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山区旅游气候舒适度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北京山区面积为10 417.5km2,占北京市土地总面积的62%,主要担负着北京的生态屏障功能,而其经济的发展是山区生态功能发挥的有力保障,生态旅游是协调二者的有效途径,应成为山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由于气候是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对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定量评价,可为山区的旅游规划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北京山区1km2网格的气候资料,在GIS的支持下,计算了各网格的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并由此推算出了1月~12月的旅游气候舒适度及不同舒适度等级的分布面积。结果表明,北京山区旅游气候适宜期较长,除1月、2月和12月份旅游气候不适外,其它时间均为旅游气候适宜期,其中旅游气候舒适期可从4月持续到10月底。由于山区地形的复杂性,利用1km2网格的气候资料进行北京山区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与单纯利用6个山区气象台站的气候资料进行评价相比,可获得更加科学和可靠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
黄玲  卢龙辉 《科技通报》2019,35(3):219-225
旅游发展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是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乌鲁木齐市旅游发展与城市化水平测评模型,运用耦合协调模型与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旅游发展与城市化水平两者的变迁(2005-2015)及两者的相互适应。研究结果发现:(1)旅游发展指数呈"M"状波动增长,城市化水平自2008年起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2005-2010年旅游评价指数增加了0. 137,而城市化水平呈现负增长的状况; 2010-2015年城市化评价指数增加了0. 546,旅游评价指数增加了两倍; 2005-2015年旅游评价指数的增长率大于城市化评价指数的增长率,旅游发展比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快。(2)乌鲁木齐市旅游发展—城市化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可分为两阶段:2005-2011年的失调阶段与2012-2015年的协调阶段; 2005-2010年耦合度增加了0. 0172,增幅较小; 2010-2015年耦合度增加了0. 2153,耦合协调类型上升了两个等级,由失调转变为协调阶段,旅游发展与城市化相互适应的程度不断增强。(3)旅游评价指数、城市化评价指数、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间均呈正相关,旅游发展与城市化水平同向变化;旅游发展会加快城市化建设,城市化水平也将拉动旅游发展。本文将为研究旅游资源配置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中国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广海  刘佳 《资源科学》2010,32(5):899-906
滨海城市是我国开展滨海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定量测度不同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加以比较来确定其开发类型与等级,对于促进我国滨海旅游合理规划与开发具有极大地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选择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市场开发条件、区位交通优势、社会经济保障、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影响与制约滨海旅游发展的5个方面构建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法,建立潜力评价模型;依据同一时间截面各指标数值,定量测度与评价各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把各潜力指数和综合潜力指数得分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将14个滨海城市划分为四类开发潜力类型,进一步确定不同城市的旅游开发功能与发展方向。通过对我国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的客观评价,有助于将潜力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为滨海城市旅游资源合理开发、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2000-2011年中国主要旅游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龙 《资源科学》2014,36(8):1626-1634
历时性绩效分析可以对一定时期决策单元的生产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城市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托载体和基本行政单元,评价城市的旅游发展效率水平对不同类型城市选择针对性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以下简称DEA)的相关模型,以曼奎斯特(Malmquist)指数为指标,对中国58个主要城市2000-2011年期间的旅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时期大多数城市的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技术变化以增长为主要特征,但效率变化以下降为主要特征。且效率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但从影响程度上看,技术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大于效率变化。从空间格局上看,西部地区城市旅游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高于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效率变化呈现出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一致的特征,但技术变化则呈现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依次递减的特征。本文从城市旅游发展的阶段特征出发,对上述结果形成的过程和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旅游产业的低技术本质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影响上述结构形成的根本原因。最后,将58个城市按照分解特性分为4个象限,并就每个象限城市的旅游发展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气候舒适的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影响旅游地旅游季节长短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陕西省30年气候资料,采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指标,对陕西省各地区各月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陕北各地区旅游舒适期在5月~9月,关中各地区的旅游舒适期多在4月、5月、9月和10月,汉中和安康舒适期在4月、5月、9月和10月,商洛的旅游舒适期在4月5、月、6月、8月和9月,不舒适期以榆林最长为4个月,以汉中和安康最短为0个月。由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不同,陕西省内各个地区的旅游气候舒适度有相当的差异,在南北方向上差异尤其明显。冬季南北差异性表现尤为突出,舒适指数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全省可以分为陕南、关中、陕北、秦岭4个旅游气候区。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纪红  朱耀福 《科技通报》2009,25(5):582-587
