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为人口性别结构失衡,特别是出生性别比偏高造成的男性婚姻挤压困境目前已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根据我国官方公布的男女比例,男性异常多于女性,以致未来我国会有大批的"光棍"出现,这将导致未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现行的法律规范中存在较多的立法不足,因此,文章认为我们有必要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展开对我国婚姻挤压困境相应的法律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安徽省出生性别比状况的描述,从婚姻家庭和城乡二元差异角度对出生性别比偏高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个人、家庭及社会三个方面对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将会产生的婚姻挤压、异质性婚姻增加等现象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一是出生人口性别严重失衡。男女性别比为106:100左右时表示性别结构是平衡的。但现在我国的男女性别比是114:100,有的省区如海南竟高达130:100以上。如果这种失衡长期持续下去,将会造成男性婚配困难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婚姻挤压和婚姻梯度对湖北省初婚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根据“五普”数据对湖北省初婚市场进行分析.发现由于婚姻挤压和婚姻梯度的共同作用,总体来说,男性在初婚市场上处于不利的地位。不同文化程度者在初婚市场上的情况差别明显,低文化程度男性和高文化程度女性相对处于劣势。由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湖北省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预计未来15年,婚姻挤压将对湖北省初婚市场产生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全国人口普查福建省数据和福建省公开发布的有关资料数据,分析福建省出生性别比失衡现象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得出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根源为性别不平等。应从转变传统观念、充分发挥社会化主体的作用以及借鉴韩国有效的经验三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更好地解决出生性别比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显示,我国20岁以下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未来可能会有超过2500万人面临“婚荒”。大约在2010年前后,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将大量进入婚恋期,由婚龄人口性别失衡所引起的“婚姻挤压”问题将凸显出来。这意味着。部分较为贫困的农村男性很难找到配偶。  相似文献   

7.
生男生女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偏离正常值,90年代以来,持续升高,严重失衡。找准出生人口失衡原因,认识其带来的危害,实施综合治理,对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攀升势头。  相似文献   

8.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是我国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人口问题之一.本文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研究了该问题在城市尺度上的表现.时间层次上,表现为历年来安阳市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上升、第二胎出生人口性别比远高于第一胎;空间层次上,表现为安阳市城乡及所辖各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均失衡.  相似文献   

9.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现了长期偏高的且持续上升的趋势.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时间、大范围的异常已经并将继续给人口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在分析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其失衡的原因及危害,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当前西部地区农村B超仪器的普及与管理不善,出现了人工选择胎儿性另q的现象。加上重男轻女观念在农村根深蒂固,农业生产方式对男性劳动力的需求、对养老的需求形成了男孩偏好,形成了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从而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的问题。解决性别比失衡问题需要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多部门统筹协调并综合运用经济社会政策来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8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隐患,引起了多方重视。造成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其治理也应该是综合性的。然而目前已经出现的人口性别比失调的情况,将存在60~70年之久,这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特别是对性和婚姻道德的冲击,导致性道德观念转变,婚姻形式变异,诱发或加重性犯罪及人口买卖等,需要各方面认真思考,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或缓解方案。  相似文献   

12.
农村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社会性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我国农村出生性别比失衡越来越严重的事实,文章试图将社会性别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全面引入对农村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危害与治理的分析中,以期更科学全面地理解、把握乃至寻求解决问题的现实路径,构建先进的社会性别意识、制度和文化。  相似文献   

13.
现如今,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的性别比失调问题日益严重。人口性别比是反映人口性别结构的重要指标,它表示人口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之比。根据统计对象不同,人口性别比可以划分为:总人口性别比、出生人口性别比、婴儿性别比、结婚年龄性别比。以上五种类型都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反映了我国日益严重的"光棍问题"。  相似文献   

14.
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专家认为,我国人口结构目前面临最大问题是,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国家人口计生委称,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直逼120(即平均每出生100名女婴相对应地出生了近120名男婴),而正常值是103~107.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现了持续、异常偏高的态势,并且表现出普遍性的特点。笔者认为,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的原因主要是组织约束力减弱、家庭经济需求、家族活动刺激、社会性别意识不公正、生育政策挤压、技术手段保障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标本兼冶,持之以恒地倡导社会性别意识,继续抓紧抓好新型生育文化建设,严厉打击“两非”,关爱女孩家庭,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仍然处于传统的婚配模式,理想的夫妇年龄差模式是在-1至4岁之间,即女大男一岁至男大女四岁。同时,我国的生育率出现不断下降的趋势。随着夫妇年龄差的增加,相对性别比有不断攀升的趋势,这种攀升的趋势既与夫妇年龄差模式有关,又与生育率下降有关。因而,扩大夫妇年龄差并不能有效减轻我国婚姻挤压的问题,而改变传统的婚配模式、鼓励女性选择比其年轻的男性作为择偶的对象,对于缓解婚姻挤压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温州市男性人口数远远多于女性人口数,某种程度上造成成年男性婚配困难等社会问题,长期得不到纠正。造成性别比例关系某种程度失调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男、女性别比严重偏高,某根本原因是重男轻女思想的作怪导致的胎儿性别人为选择行为。建议政府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遇止这一丑陋社会现象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口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国内学者对性别比偏高后果的分析多为描述性,尽管国外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是否适合我国人口基数大、性别比失衡严重的国情尚不明确。试从进化心理学视角出发,结合国外已有研究成果,来分析性别比失衡对个体择偶心理的影响,进而分析其可能引发的婚姻家庭、违法犯罪、经济行为后果,以期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未来研究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19.
普查资料显示,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人口出生性别比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通过对河北省"四普"和"五普"中同批人的统计资料分析表明,低年龄人口的漏报、瞒报现象是造成河北省出生性别比统计偏高的主要因素,但20世纪90年代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真实水平仍然明显高于国际公认的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从性别生存及命运看我国农村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思想观念和社会风俗习惯的长期影响下,在以家庭为本位、男性为主体的父系村落经济文化的深厚土壤中,男娶女嫁、妻随夫居的婚居形态,传宗接代、父姓子传的姓氏继承,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性别理念与生存格局,是导致妇女处于弱势和女孩生态环境不利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农村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