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曾经做过“追星族“我追过高举科学与民主教育大旗的魏书生,追过提倡爱心与民主教育的李镇西,追过从美国引进赏识教育的黄痊愈,追过实施春风化雨感化教育的李圣珍,追过实践个  相似文献   

2.
一位青年教师问我,如何让自己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我几乎不加思考地告诉他:让思考和实践同行,在教科研中提升教育智慧。这也是我听了魏书生、李镇西等名家报告后的感想。  相似文献   

3.
杨清源 《班主任》2011,(12):64-65
现在很多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班主任不仅事物繁多,而且心理压力非常大,很多情况下是费力不讨好。但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魏书生、李镇西、陈宇等。他  相似文献   

4.
初当班主任时的我经常抱怨工作太累,压力太大,学生难教育,深深地感觉到班主任工作的艰辛.后来学习了魏书生、李镇西等优秀老师的成功经验,才知道每一个人的成功经验都是从教育实践中摸索来的.  相似文献   

5.
钟杰 《师道》2012,(9):4-5
在很多人看来.我成功了,出名了——不仅出版了4本教育专著.并且受到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邀请,与魏书生、李镇西、万玮、张万祥、郑学志等全国著名班主任同台讲学。工作之余,我撰写教育故事200多万字,发表教育论文近百篇.在网上也拥有了不少支持者。  相似文献   

6.
让教师身边那些优秀校长、教师现身说法,效果强过这种术语换班式的培训,正如我们每次听坚持在一线的魏书生、李希贵、李镇西等人的报告都收获颇丰一样。  相似文献   

7.
教育离不开惩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如任何民主社会都有惩罚措施一样,民主宽容教育,也离不开惩罚。四川成都市石室中学的李镇西老师是与魏书生一道在国内比较成功地实施民主教育的典型。在一篇题为《教育惩罚与民主教育》的文章中,李老师旗帜鲜明地提出:教育离不开惩罚。  相似文献   

8.
2005年7月,我到北京参加六一中学主办的"六一杯"首届中国"新生代"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艺术大展示活动,有幸聆听了钱梦龙、魏书生、韩军、程红兵、李镇西、余映潮、严凌君、邓彤、李海林、肖川、袁卫星、薛法根等名师的示范课和报告。  相似文献   

9.
心若止水     
正从象牙塔跨入学校任教,我豪情万丈,梦想成名成家,一门心思想在班主任的征途上做出惊天动地的业绩,魏书生、李镇西是我崇拜的偶像,著书立说是我最大的梦想。然而,时过境迁,我的梦想灰飞烟灭。这是为什么?原来,是我的心太浮躁所致。我突然明白,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班主任要心若止水。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的十几年间,我国语文界以饱满的改革热情,在教材建设、课堂教学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创造性的开拓,涌现了一批新生代名师,且有"南李北魏"之说。(南有李镇西,北有魏书生)李镇西,中国教育战线上的领导人物,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被誉为"当代陶行知"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他的民主教育思想及举重若轻、行云流水般的课堂教学境界,散发着独树一帜的教育芳香,影响着一代教育新人的成长。本期专题,旨在让大家进一步共享李镇西老师的教学思想与风格。  相似文献   

11.
在本届年会上,老会长刘国正的长者风范、新会长张鸿苓的务实精神、副会长陈钟梁的广阔视野、新理事陈军的谦虚态度、东道主伊道恩的热忱服务以及章熊、魏书生、李镇西等新老名师的深刻见解,都令我难以忘怀。与前两届年会相比,我有四点感受、四条建议。感受一、从认识自我?..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1月初我在合肥聆听了魏书生老师的讲学、授课,现在又读到他2003年10月在北京授课的实录和他人的评点(见《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4.1)。课题都是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方式都是“高课低上”。让初一学生学习高三课文。实录和评点被放在‘镇西茶馆’栏目内。茶馆掌柜李镇西老师写的按语中有一句:“这些评论已经超越了魏老师这堂课本身,  相似文献   

13.
一、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班主任工作需要理论的指导,多读书,多向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改革家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但理论学习只有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才有用。班主任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认真了解、研究学生,既要做学生的导师,又要做学生的朋友。学生情绪波动,要找他谈心;学生参加义务劳动,要率先垂范;学生生病住院,要细心照料……班主任只有脚踏实地,躬身实践,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4.
王又红 《班主任》2009,(1):57-57
什么样的班主任是好班主任呢?从教十几年,对这个问题,我心中有着模糊的答案:于漪,魏书生,李镇西……一个个身影来了又去,不断变化着、重叠着,他们都是好班主任,而他们之间又有着很大的不同,那么有没有一个最基本的尺度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  相似文献   

15.
于志坚 《辽宁教育》2012,(14):76-77
你幸福了吗?这是白岩松一本书的名字。每当想到这句话,总会陷入对幸福的沉思。如今,从"2012年全国中小学教育家型校园长成长高峰论坛"归来,脑海中回荡着鲍传友、孙双金、崔丽玲、魏书生、秦培元、李镇西等专家的报告,眼前浮现出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和南京市鼓楼幼儿园等多所学校,心灵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在中国所有的主任建制的系列中,是最具体、最繁琐,但同时也是最受人尊敬的"主任"。追溯我国一些著名的优秀班主任:李镇西、魏书生、任小艾、钱德仁、蒋自立、窦桂梅、丁如许,他们的工作历程和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由此可见,做一个好班主任的前提,就是"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17.
近看李镇西     
当今教坛令人佩服的前辈很多,但既是语文老师又是班主任,且二者做得均很出色,能著书立说者很少。李镇西就是其中之一。第一次听说李镇西的大名,缘于和高海军校长的一次谈话。他说:“你有空读读李镇西的书,他的《爱心与教育》非常有名。”随后他借了我一本。果然,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深深地吸引了我,一个晚上,一口气把它读完了。不愧是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图书!  相似文献   

18.
邱广欣 《班主任》2006,(7):32-33
在当代中国基础教育界,提到李镇西,如果你一脸的困惑和茫然,那么你也许会被嘲笑为"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但若提到本人邱某,即使你将头摇得眼冒金星,也没人对你流露出半点的不屑.这是我与李镇西的差别,但不是最大差别.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应该体现出语文味.这是一个不争的观点。然而究竟什么是语文味.怎样在一堂课中间体现语文味?确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曾聆听过魏书生、李镇西、程翔、唐江澎等名师的课.也曾多次参加各种公开教学活动.结合我自己语文教学的实践.我认为.所谓语文味.就是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近语文,深入品味语言文字之美:  相似文献   

20.
话语     
《天津教育》2011,(8):3-3
提到中学名师,闭上眼睛,脑子里就能浮现出魏书生、李镇西等一长串名字,可提到中职学校,却少有在全国叫得响的名师。——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文萍的话引人思考。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发展,于2010年首次从招生规模上超过普通高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