。生1:萨沙慢慢地走过去……(学生不禁笑了起来)师:为什么笑?生2:如果慢慢地走过去,蔷薇花早就给大雨冲掉了。师:说得很有道理,那你认为应该怎么加?生2:萨沙朝着…  相似文献   

19.
一、出示问题学习新课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师:同学们,当我们拿到一个题时,首先干什么?生:读题。师:对,当我们解答一个题时,首先应多读题,而且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要读明白这个题说了一件什么事,第二遍要找出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第三遍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明白了吗?开始吧。  相似文献   

20.
解题必须先审题 ,只有牢牢掌握了审题的基本方法 ,才能寻求出解题途径 ,拓宽思路 ,提高解题能力。那么怎样审题呢 ?下面就审题的基本方法予以介绍。一、读题明意 ,理清“两个方面”应用题是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把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情节叙述出来的。因此 ,它包括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方面。情节是指应用题中所叙述的事实 ,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量与已知量、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这是读题中首先要审清的“两个方面”。例如 ,食堂运来若干吨煤 ,烧了n吨后 ,剩下的煤比已烧的煤多 1 5吨 ,已知剩下的煤是已烧煤的 4倍。问已烧的煤和剩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