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语教学是科学,具有科学美,语教学又是艺术,具有艺术美。在语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美的情境,烘托美的情感,让人久久难忘。  相似文献   

2.
语教材展现美的世界,美育是借助于审美材料,通过审美活动以养成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语教学要陶冶情操,教书育人,就必须充分发挥中学语教材的美育功能。语教师必须担负起美育的使命,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资源,指导学生在课阅读中进入美的境界,培养他们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得语教材美的载体功能得以充分发挥,语课就会成为美的熏陶课,学生就会迷恋语。乐学语。  相似文献   

3.
季斌普 《现代语文》2006,(12):51-52
人类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活动是劳动,劳动创造了美。正如马克思早就指出的,世界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社会的进步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爱美,是人类在千万年劳动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天性,人的大脑已经具有美的生理机制。凡是人类认识的一切以及创造的一切,无不包含美的因素。作为教育,德、智、体、劳中部孕育了美,渗透着美。语教学更应如此。因此,我们必须在语教学中强化美育功能,发挥美育功能,让中学语教学美起来!  相似文献   

4.
汪涛 《西北职教》2004,(3):40-40
语是具有美的魅力的学科,语教育在进行审美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字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语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有利条件,在教学中重视并加强审美教育。确切地说,美育就是以美育人,运用美学理论,美的事物和现象来培养人。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创造美和欣赏美的人,这种人不仅有美的情感、观念、理想,而且还能进行创造和欣赏美。如何在语教学中达到这一目的呢?  相似文献   

5.
审美教育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学校是承担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语教学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语教学中审美教育途径和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了解美的知识,激发美的情感,阐发美的哲理,体味创造美。  相似文献   

6.
一、语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美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显得十分重要。初中语教材中社会美的索材非常丰富,我们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从中找到例证。“四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较注重仪表美。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相似文献   

7.
把美育渗透到语教学中去,充分控制挖掘教材中储藏着的美的因素,把语教学过程与审美过程融为一体,对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不失为一种促进。  相似文献   

8.
语文多媒体教学理念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所传输的字体、颜色、图片、电影、音频。动画等信息具有较好的呈现效果,容易感染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做到色彩美、形态美、声音美和动感美,在美的情境中,对本进行美的体验感悟,这正是语美育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美育与语课有着质的统一性。在阅读教学中,把美学的内容融入其中是顺理成章之事。通过阅读审美教育,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美的素养,建构完善的语审美心理结构,并使学生在热爱祖国语言字,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能力的同时,能够发现美、表达美、鉴赏美、创造美。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呢?笔认为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语教学艺术是教师富有审美价值的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掌握语教学艺术其实就是探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依循语教学的客观规律和课堂教学美的原则,巧妙、灵活、富有创意地运用教学思想,方法、技能,技巧,以获取最佳的教学效益,因此,创新、务实、立美便构成语教学艺术的三大要素。  相似文献   

11.
“以美育人,育人以美, 育美的人”是美育的通俗解释。形象性是美育的显特点,形象化的美育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本从美育的形象性入手,对小学语教学中,教师发挥的美、教材中蕴含的美、学生“潜伏”的美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学校的美育是形成年轻一代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语教学因其特殊的人色彩和强烈感情性,在发挥美育功能的过程中独具魅力,它经过感受美,鉴赏美两个层次的反复训练,达到创造美的最高级美育功能,最终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李伟 《中小学电教》2000,(11):18-19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荷花》是中年级一篇看图学。课中作描写荷花的静态美是本的难点,而课美的意境、美的感情,正是借助作的想象表达出来的。在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发掘和利用蕴藏在初中语中的美育资源,寓美育于语教学之中。首先要发掘和利用课中的自然美资源:其次,发掘和利用课中的人物美资源;再其次,发掘和利用语中的语言美资源,从而提高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教材中选录的绝大多数章都是古今中外优秀的学作品。这些作品中的自然美、人情美、伦理美、行为美,对学生来说,毫无例外地都具有移情冶性的美的启迪作用。审美的语教学可分三个层次进行:一、艺术感受——在赏心悦目中认识美;二、审美判断——在形神统一中理解美;三、寻索玩昧——在情理统一中评价美。为了实现审美的语教学。语教师应具备相应的素质结构。  相似文献   

16.
所谓审美教育,就是美育,指的是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国名教育家蔡元培曾经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没有与美育无关的。”语教学中,由于教材独特的社会性和学性内容,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语教学中通过正确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审美过程,可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学习语知识的同时培养较高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刘峰 《青海教育》2005,(1):43-43
美有体现了语教学固有的特点。不论是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还是作品的朗读和赏析,都是在传播信息,而这些信息中包含着许多美的因素.它对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一定的审美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美育,  相似文献   

18.
李勇 《湖北教育》2006,(4):60-60
传统的语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真”和渗透思想感情的“善”,而对于如何满足学生“美”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做得还不够。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理解美、发展美和创造美。只有在宽松和谐、充满美的教育环境中,才能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勿庸讳言,语课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其实语课应该是最容易让学生乐而忘返的。因其拥有美的宝库,新的语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并肯定了这点。我们在语教学中可采用借助音乐手段;结合美读式表演;利用板书设计和引导展开想象等方法来渗透美育。  相似文献   

20.
语教学包含着美的因素,语教学设计应该充分地展增语教学的美,因而对其美学原理的探析很有必要,节奏与留白是语教学设计中最具美学特征的,美的教学节奏,应该是明快中见舒缓,和谐中显奇异,常式中生变式,语教学中的留白要留在;悬而未决处,疑而生惑处,引而待发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