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提出可从两个角度来认识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 ,并着重从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培养的角度 ,提出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建立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培养思维能力 ,并就教材编制过程中有关内容结构体系、如何把握好教学要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问题作了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图形与几何课程教学,要注重学生从现实生活空间探究图形与空间的性质和变化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在教学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时,要合理巧妙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方式,从多种角度认识图形的形状、大小、变化和位置关系。教师应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借助直观感受发展形象思维,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将形象思维转换成抽象思维和推理意识,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3.
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从两个角度来认识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培养的角度,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建立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培养思维能力。教材编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结构体系、把握好教学要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几何课程空间与图形内容对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其他学科难以取代的功能,这是毋庸置疑的,而逻辑思维能力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都在不同程度上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纵观我国几何课程改革的历史,不难看出,在几何课程设置理念上,实现了由注重“双基”到既注重“双基”又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历史性转变,使学生通过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具备良好的几何素养.  相似文献   

5.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空间观念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学习中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对促进学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为例,从借助表象、有效活动、反思总结这三个方面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6.
空间观念是空间想象力发展的基础,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基于对空间观念内涵的理解,综合多版本教材分析,呈现教学设计,阐述教学立意,指出应在“图形与几何”的开篇教学中聚焦空间观念的培育,帮助学生明晰图形研究“三要素”,传递图形研究“套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空间与图形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全日制主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提出可从两个角度来认识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并着重从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培养的角度、提出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建立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培养思维能力、并就教材编制过程中有关内容结构体系,如何把握好教学要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问题作了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要着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很显然,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在于使学生初步形成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让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都和数学息息相关,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乐于学习数学。所谓的空间观念就是指学生能够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因此教师  相似文献   

9.
空间观念的形成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授数学的必要目标之一,形成空间观念,学生才能在数学几何课程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空间思维的发展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思想.  相似文献   

10.
认识新课程意义下的数学教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新课程意义下,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数学课程的基本目标就是“从数学的角度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义务教育阶段,设置数学课程的基本目标是为了让学生从学习数学的角度促进自身的发展.数学教材不再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数学教材在选择与组织学习内容方面应以《标准》中相应的部分作为基本指南.  相似文献   

11.
Having high school students prove geometrical propositions became the norm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 reforms of the 1890's — when geometry was designated as the place for students to learn the art of demonstration. A custom of asking students to produce and write proofs in a two-column format of statements and reasons developed as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responded to the demands of reform. I provide a historical account for how proving evolved as a task for students in school geometry, starting from the time when geometry became a high school subject and continuing to the time when proof became the centerpiece of the geometry curriculum. I use the historical account to explain how the two-column proof format brought stability to the course of studies in geometry by making it possible for teachers to claim that they were teaching students how to prove and for students to demonstrate that their work involved proving. I also uncover what the nature of school geometry came to be as a result of the emphasis in students' learning to prove by showing that students' acquisition of a generic notion of proof was made possible at the expense of reducing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deas. I draw connections between that century-old reform and current reform emphases on reasoning and proof. I use observations from history to suggest that as we carve a place for proof in present-day school mathematics we must be leery of isolating issues of proving from issues of knowing.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September 2005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2.
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必须优化,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就该课程的优化进行了探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习得与学得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学校存在的价值、教师努力的方向,准确地说应是提升或培养学习者的“学力”。但自从中国废科举兴“新学”,引入现代学校模式后,文凭成了学力的标志、身份的象征,人们渐渐遗忘了到学校学习是为了提升学力。由于假学历、假文凭和注水学历、注水文凭大行其道,真学历、真文凭贬值,"学力”一词又被人们重新唤醒。学力提升需要教师设计一个有效的教与学环境,课程、教学、教师是支撑学力提升教学环境的三块基石。在这三块基石中,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的角色扮演。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两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实践思考。“两课”教与学理念的革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革新;考核方式的革新。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实施为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案例教学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将地理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同案例的教学可以实现课程的延伸和深化,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学生心理特征和教学方式入手,说明案例教学的必要性;结合"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研究"课题,针对高一年级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内容设计实施了案例教学,介绍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及注意的问题;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对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进行了数据统计和教学分析,说明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与"两课"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修养课(以下简称为"两课")教学,是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和"两课"教学的现状,大胆提出探索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的新模式.力争不断加以改进提高,使高等职业院校的"两课"教学在建设中国先进文化中发挥更为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家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探究式”学习方法,不仅适用于普通中学教育过程,而且也适用于“五年制”高职这样的职业教育教学过程。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不仅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且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以此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柯西不等式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的一个重要不等式.其结构对称优美,在中学代数、三角、平面几何、平面解析几何中都有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课程形态.它有重过程、重应用、重实践、重全体参与的特点.中学体育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一定的实施方法.在体育研究性学习中体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究动机,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建构良好的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总结评价和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0.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晓芳 《丽水学院学报》2006,28(3):85-87,106
“英语教学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中小学英语教学实际密切相关。《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让未来的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法课堂上习得任务型教学法,对英语这门课程的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文章以《英语教学法教程》“Unit3 Lesson Planning”为例,就如何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习得任务型教学法作了一些思考和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