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学要不要淡化甚至废除语文知识的教学,在新中国语文教学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因为,在那一段时间内,我们不但非常重视,还形成了语文知识教学所谓八字宪法″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20世纪末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以来。关于语文知识教学的争执愈演愈烈。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后简称“新课标”)虽然基于应试教育机械灌输知识的弊端、革新教法和学法考虑,提出了“淡化知识教学”的思想,但“淡化”而非“弱化”。“淡化”是针对枯燥的授受式知识教学方法而言的,倡导语文知识教学方法的生动化、多样化,而不是语文知识教学本身的弱化;“弱化”是针对知识教学内容而言的,实则是语文知识教学的边缘化,甚至是虚无化。“淡化”是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变换着花样来加强语文知识教学;“弱化”是不顾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肆意削弱语文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呼声日渐高涨,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倾向渐占上风。时至今日,语文知识教学仍处于尴尬境地。到底需不需要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4.
一、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淡漠 韩军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我们失落了什么?》一文提出了“新语文教育”的“六个回归”:一、回归语文教育“人文”之真;二、回归语文教育的“生活”之本;三、回归语文教育的“积累”之本;四、回归语文教育的“诵读”之本……我们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究竟淡化到什么程度呢?在我们教育界课改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发布推行以来,因为里面有“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等语,“淡化知识教学”成了改革热点和课堂时尚。如果能正确理解“新课标”关于淡化知识教学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用生动活泼的方式相机进行语文知识教学,即“淡化而不弱化”,  相似文献   

6.
语文知识受到语文界普遍关注是在语文新课标提出之后。“不必苛求语文知识的完整和系统”,一时间激起了语文界关于语文知识讨论的千层之浪。讨论的焦点是语文知识到底摆在语文教育什么位置,表现为新课标体现的对语文知识的“淡化”倾向与语文教学以“语文知识为中心”教学思想的交锋。对此,我以为应作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说,新课标提出的所谓“淡化”语文知识的思想是有其客观历史背景的,这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在语文知识方面追求得过多,讲解得过细,不仅直接影响到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且导致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只注意文字的学习,而不注意甚至不理会语言(口语)的学习。也就是说,尽管我们天天讲“语文”教学,实际上我们教的和学的都仅仅是“文”并不包括“语”,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半身不遂的。  相似文献   

8.
英语课堂游戏设计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淑菊 《河北教育》2006,(11):34-35
一、朗读感悟与言语训练 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过多地强调对语文知识的教学——介绍背景、识记字词、分析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活泼泼的言语变成了数个问题的答案,活生生的形象黯然失色。学完课文,学生的脑海里只堆砌了知识的零部件。都是“训练惹的祸”!于是,现在众多的语文阅读课淡化了“训练”,惟“朗读”是尊,不少教师误以为朗读能解决阅读课的一切问题,于是“默读“被取消了,“动笔”被封杀了,“深思”被挤掉了。一堂课下来,总觉得浮躁,热闹有余,言语训练不足。  相似文献   

9.
马力 《甘肃教育》2009,(23):17-17
语文教学正在向既没有阅读数量,更缺乏写作数量与质量的方向发展。高三年级语文教学正在淡化知识,淡化能力,走向体力劳动化、技巧化。这不是危言耸听。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人向语文教学发难,在全国语文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长期以来,新课程语文教改成就了一大批“专家”“人才”,“成绩”不可谓不“丰”。但是,如果正视一下高中学生语文水平的实际情况,考察一下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现状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10.
钟惠芬 《辽宁教育》2005,(10):37-38
一、朗读感悟与言语训练 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过多地强调对语文知识的教学--介绍背景、识记字词、分析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活泼泼的言语变成了各个问题的答案,活生生的形象黯然失色.学完课文,学生的脑海里堆砌了知识的所有零部件.有人认为,都是“训练惹的祸”!于是,现在众多的语文阅读课淡化了“训练”,惟“朗读”是尊,不少教师误以为朗读能解决阅读课的一切问题.于是“默读”被取消了,“动笔”被封杀了,“深思”被挤掉了.一堂课下来,总觉得浮躁、热闹有余,言语训练不足.  相似文献   

11.
一、对“读”“写”的认识 (一)“读”——生活与学习的需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强调“读”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常常会强调语文教师抓“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不仅是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的一种本领。  相似文献   

12.
周敏 《湖南教育》2006,(1):11-12
从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双基目标”到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三维目标”,目标理念的变化必然赋予语文教学的课堂新质。不论是“双基目标”还是“三维目标”。语文知识教学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题中之义。现有的语文知识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体系?我们头脑中的语文知识观有没有问题?什么样的语文知识最有价值?语文知识教学的应然状态该是怎样的?本期我们讨论的话题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冯夙彦 《现代语文》2008,(12):11-12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并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等。这引起了语文界关于语文知识的大讨论,有人认为这是否意味着语文知识已经淡化,不再重要,也有人开始忧虑语文课堂上是否还要知识的教学。笔者就语文科课程知识进行了考察,翻阅了其相关资料,从语文科发展九十年来对于语文知识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以期能对语文知识有全面的认识和总结,并对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十几年来.淡化语文知识在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中渐成一种倾向。然在语文教学理论界.不少人则认为,不能一概否定语言知识的价值.语文知识中“陈述性知识对语文教学的意义是有限的”.可“程序性知识对语文教学的意义是巨大的”。本文拟探讨陈述性语文知识中语言知识对于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一、正确处理好夯实双基与创造出新的关系 时下的语文教学,似乎忌谈“训练”,且有淡化“双基”之势。我想。当语文课不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能力的训练的时候,语文课还成其为语文课吗?有一位学者曾用一个比喻生动地概括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关系,我觉得很有道理。他说。如果把这三个维度比喻为一艘帆船的话。那么“知识与能力”就是帆船的船身,“过程与方法”是船的载体”。  相似文献   

16.
凌虹 《湖南教育》2010,(4):32-34
教材文本是教师教学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有的教师片面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不知道将文本置于什么位置;有些教师盲目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无暇关照教材文本,甚至冷落、淡化、遗忘教材文本。其实,文本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最宝贵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也不能忘“本”,否则就是舍本求末。语文教学只有把“本”留住,把“本”激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可作文教学始终摆脱不了少(学生收获少)、慢(收效慢)、差(效果差)、费(时间浪费)的“瓶颈”状态,所以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令众多教师上下求索,倍尝艰辛。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淡化文体”教学的倾向,致使学生的文体知识匮乏、文体意识淡薄、文体能力不足,这引起了语文教学界的普遍关注,一度成为语文教学讨论的热点问题,有关刊物曾集中编发了讨论文章。随着“新课标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普遍使用,如何加强文体教学,  相似文献   

19.
向第一课时要效率——这个命题的提出,并不是说其他课时不重要,而是因为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正在被忽视、被淡化,出现了严重的教学缺失。在每年进行的各种范围和级别的语文活动中,研究课、评优课几乎是清一色的第二课时讲读课(特级教师观摩课除外),既前不见“古人”(学词学句通篇),又后不见“来者”(书写练习正误),第一课时的教学和研究被冷落、被搁置甚至缺失。  相似文献   

20.
高考阅卷的间隙,大家谈起近几年语文教学的一些“怪现状”,深感忧虑:一是作文训练混乱无序.高考作文“文体不限”已经影响到语文教学.有的地方甚至从小学开始就淡化文体.以致学生和教师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无所适从;二是文学作品阅读被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