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与人生的第一个集体中一起稳步前行,我开展了“今天我当班长”班级管理活动。下面是这项活动的点滴做法。  相似文献   

2.
快乐当班主任的几个条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适应环境;与学生建立互助关系,努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学生干部的自治能力,努力做到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多方位创建班级文化,努力造就一个良好的集体,以集体的力量影响学生;让班级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  相似文献   

3.
在我所担任的班级里,学生都是择优录取的。这些学生基础好,愿思考、守纪律、勤奋好学。不论品德修养,还是智能素质,都是比较高的,理应是个很好管理的班级。但工作起来,并非象我想象的那样顺利,班级集体活动也不是一呼而应的。在我的认识上越发清楚的是在同学中存在两种影响班级集体建设和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这就是“尖子”和“差生”。一些“尖子”对班级活动不热心,不积极。在他们看来,上重点中学就是为了上大  相似文献   

4.
关于“学习集体”的十二个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为什么要形成“学习集体”?教学难以成为儿童自主的活动。年级越高,差生比例越高:一年级一成、二年级二成、三年级三成,到了八、九年级达八成、九成。在这种情形之下,使班级全员参与教学,可以说是不可逃避的实践性课题。全员参与的教学——这就是形成学习集体的第一个命题。(二)在班级集体中存在着歧视性、阶层性的结构。儿童们在班级中俨然存在着男生与女生、体力的强与弱、长  相似文献   

5.
王传海 《教育文汇》2014,(11):23-24
电视连续剧《亮剑》中“李云龙”谈到“军魂”时说:“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以集体形式出现,而不是以个体形式出现”。班主任带班,其实也需要一个“班魂”,也就是班级得有独特的班级文化。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师生具有调节、约束、完善的功能,能让学生拥有幸福、完整的教育经历。打造有文化内涵的班级,学生会更好学、更优秀,班级会更和谐、更温馨。  相似文献   

6.
一、培养集体观念——融入法学校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显得更加复杂难办。这些孩子在家里个个是说一不二的“小皇帝”。当他们来到学校,要过上受约束的班集体生活,显得很不习惯,少数学生简直受不了。这时,班主任怎样帮他们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呢?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把自己融入到班级集体中去,学做班级集体  相似文献   

7.
目前,许多幼儿园班级规模较大,教师在集体活动中很难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幼儿不可能按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来选择活动内容、时间、方式和合作伙伴。“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活动,可弥补这一不足,为幼儿提供一个较自由的发展空间。在“区域活动”中每个幼儿可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按照自己的需要、方式去选择活动,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幼儿聚集在一个小组进行活动,发展他们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因此,“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主动探索习惯的良好方式。一、开展“区域活动”的意义3———6岁的幼儿,无论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处于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实施素质教育与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是分不开的,其中量化管理也是实施和增强促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切的体会到:要管理好一个班级,使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集体是很不容易的。我在班级实行一个可感知、可评议和可对比的量化管理方法,效果不错,其基本模式是“三会”、“二表”.“一栏”。  相似文献   

9.
作为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后,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工作思路,一定要清楚你面对是一群什么样的孩子?你要带着他们到哪去?如何带?第一步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这个过程中,都要求班主任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以达成目标的实现。单就方法而言,有软方法与硬方法之分,在班主任工作中,软硬兼施是最好的选择,怎样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什么地方是用“硬”?还是用“软”?用多少?这是一门耐人寻味的学问。一、班级“硬”管理方面班级是一个有共同奋斗目标的集体,为了能让这个集体胜利实现它的目标,必须有“硬”性的规章制度,班级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是这个集体拥有战斗力的保证,在制订班级制度时,要注意突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班级管理制度要讲科学性。班主任以《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内部相关部门的有关规  相似文献   

10.
段世英 《湖南教育》2011,(12):43-43
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而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小集体,管理工作当然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良好的管理,事情就有头有绪,集体就会像一架机器健康而有序地运转。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对生活充满好奇,也渴望介入生活,更渴望自己的才干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渴望自己获得成功。因此,我特别注意在班级中给学生机会和条件,让他们都成为班级的“小主人”。  相似文献   

