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利用文献法对国内关于自尊和人际关系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了解自尊与人际关系的特点。对青少年自尊和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3种入际关系的相关研究分析,发现这三种关系对青少年的自尊有直接影响。而且自尊偏低的青少年会有不良的人际关系。关于青少年自尊和人际关系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提出建议策略,以便能提高自尊,改善青少年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
运用心理健康量表和自尊量表,对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自尊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留守中学生在心理健康上不存在性别上的差异,而在初、高中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自尊水平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合运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自尊在男女性别与自我效能之间的作用进行调查研究,将所得数据与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自尊量表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了自尊在性别角色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并对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龙卿志 《西藏科技》2011,(11):18-21
目的探讨西藏高校青年教师自尊水平现状以及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方法用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n Scale,SES)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西藏大学等西藏高校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1、西藏高校青年教师在性别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1.312,p〉0.05);2、在年龄方面,26~30岁的青年教师自尊相对其他年龄组较低,且达到了显著性差异(F=60.31,p〈0.05);3、在民族方面,藏族青年教师自尊水平相对较低,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4、在婚姻状况方面,已婚的青年教师自尊水平相对较低,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F=34.45,p〈0.05),5、在学历方面,随着学历的升高,自尊水平也在不断的升高,大专学历的青年教师自尊水平相对较低,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6、在职称方面,教员职称的青年教师自尊水平较其他职称的青年教师较高,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F=24.12,p〈0.05)。结论西藏高校青年教师自尊趋于正常水平,心理健康程度一般,需要对这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探究侯马市中学生身体自尊与体育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学段的中学生身体自尊存在显著性的性别与年龄差异。中学生身体自尊与体育参与行为呈显著相关性关系,中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他们体育参与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结果表明提高中学生身体自尊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进而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6.
为探寻污名、自尊及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之间的关系,该研究采用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量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自尊量表以及求助自我污名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9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公众污名与自我污名、自尊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公众与自我污名分别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污名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Mplus路径分析及样本量为10000的Bootstrap分析结果表明存在两条中介路径:其一为自我污名在公众污名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之间呈现部分中介作用;其二为自尊、自我污名在公众污名和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间呈现链式中介。  相似文献   

7.
陈伟贤 《科教文汇》2013,(24):187-188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已有研究指出已就业签约学生与未就业签约学生在自尊水平上有显著差异,已就业签约学生的自尊得分明显高于未就业签约学生。本文在这一研究基础上,以米雪·宝帕博士(Michele Borba)提出的自尊五要素为分析视角,对学生未就业签约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陈伟贤 《科教文汇》2013,(8):187-188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已有研究指出已就业签约学生与未就业签约学生在自尊水平上有显著差异,已就业签约学生的自尊得分明显高于未就业签约学生。本文在这一研究基础上,以米雪·宝帕博士(Michele Borba)提出的自尊五要素为分析视角,对学生未就业签约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自尊水平的关系,并探讨其与非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情况。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高校本科学生施测,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性别、独生子女与否、获不同标准助学金的学生在社会支持、自尊、主观幸福感部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自尊均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并都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其中自尊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高校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支持力度,提高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个性化契约是基于员工能力与需求,企业与员工协商达成的个性化的工作安排,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有效工具。本研究在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框架下,探究不同类型的个性化契约如何通过组织自尊对知识共享行为发生作用,以及情感性关系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任务性与发展性个性化契约通过提升组织自尊,促进知识共享行为;情感性关系反向调节组织自尊对知识共享行为的正向作用,也反向调节个性契约通过组织自尊对知识共享行为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1.
鉴于整体自尊水平和不端行为关系的矛盾性,在情景自尊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学术自尊"的概念。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科研压力对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权变影响模型。从个体层面上研究了组织支持和学术自尊对两者关系的复杂调节机制。实证结果发现:(1)组织支持负向调节科研压力与学术不端行为之间的关系;(2)学术自尊对科研压力与学术不端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3)进一步的三项交互检验发现:随着学术自尊程度的提高,组织支持对科研压力与学术不端之间关系的负向调节作用变强。  相似文献   

