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世界约有2亿人患有视觉残疾,其中约有5 000万人失明。世界上每10个盲人中就有9个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事实上,大约60%的盲人居住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国和印度。中国现有盲人约500万,居世界之首。中国盲人总数早已超过诸如丹麦、芬兰或挪威等国家的人口。每年在中国约有45万人失明,这意味着几乎每分钟就会出现1个新的盲人。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保持不变,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盲人将增加4倍。"视觉2020"就是要在2020年以前消除致盲的主要成因,改变到2020年视觉损伤人数可能翻倍的状况。失明对患者及其家庭都会造成巨大的痛苦,让盲人重见光明不仅是盲人的福音,也是医学界长期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木子 《知识窗》2005,(2):48-49
泰国盲人拉克·普努亚今年2月和6月在新加坡先后做了两个阶段的先锋性眼科手术后,目前终于重见光明.不可思议的是,新加坡医生竟是用他的一颗犬齿(虎牙)制成了一个人工角膜,植入他的眼睛后让他恢复了视力!据悉,普努亚是东南亚地区首位接受到这种手术的失明患者.  相似文献   

3.
正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这个节日是由国家卫生部、中国残联等12个部门联合确立的,目的是呼吁人们爱护自己的眼睛。眼睛对人们有多重要,相信整天生活在黑暗中的盲人更有发言权。但盲人们也不用太伤心啦,来自慕尼黑大学的研究团队最新研究发现,人类也可以通过训练掌握蝙蝠的拿手本事——回声定位。相信有了这个本领,盲人们的黑暗世界也可以  相似文献   

4.
黄敏 《今日科苑》2009,(15):54-54
英国人马丁·琼斯10多年前意外失明。10多年后,医生在他眼内植入一小块牙齿和人工晶体,使他得以重见光明。首次见到妻子,琼斯深感幸运。重新打量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他觉得一切是那么美好。  相似文献   

5.
黄敏 《金秋科苑》2009,(15):54-54
英国人马丁·琼斯10多年前意外失明。10多年后,医生在他眼内植入一小块牙齿和人工晶体,使他得以重见光明。首次见到妻子,琼斯深感幸运。重新打量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他觉得一切是那么美好。  相似文献   

6.
大脑中的初级视觉皮层对人的视觉关系重大。有些人不幸在这个部位受过伤,便就此失明。不过对这种盲人来说,却经常会出现一种“盲人视觉”现象。他们的大脑有时仍然会使用眼睛所收集到的视觉信息,而他们自己却对这种视觉体验毫无察觉,因为这种“视觉”一般都不太清晰,或者难辨细节。为了在实验室里观察“盲人视觉”现象,科学家在志愿者的身上模拟了失明状态,即利用电磁刺激,造成志愿者的大脑下层神经短时间中断,形成暂时性失明,然后对他们进行观察。在试验中,研究人员在志愿者的面前晃动一个彩色的圆盘,要求他们说出圆盘的颜色和晃动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一位"法定盲人",双目近乎完全失明,却在今年3月成了美国的州长,由此创造了两项纪录——纽约第一位黑人州长和美国第一位"法定失明"州长,他就是戴维·帕特森。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的盲人为数不详,但根据各个权威所用的失明的不同定义,曾经作了一些估计——这就使现有资料的分析变得复杂化了。也有一些可能的误差来源,例如不可靠的人口数字,以及农村地区常见的资料短缺。从医学、社会和经济观点看来,“失明”有各种不同的含义和后果;这个词语通常指的是严重的丧失视觉,以致视力失效,在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了很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赵洪霞 《科教文汇》2008,(19):240-240
劳伦斯在许多文章中都表现出了对两性问题的关注,有时甚至上升到宇宙时空的高度。在他的笔下,人性的分裂源于现代工业文明世界中人与文明的冲突,男女两性之间灵与肉的关系问题成为他文本世界的主旋律。本论文试图以其代表作《虹》为切入点,通过作品中三代人的婚姻和恋爱的关系,展现对灵与肉之完美关系的追寻。  相似文献   

10.
正今天,用手机听音乐司空见惯,这得益于最新的声音录制技术——数字技术。而早期的音乐是录制在唱片上的,像黑胶唱片、密纹唱片,它们曾经风靡一个时代,是音乐的代表。不过,最早的唱片却不是为音乐而生的,密纹唱片的诞生就是为了盲人能听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量士兵复员回国,这些退伍兵中许多人的眼睛被炸伤,视力受损甚至失明。经历一场战争,他们再也无法像往常一样生活,尤其不能正常阅读。美国盲人基金会因此启动一个项目,使用新技术录制有声读物,为盲人能更好地听书学习。起初有不少人反对这个项目,原因主要集中在两方面。首先因为当  相似文献   

