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风》2020,(4)
在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作品的研究中,20世纪初的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在研究陀式作品的基础上提出的对话机制和复调理论,成为陀式小说的新标签。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作《罪与罚》为例,以对话机制为理论支撑,结合小说文本分析作品对话和复调的艺术体现及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强 《知识窗》2010,(7):55-55
“爸爸,我可以从你的卡上刷99美元吗?我要买一本书……”“买什么书?”“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咱们书架上有。”“那不是纸的吗?”“纸的怎么啦?我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读的就是纸的。”  相似文献   

3.
王静  向力 《科教文汇》2008,(25):232-232
在小说《罪与罚》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描写了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罪与罚”的全历程,其中充斥着大量的心理分析。里面人物的梦境描写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通过这些梦境的描写,小说深刻刻画了人物被扭曲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庄敏 《科教文汇》2012,(10):72-74
本文由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对两件刑事案件的审判切入,论述了在俄罗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弑父时代中,逆子弑父与主体成长之间的关系,并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为1861年之后的俄罗斯人民所设想的自救途径,即认同被父辈遗弃的俄罗斯文化传统,通过皈依传统而完成主体成长。  相似文献   

5.
自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死之后,"死亡",像是一门艺术一样在西方文学中有了全新的含义,如何将人从在死中救赎出来,成了西方文学探讨的一个恒久主题.《罪与罚》是一部卓越的社会心理小说,它的发表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风格的成熟.在本文中,笔者试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对平凡的悲剧人物之死的塑造上探讨其在这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死亡艺术.  相似文献   

6.
赵祥辉 《科教文汇》2007,(10S):187-187
自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死之后,“死亡”,像是一门艺术一样在西方文学中有了全新的含义,如何将人从在死中救赎出来,成了西方文学探讨的一个恒久主题。《罪与罚》是一部卓越的社会心理小说,它的发表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风格的成熟。在本文中,笔者试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对平凡的悲剧人物之死的塑造上探讨其在这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死亡艺术。  相似文献   

7.
圣愚是俄罗斯历史上一类特殊的基督教徒,经常作为人物或人物原型频繁地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圣愚形象体现了他独特的宗教意识,作家不仅发现了某些圣愚的作法与圣愚传统之间的背离,而且还发现了圣愚与基督教之间某些似是而非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侯赛军 《科教文汇》2009,(21):250-251
圣愚是俄罗斯历史上一类特殊的基督教徒,经常作为人物或人物原型频繁地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圣愚形象体现了他独特的宗教意识,作家不仅发现了某些圣愚的作法与圣愚传统之间的背离,而且还发现了圣愚与基督教之间某些似是而非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何谓“白银时代”? 众所周知,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俄国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造就了一座以普希金、果戈理、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伟大作家为代表的俄国文学高峰;产生了以格林卡·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柴科夫斯基等音乐  相似文献   

10.
科研人员统计了从1600年以来诞生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等,发现在此期间共有18个诞生高智商天才人物的高峰期,其间隔为22.7年左右,为太阳活动周期11年的两倍,而且高峰期都处在太阳活动相对平稳的年份.例如1825年前后,是太阳活动相对平稳的时期,诞生了达尔文、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著名的科学家及大文豪.  相似文献   

11.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命运,比他的小说要精彩千百倍。癫痫症控制他的一生,发病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常摔得头破血流;监禁和流放是他的主要经历,在西伯利亚监狱或国外气味污浊的出租房里,他忙着扛砖头,或四处写信哀求施舍:放荡是他的生活方式,他沉迷于污秽糜乱的性生活,还曾为了赌博,偷过妻子衣柜里的衣服去卖。  相似文献   

12.
人道主义宗教是贯穿陀斯妥耶夫斯基创作始终的思想,在其创作中表现出一种基于万恶之源在人性恶的救赎论和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的性质,基督在其作品中成了最高的道德规范的象征,使陀氏的文学宗教观带有了伦理学和认识论的意义,形成了他文学上的创作论和美学观的基础--人道主义宗教观。  相似文献   

13.
张衡是东汉杰出的天文学家,在《思玄赋》中张衡专门用了一段文字描述星象,这在汉赋中是比较罕见的。通过研究《思玄赋》中的星象,对赋中的星名进行考察,认为《思玄赋》的星官主要来源于《天官书》和石氏星经。对《思玄赋》中星象的空间序列及其内涵进行考察,认为《思玄赋》的星象描绘是古代巡狩制度的反映,反映了汉代人的礼治理想,并且其星象的天地对应关系不是静态的、孤立的,而是动态的、彼此联系的。  相似文献   

