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静娟 《视听界》2002,(4):55-55
广播节目主持人要研究广播语言特点,加强语言修炼,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在广播中的作用,进而提高节目的质量。一、在语言发音上,节目主持人要说纯正标准的普通话。会说纯正标准的普通话是对节目主持人最基本的要求。广播电视  相似文献   

2.
程悦 《记者摇篮》2009,(7):119-119
一名优秀的主持人无不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走进千家万户,叩开受众的心扉,或娓娓道来,或轻松活泼.或充满智慧,或妙趣横生。那么什么是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呢?词典上解释“风格”说:“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由此可见,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也就是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中,具有个性化的语言特征在表述和形式上的直接表现。那么,主持人都有哪些语言风格呢?  相似文献   

3.
崇立  姚瑶 《声屏世界》2011,(6):30-3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主持人,语言就是利器。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不同于报纸杂志,亦异于日常生活的说话。电视属于大众传播媒介,主持人语言必须是规范的,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因为它对大众生活语言产生着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4.
王霖 《声屏世界》2004,(8):41-41
前几天偶然看到了《电视你我他》节目采访央视一个新推出栏目的年轻主持人。引起我注意的是面对主持人“普通话水平没有达到一甲是否对你的节目有所影响”的提问,小伙子侃侃而谈.“我认为语言是一种工具,而我是用一个不是很好的工具同样也做出了一个作品。我认为只要做出的这件作品有人  相似文献   

5.
徐慧 《视听界》2011,(3):111-111
叶圣陶先生在1964年2月1日答滕万林的信中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从语言的角度看,语文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既包括口语,也包括书面语的音声化。作为靠“说话”谋生的专业人员,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是有声语言传播工作者,与“语”、“文”打交道是播音员主持人的核心工作。  相似文献   

6.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考察当今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用现状,仍存在大量的语用混乱、语用失范的现象:一、语用选择呈现低俗化趋势在一些地方台,有的节目主持人喜欢嗲声嗲气地用港台腔说话,一些主持人语调油滑,充斥低级趣味的调侃,抓住一个话题胡吹乱扯,随意发挥。虽然词汇的变化体现语言发展,但现在一些主持人对社会上出现的新语汇不作分析,不作取舍,甚至热衷于用那些反映某些落后意识的词汇。当我们在节目中听到诸如“款爷”、“小蜜”、“富姐”、“老公”、“大腕”、“二把刀”、“土老冒”、“发了”、“酷毙了”等流行语汇时,我们对大众传播媒介在语言运用方面的如此导向感到惊讶,对主持人语言的质量和节目品位  相似文献   

7.
高国庆 《现代传播》2014,(4):163-164
本文从语言功能角度出发,对当代部分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口语中流行的"港台腔"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进而就其对大众语言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期对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规范起到借鉴作用。一、"港台腔"的提出及语言特点所谓"港台腔"指"港台人士努力学习普通话而尚未熟练的话语腔调"。①反观内地语言对港台的影响,较改革开放以来有显著的增强,如港台地区的人说话时会模仿普通话的儿化轻声等。以往提到的"港台腔"是指语音和语流特征综合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工作中使用的最多的、最重要的是口头语言。口语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主持人的主持水平,如何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是每一个主持人面临的课题。什么叫“口语化”?简单地说,就是老百姓日常讲话的方式。包括措词生活化,语态及语气、语调的处理最大限度地呈现话语者的实用性和舒适度,基本处于无意识状态。老百姓听得最多的是“口语化”的语言,在情感上最为接受的也是“口语化”的语言,而恰恰“口语化”才最适合“说”。在研究主持人怎样“说起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电视媒体架构中,地方台最接地气,收视群体广。随着地方台节目形态的日趋多样,对不同风格的主持人需求增加,但实际上主持人的数量有限,一位主持人经常要主持多种不同风格的节目,一专多能就成了他们的基本素质。在此背景下,本文联系实际工作,阐释基层主持人如何在主持不同形态节目过程中通过转变自身语言风格成功把握不同节目的风格定位,为地方台传播好声音,发挥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尉 《视听纵横》2004,(6):100-101
改革开放以来,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已经经历过几次大的变化。八十年代,“粤港普通话”横行全中国。一时间,广播电视里出现了大批的模仿“广东普通话”的所谓主持人和播音员。他们不但是粤港式的语音和语调,甚至还模仿人家的肢体语言。这一现象引起了业内相当一些人士的关注。粤港风还没过去,以北京为地域背景的一大批电影电视剧和学作品,裹挟着让人耳目一新的“北京话”,充斥着人们的耳  相似文献   