12.
针对鲜有研究将组织自尊视为知识型员工的一种个体特征资源并探讨该特征在传统上下级关系情境下对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根据组织自尊概念捕捉知识型员工渴望尊重、追求自我价值等个性特征,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将知识型员工的组织自尊与工作投入视为个体资源、集体主义视角下的传统上下级关系视为条件资源,通过对325份两阶段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传统上下级关系情境下组织自尊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组织自尊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且工作投入能够中介组织自尊对创新行为的积极影响;传统上下级关系正向调节组织自尊与工作投入之间的关系,且高质量上下级关系增强了中介效应,这意味着传统上下级关系有利于知识型员工更好地将其个体资源作用于创新过程,进而催生创新行为。为此,管理者应在工作设计、积极反馈和奖励等方面采取措施,提升知识型员工的组织自尊感,并塑造良好的上下级关系,促使知识型员工积极主动创新。  相似文献   

13.
熊淑萍 《科教文汇》2013,(11):185-186,188
目的:对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自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对比。方法:以江西省某民办高校450名大学生,某普通高校43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尊量表(SE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康奈尔健康量表(CMI)进行测评。结果: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在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上,民办高校大学生显著高于普通高校大学生;普通高校大学生自尊水平显著高于民办高校大学生;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结论: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以某商业银行为对象,采用Cable个人-组织契合度量表、Pierce组织自尊量表和Bor-man工作绩效量表,探讨个人-组织契合度、组织自尊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结果发现:个人-组织契合度与组织自尊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个人-组织契合度对组织自尊具有显著的预测意义;个人-组织契合度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个人-组织契合度对工作绩效有显著的预测意义;组织自尊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组织自尊对工作绩效有显著的预测意义;组织自尊在个人-组织契合度和工作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探讨挫折承受力在大学生自尊与应对方式中的中介作用。采用自尊量表、挫折承受力问卷和应对方式量表对26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①积极的应对方式如解决问题和求助与自尊和挫折承受力呈显著的正相关;消极的应对方式如自责、幻想和退避与自尊和挫折承受力呈显著的负相关;自尊与挫折承受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②挫折承受力在自尊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而挫折承受力在自尊与消极应对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采取消极应对策略的大学生很可能是因为低的自尊导致较差的挫折承受力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如何促进团队知识共享是学术界与理论界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当前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的研究缺乏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关注,因此从自我概念理论视角出发,并依据相关的一致性理论,以组织自尊为中介变量,研究领导—成员交换与知识共享的关系,并探讨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对来自广东省的两家制造企业的202名员工进行两阶段跟踪问卷调查,对该研究的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领导-成员交换通过组织自尊的中介作用显著影响知识共享,且自我效能感负向调节领导-成员交换与组织自尊的关系和组织自尊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7.
王立新 《内江科技》2009,30(9):54-54,128
通过对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身体自尊的问卷调查、分析,认为大学生的身体自尊与应对方式相关显著;积极的应对方式,对身体自尊的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身体素质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就业压力问卷》、《自尊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332名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男女生在正负性情感、主观幸福感及就业压力上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压力及自尊上存在显著差异;(3)毕业生就业压力与自尊、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4)毕业生就业压力、自尊对主观幸福感有很好的预测作用;(5)自尊是毕业生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工匠精神是国之基石,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精神,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对中国发展来说是一种迫切需要。本研究基于自我一致性理论,探讨职场地位对员工工匠精神的影响机理,以及组织自尊的中介作用和工作自主性的调节效应。通过305套领导-员工配对数据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职场地位显著正向影响员工的工匠精神;组织自尊作为个体自我认知在职场地位和员工工匠精神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工作自主性不仅正向强化组织自尊与员工工匠精神之间的关系,并且正向调节组织自尊在职场地位和员工工匠精神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职场地位视角下员工工匠精神的形成机制,为企业培育和弘扬员工工匠精神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尊的影响过程,检验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尊水平的干预效果,探索提高大学生自尊水平的团体辅导方案。方法:以团体辅导理论为基础,对招募并访谈产生的32名大学生进行成长性、结构化、封闭式的异质团体辅导8次共计24小时。运用《自尊量表(SES)》做干预前后效果评估工具。结果:自尊量表测量前后均值分别是27.45±4.36和29.79±3.77分(t=2.05),前后差异显著。结论:团体辅导能够通过团体氛围促进成员交流、通过人际沟通完善自我意识、通过人际互助和团队合作体现个人价值,进而帮助大学生提高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