气候舒适的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影响旅游地旅游季节长短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浙江省30年气候资料,采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着衣指数指标,对浙江省各地区各月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各城市适宜旅游时间是不连续的,全省旅游舒适期基本分布在春季的后两个月(4月、5B),秋季的后两个月(10月、11月).全省可以分为浙北平原浙东盆地区、浙西中丘陵区、浙南中山区、海滨近岸岛屿区4个旅游气候区.浙西中丘陵区和浙南中山区两区的温湿指数在3月到4月有一个跃迁现象.也就是说这两区4月份就能很快地进入旅游舒适期.同样的跃迁现象在浙北平原浙东盆地区和浙西中丘陵区的9月到10月的季节转换中也存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旅游气候舒适性分析   总被引:47,自引:9,他引:47  
刘清春  王铮  许世远 《资源科学》2007,29(1):133-141
气候是影响人们旅游活动的重要因子。本文选取了人生气候舒适指数来衡量城市旅游气候的舒适性,该指数包括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首先,计算了全国44个城市的人生气候舒适指数以及偏离度,分析了旅游气候舒适期,发现其中19个城市舒适气候期是5个月,舒适期过短或者过长的城市都较少。按照舒适期的长短以及舒适月分布的连续性,将舒适期分为3类2型。其次,从季节上看,春秋季节特别是4月、10月,除热带地区外的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都较适宜。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发生热偏,以海口气候偏离度最大,丽江、昆明、拉萨等气候都相对比较适宜,可以成为人们避暑的选择地;而冬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发生冷偏,以哈尔滨气候偏离度最大,地处亚热带、热带地区的城市人生气候感觉舒适。最后,为评价各城市的气候综合状况,利用各人生气候指数偏离度,通过Kohonen神经网络方法,将44个城市分成5类。  相似文献   

8.
黔东南州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亚娟  陈田  王婧 《资源科学》2013,35(4):858-867
旅游吸引物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结构决定了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的形成.本研究以黔东南州148个旅游吸引物为研究样本,通过地理集中指数来分析旅游吸引物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区位熵计量方法探讨旅游吸引物空间分布差异,使用交通连接度β指数分析其交通结构特征,并根据核心-边缘理论分析旅游吸引物的中心结构特征,从而得出黔东南州旅游吸引物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黔东南州旅游吸引物在空间上沿东南-西北走向以“倒凹”型结构集聚,黔东南州“四圈一区”旅游空间格局的五大区域中,南部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的旅游资源禀赋远远优于北部城市经济圈、工业旅游经济区和山水风光名胜旅游经济圈;旅游吸引物与交通路网间的连接程度为1.02,处于中低级水平,且旅游吸引物丰富县市的交通营运能力有待提高;旅游中心地结构不够均衡,缺乏次一级旅游吸引物和相关配套设施的补充和支撑.  相似文献   

9.
海岛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李悦铮  李鹏升  黄丹 《资源科学》2013,35(2):304-311
海岛旅游是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科学评价与规划海岛旅游资源有助于改善海岛旅游质量、提升海岛综合效益.目前,国内关于海岛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研究较少,缺乏统一、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论文在参考现有的国内外海岛旅游评价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综合性等准则,构建符合中国海岛特点的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层次58个指标,从旅游资源条件、区域条件、区位特征三个方面对海岛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地测量,同时给出相应指标的评价标准,并通过制定评分等级标准与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以及建立综合评价模型,使评价体系在海岛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中具有可操作性.希冀构建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海岛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为我国海岛旅游的规划与开发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区域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想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结魁 《资源科学》2003,25(3):90-97
区域旅游资源评价具有4个特征:类型多样,对评价模型的综合性要求高;数量丰富,存在对定量评价对象的合理取舍问题;目标宏大,服务的是宏观层次上的区域旅游开发规划;内容复杂,评价工作量大。这些特征都限制了成果的获取,目前还很少有研究专门探讨这个问题。本文针对区域旅游资源评价的特征,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区域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由4部分组成:①指导思想,重点发展了市场评价思想,认为市场评价观应包括3个方面的涵义,并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评价模型和市场评价模型;②方法体系,结合区域旅游资源评价的具体情形,将多种定性、定量方法综合起来运用,使得旅游资源的分等定级更加客观科学,在选取评价对象时也避免了主观随意性;③内容与指标体系,建立起区域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体系;④评价方案,给出了一套区域旅游资源评价的具体操作方案。最后,依据此评价体系,对西安市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从评价的过程和结果来看,评价体系是科学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遵循发展性评价理论的思想,构建了以关键性因素、合作关系、合作机制、绩效结果及合作管理为基本评价维度的府际间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性评价逻辑模型及指标体系,这些评价维度比较好地反映了府际间区域旅游合作的运行与绩效情况,是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性评价基本的内容。对这些评价维度和指标的衡量,将有助于优化区域旅游合作过程,提高区域旅游合作绩效。为了有效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性评价的实施,本文还分析了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性评价的主体-评价者的职责、工作和应掌握的管理技巧以及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性评价可以用到的方法-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遗产地旅游景气指数测评及提升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承财 《资源科学》2013,35(12):2344-2351
测评旅游景气指数可定量分析遗产地旅游产业发展状况,推动遗产地旅游资源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首先提出遗产地旅游景气指数测评概念性框架,其次建立遗产地旅游景气指数测评指标体系,构建遗产地旅游景气合成指数测度模型,然后选择张家界市(世界自然遗产地)、承德市(世界文化遗产地)与黄山市(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作为案例,分析我国遗产地旅游景气指数。研究结果表明:①2001年我国遗产地旅游景气综合指数为100.89,2012年为110.96,年均增长速度为0.87%;②我国遗产地先行指标、一致指标与滞后指标的旅游景气指数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一致指标的旅游景气指数容易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③我国3类遗产地的旅游景气综合指数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从长远看,文化型遗产地旅游景气指数可能会相对自然型遗产地更高;④我国遗产地的旅游景气综合指数与GDP指数之间呈现幂指数正相关关系。最后,从全国旅游休闲发展环境营造、遗产地旅游建设与管理、遗产地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3个方面来构建遗产地旅游景气指数提升模式。  相似文献   

13.
