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加入W TO与中国新闻传播业》一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由南京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丁柏铨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加入W TO以后我国新闻传播业所受影响及对策研究”的结项成果。全书近43万字,分四卷,分别为《“入世”以后我国新闻传播业生存环境研究》、《关于“入世”对我国新闻传播业影响的实证研究》、《“入世”以后我国新闻传播业宏观发展战略研究》、《“入世”以后传媒发展和对外传播战略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方汉奇为此书作序,认为“这一研究成…  相似文献   

2.
南迅 《新闻记者》2003,(7):25-25
南京大学新闻系丁柏拴教授的两部新闻学新著 《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分别由新华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丁柏栓主编的《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一书,是由他主持的教育部“九五”社科规划项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闻理论体系”的最终研究成果,也是由他主  相似文献   

3.
南京大学新闻系丁柏铨教授的新著《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近日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李良荣教授担任总主编的“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核心课程系列教材”中的一本。该书对新闻理论中的一般性理论不作简单的重复和泛泛的论述,而以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我国新闻传播业所出现的重大实践和与此相联系的重大理论问题为研究探索的起点。书  相似文献   

4.
欣闻 《新闻知识》2003,(6):41-41
近期以来,南京大学新闻系了柏铨教授的两部新闻学新著正式出版。两部新著分别是:《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新华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相似文献   

5.
由丁柏铨教授等著的《加入W T O与中国新闻传播业》,作为国家社会科学2001年度重点项目“加入W T O对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的最终成果,作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术著作,已正式出版。在它还是书稿时,我就是第一读者。我为其面世而高兴。加入W T O是本世纪初我国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日前,教育部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了新闻专业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的名单,本刊被评为“核心期刊”。本次评选是在“2006年-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基于2004年版《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及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相似文献   

7.
名人档案     
宋新桂宋新桂,男,1947年9月生,上海市人,汉族,中共党员。1982年1月于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教授,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新闻教研室主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论坛》(大型学术年刊)编辑部主任,南京市《新闻广场》(双月刊)副主编,江苏省记协新闻刊物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曾多年负责南京大学校报编辑工作。后长期从事高校新闻学科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八五”规划项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基本理论研究》。合作主持江苏省社科“八五”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新…  相似文献   

8.
许剑 《新闻界》2003,(2):11-12
作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十周年系庆的主要活动之一,“新闻传播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月12日在南京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该系部分师生齐聚一堂,表达了对加快新闻传播理论创新、开创新闻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新局面的殷切期望。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何梓华教授强调,理论的探讨与创新难  相似文献   

9.
《新闻知识》2005,(7):F002-F002
方晓红,女,新闻学博士后,教授。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媒介发展中心研究员,郑州大学新闻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教育部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理事,江苏记协会常务理事,《新闻广场》副主编。  相似文献   

10.
近日,笔者阅读了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方延明教授的论文集《新闻与文化研究》,受益颇多。在我看来,他的新闻学理论研究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丁柏铨     
《新闻传播》2012,(4):1
丁柏铨,1947年4月出生,江苏无锡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重点教材《新闻采访与写作》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外评审专家,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学位委员会主席,南京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12.
从1937年10月在抗日决死队政治部主编油印小报《广播台》算起,何微教授的新闻生涯已足足55年。他培养的学生一批又一批奔赴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在中国新闻界有建树者颇众。他将新闻理论研究、新闻采编实践、新闻教育与人才培养融为一体,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守新闻学客观规律,积极发扬中华新闻文化传统。理论联系实际,崇尚朴质文风,在学术上形成他自己的风格。在当代中国新闻学园地里,像何微从业时间如此之长。实践经验如此之丰富,学术造诣如此之深厚而又健在的学者,已屈指可数。他的事迹被收入《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新闻年鉴·新闻界名人》、  相似文献   

13.
书讯     
《新闻文存》汇集我国四种最早的新闻学译作与著作的《新闻文存》一书,已由复旦大学余家宏、宁树藩教授等人编注,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该书汇编了日本最早的松本君平著的《新闻学》、美国最早的休曼著的《新闻实用学》、我国第一本理论新闻学著作-徐宝瑛著的《新闻学》(191。年出版),我国第一本采访学专著-邵飘  相似文献   

14.
卢惠民写的文章《用马克主义统帅新闻理论教学》(见《中国记者》杂志1990年第9期),对全国20所大学新闻系(专业)的27位新闻学教师联合编写的教材《当代新闻学》绪论,扣上了要“把党的新闻理论区别出去”的帽子,并对新闻教育的现状和办学指导思想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本着学术平等的原则和促进新闻理论学术批评正确开展的目的,本文就几个原则性问题同卢惠民商榷。一、摘歪了编者的原意卢文在批判《当代新闻学》绪论时用的主要论据是摘引了绪论中的一些话,而其中的一些引文与原文  相似文献   

15.
孙旭培,1944年12月生于安徽省怀宁县,汉族。196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外语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81年10月起任《人民日报》记者。1983年6月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代所长,所长。曾任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新闻与传播研究》主编、《中国新闻年鉴》编委、中国新闻法起草小组成员。2001年4月起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重点研究新闻理论和新闻法。出版过《新闻学新论》《新闻侵权与诉讼》《华夏传播论》、《当代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郑保卫教授撰写的《当代新闻理论》一书,最近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此书是作者二十多年来从事新闻理论教学与科研的成果结晶。全书按照理论新闻学的基本结构框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原理”,阐释了“什么是新闻”,包括新闻的本质特征、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郑保卫教授撰写的《当代新闻理论》一书,最近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此书是作者20多年来从事新闻理论教学与科研的成果结晶。全书按照理论新闻学的基本结构框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原理”部分,阐释了“什么是新闻”,包括新闻的本质特征、基本  相似文献   

18.
郑保卫:1945年生于山东,1964—1969年和1978—1981年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攻读本科和研究生。先后就职于北京国际政治学院、新华社中国新闻学院、新华社国内部。2002年5月,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重点人文社会科学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课题涉及新闻学基础理论、新闻与传播研究方法、新闻修辞、新闻法制、新闻教育、媒体经营与管理、通讯社历史与发展等方面。代表性著作有《新闻学导论》、《当代新闻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活动与新闻思想研究》等。被评为新华社优秀教师,荣获首届全国韬奋园丁奖,获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9.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徐培汀教授的专著《20世纪国的新闻学与传播学》,已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汉奇作序。全书52万字,分述20世纪理论新闻、实用新闻学、边缘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广播电新闻学的产生与研究历程;阐述新闻教育、传播学究的变迁与成果,介绍港、澳、台新闻教育、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总结与展望走向21纪的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情况。《20世纪中国的新闻学与传播学》@尹立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1997,(1)
何微先生是中国当代新闻学理论巨擘,是与复旦大学新闻学教授王中先生、人民大学新闻学教授甘惜分先生等齐名的新闻思想家。他有着早年接受史学教育的深厚根底,有着数十年的新闻工作实践,有着参加革命斗争后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军事辩证法的积累,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