11.
彭在羹 《青年教师》2004,(10):15-15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和领导。要搞好班主任工作,把班级培养成为优秀的集体,从我当班主任的经验和分管德育工作的工作实践上看,我认为,要成为优秀的班主任,必须做到“七个心”:爱心、信心、决心、热心、耐心、恒心、诚心。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积极探求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摆在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一年来,我校以“着力课堂,主动发展,提高效益”为课题,逐步摸索出一套以班级授课为背景的“小组互助学习”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在集体并行教育的前提下进行的分组学习方式,其宗旨是:克服集体授课带来的一些弊端——“一锅炒”、“一刀切”、“一言堂”,在充分肯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体功能,互助功能,同时通过同学之间,  相似文献   

13.
学生缺少“参预意识”怎么办?舒城中学蒋平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常会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凡学校、班级组织的如运动会、联欢会等,都离得远远的,即使者一定的参预能力,也不愿意投入到活动中去,也就是缺少了一种“参预意识”.久而久之,他们的集体观念...  相似文献   

14.
班集体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共同拥有的一个“家”,老师是学生的家长,同学就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但是一个班级由几十名学生组成,每个学生有其不同的个性特点,如何才能让他们和老师凝聚起来,成为一个集体呢?从教三年,当了三年班主任,在不断反复实践总结中我体会到从细微处入手,用真情编织一张团结、和谐的班级人际网,可以使班级成为一个真正的集体。  相似文献   

15.
张琼 《新课程研究》2010,(6):151-152
“小组讨论”是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有效方法。旨在改变过去班级只是作为制约学生课堂行为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而使班级小组等学生团体成为帮助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  相似文献   

16.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班级是老师和学生的一个"家"。在平时的管理中,要把班级当做一个家来经营,把学生当成家中的一份子,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育学生要讲究艺术与方法,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7.
刘承伦 《师道》2007,(1):27-28
一、培植激情,必须欢呼讲接一新班,见学生老气横秋缺少激情。于是,我突发奇想,强制要求:“高诵班级名言,必须欢呼;朗读小队宣言,必须欢呼;个人和集体获奖或表扬,必须欢呼!”三个“必须欢呼”一出台,每天早上只要铃声一响,在高诵完班级名言和小队宣言之后,欢呼声此起彼伏;每节课后听到表扬,又是欢呼声不断;下午放学前,班级各项奖尘埃落定,欢呼声更是不绝于耳。仅仅一个月,“强迫”就成为了“自觉”,集体天天都有情不自禁的欢呼声。二、学会承受,决不道歉一学生随笔“上书”,说我在调查一起违纪事件时,因无端怀疑他的好友,让其蒙羞,恳请我道歉…  相似文献   

18.
何萍 《班主任》2012,(4):47-47
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都会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建立班级文化墙,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尽快融入集体中。 首先,我让黑板报会说话,在黑板报上写下“欢迎新同学”“新学校、新班级是你的家”等温馨的话语,让孩子们一进教室就感受到班级浓浓的爱。  相似文献   

19.
郭权飞 《班主任》2012,(4):44-45
作为一名新班主任,我很想把班级建设成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但班级现况却令我很失望:一些学生凡事都抱着“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态度,只顾自己,对班级的事情一概不参与、不关心,集体荣誉感不强,合作意识淡薄。针对这一现象,我该怎么办?(海南陆伟)  相似文献   

20.
一个班级,实际上有两个集体,一个是班级学生集体,一个是班级教师集体。建设好学生集体固然重要,建设好教师集体则更为关键。教师集体如能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地工作,良好的班集体就更容易形成。教师集体的“班长”是班主任,班主任起着沟通教师集体与学生集体关系的桥梁作用。因此,班主任主动取得科任老师的配合,最大限度地为发挥科任老师的作用提供方便就变得十分迫切和重要了。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取得科任老师的配合呢?实践证明,以下几个环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