11.
劳伦斯在许多文章中都表现出了对两性问题的关注,有时甚至上升到宇宙时空的高度.在他的笔下,人性的分裂源于现代工业文明世界中人与文明的冲突,男女两性之间灵与肉的关系问题成为他文本世界的主旋律.本论文试图以其代表作<虹>为切入点,通过作品中三代人的婚姻和恋爱的关系,展现对灵与肉之完美关系的追寻.  相似文献   

12.
周鹏宇  周红玉  唐静 《科教文汇》2009,(12):228-228
《野性的呼唤》和《白牙》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两书中都以动物为主角描绘了“野性”与“人性”的博弈。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分析比较,经由两部作品中“野性”与“人性”斗争后截然不同的结果,阐述其中的寓意并分析伦敦的思想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野性的呼唤》和《白牙》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两书中都以动物为主角描绘了"野性"与"人性"的博弈。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分析比较,经由两部作品中"野性"与"人性"斗争后截然不同的结果,阐述其中的寓意并分析伦敦的思想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黎峰 《科教文汇》2013,(10):101-102,109
莫言作品中的狗形象不一而足。仅他的中短篇小说中写狗和涉及写狗的作品就有《木匠和狗》、《白狗秋千架》、《怀抱鲜花的女人》、《一匹误入民宅的狼》等。散文《狗的悼文》更是介绍了很多狗在人类活动史上的知识,写得"狗"趣横生。这些狗有的行动诡秘,有的阴险狡诈,有的通情达理,有的凶猛自私,在莫言魔幻现实主义的描述中显得格外突出,形成了独特的莫言式的狗的世界。上述作品如果离开了狗,不仅很难成名篇,甚至会扼杀作品于摇篮中,其支撑作品成形乃至体现高度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分析莫言作品中的狗性,可以更多更好地来透视其作品中的人性。  相似文献   

15.
莫言作品中的狗形象不一而足。仅他的中短篇小说中写狗和涉及写狗的作品就有《木匠和狗》、《白狗秋千架》、《怀抱鲜花的女人》、《一匹误入民宅的狼》等。散文《狗的悼文》更是介绍了很多狗在人类活动史上的知识,写得"狗"趣横生。这些狗有的行动诡秘,有的阴险狡诈,有的通情达理,有的凶猛自私,在莫言魔幻现实主义的描述中显得格外突出,形成了独特的莫言式的狗的世界。上述作品如果离开了狗,不仅很难成名篇,甚至会扼杀作品于摇篮中,其支撑作品成形乃至体现高度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分析莫言作品中的狗性,可以更多更好地来透视其作品中的人性。  相似文献   

16.
文字的妙用     
文字,一般来说被认为是文明社会产生的标志。从结绳记事,到世界上最早的楔形文字,到拉丁字母的诞生,再到甲骨文、汉字的独具一格……有了文字,人类从此实现了跨越时空的交流。如今,设计师们也把文字的形象巧妙地运用到了家具设计中。在这些作品中,有的可爱童稚,有的奇特有趣。在不同的设计师手中,这些代表文明的符号也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杨江华 《科教文汇》2009,(28):261-262
若泽·萨拉马戈的《失明症漫记》是一部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作品。本文试着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来分析这部作品的原型意象,发掘“失明”这一意象所体现出的深层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盲,并注视着     
失明并不代表人无法用眼睛感知世界,即使大脑中控制视觉的区域被损坏了,大脑依然有办法让人用双眼感受大千世界。  相似文献   

19.
眼晴,人类心灵的窗户。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双明亮的眼晴。健康人的眼睛,使他们能够看到一个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领略到大自然的瞬息万变。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都离不开一双健康的眼睛。但是,当一个人的眼睛得了白内障,带给他的将是一个模糊不清甚至是一个看不见的世界。患上眼疾,失去光明,对失明者来说,是痛苦的,他们失去了正常人的工作生活乐趣。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好比一架微型照机相。  相似文献   

20.
正盲文是开启盲人光明之门的钥匙,有了它,我们可爱的盲人朋友可以博览群书,更好地读世界。盲文又称点字,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它的发明不得不归功于布莱尔。"妈妈,我为什么看不见你啊?我要眼睛……"寒冷的冬日,在法国库普雷城城郊一个鞋匠的家里,一个小男孩绝望地哭喊着。这个小男孩就是布莱尔。他3岁时在一次玩耍中不小心刺瞎了自己的左眼,两年后,另一只眼睛也发炎了。因为无钱医治,这只眼睛也变瞎了,他变成了一个盲人。布莱尔不愿意接受自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