旅游对喀纳斯村图瓦社区影响的多层次灰色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对社区的影响评价是客观审视旅游开发实际效果的重要依据.本文引入多层次灰色评价法.构建了旅游对喀纳斯村图瓦社区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专家打分和当地居民调查问卷数据,进行旅游影响的灰色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旅游对喀纳斯村图瓦社区的影响较大,其中综合影响值为3.780,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值分别为3.819、3.685、3.781.从实际应用中发现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可以较好的解决旅游影响评价研究中方法少、主观性强和数据来源单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滨海旅游景区的评价是一项复杂工作,其内容涉及到自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评价手段也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到目前为止,从不同学科角度对各类旅游地及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很多,特别是结合一些具体个案进行实例研究的文章较多.笔者在总结旅游资源评价的思想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滨海旅游景区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5.
层次分析法在旅游景区价值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泰山景点为例评价旅游景区的价值,将旅游景区价值的评价因子数量化,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得到关于旅游景区价值评价的基本模型及各影响因子的优先顺序,应用该模型和影响因子的排列顺序,可以比较准确地评价旅游景区的开发价值,对投资项目做出正确的决策.  相似文献   

16.
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是旅游景区开发的重要前提。文章介绍了湖北通山万家生态旅游区的基本概况,对其旅游发展现状和旅游资源特色进行了分析,在调查的基础上得出了区内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并依据国家标准对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万家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分布较为集中,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数量较多,具备建立4A级旅游景区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建设低碳旅游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低碳旅游城市发展度的评价对实现旅游城市低碳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国内外现有低碳旅游城市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一级指标:低碳旅游城市综合发展度;3个二级指标:城市旅游竞争力水平、城市低碳化发展水平和区域环境支持指数;31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低碳旅游城市发展度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ANP方法,构建可量化的低碳旅游城市发展度评价模型,并对青岛和与其行政级别相同的14个城市的低碳旅游发展度做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方幼君  周敏  程玉申 《科技通报》2008,24(2):283-288
科学地进行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可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使资源可持续利用。本文章用按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进行普查所获得的资料,建立了针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杭州市为例,采用模糊聚类方法,对杭州市13个县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等定级的初步探索,评价结果可为杭州市旅游开发规划提供战略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允 《大众科技》2021,23(7):132-135,73
随着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渐加强,在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越来越受重视的背景下,为评价城市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供给的有效性,提升游客满意度,文章利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构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桂林为实证案例进行评价,分析了桂林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有效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史坤博  杨永春 《资源科学》2015,37(3):593-604
赴台湾大陆大学生群体日益壮大,将很快成为台湾主要旅游消费群体的重要增长点,但是对该群体在台湾旅游动机和行为特征的研究却很少。根据对暑期在台湾高校进行学术交流的大陆大学生进行问卷调研,运用因子分析法和模糊综合法对其在台湾的旅游动机和对台湾旅游形象感知评价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在旅行前,大陆大学生在台湾所倾向的旅游目的地表现出明显的集中性;该群体在台湾表现出7种明显的旅游动机类型,其中,爱好与猎奇型和向往与情感型是该群体在的主要旅游动机类型。大陆大学生对台湾旅游总体形象综合评价得分为4.004,评价语义为"较好",其中,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环境的评价较高,对人文特色和旅游设施及服务的评价较低。爱好与猎奇型和向往与情感型2种旅游动机较明显地影响大陆大学生对台湾旅游地形象的感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