11.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的追求。从一定程度上说,主持人是美的使,创造美是节目主持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美是衡量节目主持人语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节目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曾虹 《现代传播》2003,(6):125-126
随着主持人节目的日益成熟 ,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日趋完善 ,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探讨的现象。其中 ,主持人语言中的“留白”是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某一预期目的而运用的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段。可以说 ,“留白”水平的高下 ,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节目主持人的素质。“留白”是绘画 (尤其是中国画 )、书法、摄影、雕塑等许多艺术门类营造“意境”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无论是广播还是电视 ,播音主持工作又都是有声语言的空间艺术。艺术在本质上都是有着相通之处的。“留白”是处理作品中实与虚的一种技巧 ,它绝不是随心所欲的“开天窗” ,而是按…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或播音员作为电视媒体的形象大使以不同风格、形象、气质走进大众视野,他们在节目播报或主持过程中必须遵循"标准普通话"这一规范性制约,但同时,因为不同节目具有不同的特点,播音员或主持人在语言运用上也会存在相对的"差异",本文就是通过论述阐明此种观点。  相似文献   

14.
苏晓飞 《新闻传播》2012,(9):201-202
播音员主持人在广播电视中担任的是十分重要的媒介传播者角色,在播音主持的职业素养之中,扎实到位的有声语言表达是他们工作是否能起到良好传播效果的关键,因此,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质量的问题让人备受关注。本文主要针对播音主持职业素养的三个层面,分别是底线层次、职业层次和精品层次,定性分析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质量,为的是在更好地完成广播电视宣传效果的同时,起到纯洁祖国语言、推广普通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节目主持人播音语言的生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苗 《记者摇篮》2006,(7):44-44
播音主持中生活化的语言不能像纯自然的口语化,而是应该经过磨洗提炼的加工。主持人生活化的语言比随意性的口语有较大的加工,有雕琢而不露痕迹,既是通俗平易的口语,又是十分讲究得体性、匀称性、集中性的精粹口语。主持人播音“交谈式”对语言基本功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要求更高了。应该指出的是,主持人节目播音语言的要求固然是亲切、自然、生活化,给人以真实感,但主持人播音把握的自然与生活的自然截然不同。节目主持人在话筒前,不论在呼吸共鸣上,吐字发音上,还是在心理状态上,与生活中的语言表达都有本质的区别。尽管听起来主持人节目…  相似文献   

16.
说新闻,是指主持人用讲话的形式,把新闻事件传达给受众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有别于新闻节目中播音员播报新闻。其特征是通过说的形式传达信息,并加以解释、说明和评论。何谓语言修养?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说过:“语言修养自然包括说话和写文字。拿这两件事来比较,说话尤其不容易,一则应时触发,没有从容润色的时间。二来呢,不但要照顾说话的内容,还同时照顾说话的声音和姿态。”  相似文献   

17.
语言作为节目主持人与受众沟通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直接性和重要性。在言语之间,人们可以感受到主持人的修养、思维、人生态度、知识结构等内在的东西,语言自然就成了主持人综合素质高下的一面镜子。节目主持人用语的正确、规范、生动、鲜活是很重要的。要做好一名节目主持人必须在语言的学习和使用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刘卓 《中国广播》2012,(7):69-72
播音员主持人不仅担负着广播电视节目的播报工作,也担负着推广普通话的示范工作。当下一些播音员主持人一方面缺乏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另一方面对于语言规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不规范现象并不仅仅是缺失敬业精神的个人问题,还是有着不小影响的社会问题,相关部门和人员需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放矢地加以纠正。播音员主持人坚守语言规范不仅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他们应尽的职业义务。  相似文献   

19.
岳晓东 《视听界》2001,(5):31-31
古人曰“材有美,工在巧”。词汇是语言的材料,语言光美还不行,还要看表达者的“工”是不是“巧”了。写文章的目的要让人喜欢看,说话的目的要让人喜欢听,节目主持人要想让受众从心眼里愿意听你说的每一句话,就必须动点脑筋,想点办法,说话不能言而无味,必须幽默、风趣,让受众喜闻乐听。但只做到让受众喜欢听你说的话还不够,还必须让受众从中感  相似文献   

20.
在电视传播过程中,主持人肩负着“窗口”和“门面”的重要作用,其作用直接影响到节目的传播效果。观众收看电视节目时,主持人的“言”与“行”是被观众的听觉、视觉一并接收的。无疑有声语言是播音主持中审美表达的主要手段,但无声语言与之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因此,作为主持人必须了解和掌握无声语言,并能灵活运用无声语言,做到“言”、“行”一致,以最佳的美学表达来提升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