14.
唐跃 《科教文汇》2021,(12):I0006-I0006
鲁迅的培育和提携以及未名社的成立,对于李霁野的文学翻译和文学创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未名社接手《未名丛刊》的印行后,推出的第一部译著是鲁迅的《出了象牙之塔》,第二部译著就是李霁野的《往星中》。为了出版《往星中》,鲁迅不仅提出修改意见,还专门委托陶元庆设计封面。1926年,李霁野动手翻译安德列夫的另一部剧作《黑假面人》,也是经过鲁迅审阅后由未名社出版的。1928年2月,在鲁迅的进步文学思想的影响下,李霁野的译著《文学与革命》在未名社初版,寄往济南代售的过程中被山东军阀张宗昌截获,导致未名社被查封,李霁野、台静农和韦丛芜同时被捕。50天以后,经过鲁迅以及常维均等人的四处奔走,几人取保获释。出狱不久,李霁野着手翻译在牢狱中就有酝酿的波兰作家式曼斯基的《一撮盐》,随后又陆续译成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诚实的贼》等8部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15.
周作人在《新青年》发表的译作与其文学观念的形成密切相关.先有《陀思妥夫斯奇之小说》《卖火柴的女儿》的翻译,后有体现人道主义文学观念的《人的文学》《儿童的文学》.文学观念也反作用于翻译活动,为了更准确译介外国作品思想,周作人提出了“竭力保存原作”的直译法,用白话翻译代替传统的文言翻译.本文重在分析周作人译作与文学观念的关系,探析新文化运动中人道主义文学观念和文学翻译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正>神秘而美妙的体验癫痫又叫羊癫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大约为1%。发作时,病人全身痉挛,口吐白沫,丧失意识。癫痫本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但因为与很多伟大人物"结缘"而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古罗马的凯撒大帝,法国大作家福楼拜,还有许多宗教家、艺术家,都是癫痫病患者。关于癫痫与创造力、宗教体验的关系,一直是长盛不衰的话题。历史上最著名的癫痫病患者要数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他  相似文献   

17.
吴会旭 《科教文汇》2010,(20):159-159,179
什么是"美"?美在哪里,有哪些特征?为什么我们认为一些事物美另一些事物不美?为什么同一事物我观赏时认为美而他观赏时却认为不美?我们评价事物美与不美的依据是什么,标准又是什么?美又是否真的存在,存在的形式又是什么?本文以为,"美"是对事物存在和发现的整合。它以事物的基本存在为前提,以个人对事物的基本发现为基础,以心灵的特殊感悟为依据。美具有一定相对性,同时美还受到个人生活阅历和世界观、道德观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史瑞 《科教文汇》2012,(10):126-126,167
俄罗斯作曲家安纳托利·伊凡诺维奇·库夏科夫(Kusyakov,Anatoly Ivanovich,1945—2007)在其三部代表性组曲《冬季素描》、《秋日景色》和《春天组曲》中通过多角度情景组合配合丰富而突破常规的演奏技巧"素描"了俄罗斯漫长严寒的美丽冬季,呈现出秋日的意象并谱写出他心目中渴望的春意,赞颂着俄罗斯美丽的景色和淳朴热情的人们。本文将从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入手分析其"素描"、"情景"意境的作曲特点和演奏的风格、技巧。  相似文献   

19.
好书推荐     
于丹《论语》心得一本上市2个月,销量超过200万册的超级畅销书!内容直指当今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心灵,通过诠释经典中的智慧,找到解决当代人生存和心灵问题的钥匙。从人生之道、处世之道、理想之道、交友之道、心灵之道等七个方面总结《论语》和孔子的智慧,以及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刊客沙发     
我是忠实的《大科技》读者,自从2009年第一次看到《大科技》,就认定我要一直看下去,贵刊的内容丰富,让我从课本外也了解了许多知识。我对贵刊有几条建议:1、是否能在文章中多加些"小贴士"或"超级链接"?对于一部分读者来说,有些专业名词不太理解。2、应该加大力度宣传,因为《大科技》在南昌很难买到,经常要跑十多家报亭才能买到。3、贵刊是否可以将"小题大做"的答案写在下一期的杂志上,方便读者们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