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技术及技术进步的涵义作了较深入的探讨,比较详细的论述了工业技术进步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的几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王盘根 《软科学》1992,6(2):20-24
<正> 本文试用以近十年来我市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为样本,利用生产函数,分析我市工业发展的趋势,并计算出技术进步因素在工业总产值增长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技术进步因素在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中所占的比重。  相似文献   

3.
张洪涛  郭耀煌 《软科学》1990,4(4):40-45,56
<正> 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再次提出“依靠科技,振兴经济”的战略方针,科技进步的重要性为更多的人所认识,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总用不同方法去探讨技术进步机理、技术进步评价与测算、技术进步刘策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新见解,为“科技兴省”、“科技兴市”、“科技兴工”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关于工业企业技术进步评价问题至今仍没有  相似文献   

4.
<正> 技术进步是工业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进步对促进企业经济发展越来越显的重要。当前我省工业特别是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状况又是怎样的呢?本文依据最新统计资料,结合一些实际调查情况作一分析,并就如何推进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进步,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现状及问题  相似文献   

5.
首先,本文以生产函数理论为基础,在固定规模报酬和固定实际工资率的假定下,给出了技术进步偏向的测定方法。然后,我们根据统计资料,对中国国营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技术进步偏向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得出了中国工业的技术进步一直偏向资本增用这样一个基本结论,并对其成因作了简单的分析。最后,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在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增用条件下的经济发展问题,得出了在此条件下经济发展欲获得成功必须大量引进外资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改革以来,我国相当部分的企业已初步具备了追求技术进步的经营动力。但是,在工业内部的各行业之间技术进步状况却很不平衡。本文拟通过比较不同行业之间技术进步的效果的差别,研究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及制约因素。笔者对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九个行业1978~1985年的技术进步速度及其对产值增长的贡献额进行了测算,结果如表1。  相似文献   

7.
技术引进与我国工业技术进步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陈国宏  邵谮 《科研管理》2001,22(3):35-42
国内学术界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对促进工业技术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看法很不一致。本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法(Causal Relationship Test)从实践角度验证了技术引进是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由此推论,近期我们仍应十分重视技术引进对促进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作用,本运用Engle-Granger协整关系检验法(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Test)验证我国技术引进与工业技术进步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共同发展趋势,结论是否定的。因此,就长期而论,我们不应将技术进步过多寄希望于从国外引进技术,而应走从技术转移到技术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8.
军事工业的技术外溢与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技术进步是影响经济成长的一个关键因素。我国中西部一些地区布局有大量的军事工业,有效利用其技术外溢,促进这些地区的技术进步,对于解决不断扩大的区域间经济差距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对军事工业的技术外溢与所在地区的技术进步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框架性的分析,阐述了中西部地区利用军事工业技术外溢的相对优势、路径及相关的影响效应,并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障碍性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测度我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和产能过剩指数基础上,本文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偏向对工业产能过剩的影响程度及其传导机制,探究了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不同匹配度下二者关系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工业技术进步方向为资本偏向型,加剧了产能过剩形成;并且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主要通过投资、需求、研发和资本配置效率等传导路径对产能过剩形成产生影响。最后发现技术适宜性下技术进步偏向会有效促进生产效率且化解过剩产能,而在技术非适宜性下技术进步偏向则会进一步加剧工业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10.
技术进步是企业纵向边界的重要影响因素.以交易成本、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企业能力理论为基础,讨论了技术进步影响企业纵向边界的理论机制,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2002-200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企业纵向边界具有显著的负效应,技术进步速度越快,企业越倾向于专业化生产从而缩小纵向边界;同时,较分散的市场结构促使企业采取一体化战略,资产负债率对纵向边界存在负效应,而产权结构和信息化水平对企业纵向边界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与中国工业的技术进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讨论了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项目的技术水平,以及技术在中国的转移和扩散效应。结论认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对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是有限的,而对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具有某种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西龙  于渤 《科研管理》2012,33(8):35-40
本文采用非参数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1995至2008年间我国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利用交互效应模型,探讨了技术进步、行业结构变动与我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起到了抑制作用;行业结构变动则促进了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在不同地区之间则存在着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对其工业二氧化碳减排的抑制作用最大;中西部地区的结构变动对该地区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技术进步、不确定性与中国工业企业边界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引入技术进步因素,研究其对不确定性的影响。随着技术创新和扩散的常规化,企业内部研发过程,包括研发的技术目标、商业应用、项目获利的不确定性无一例外地增大了。而通过企业外部化行为却降低了这些技术的不确定性,从而促进了边界的有限收缩。中国工业企业1985-2003年的相关数据验证了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14.
技术进步在促进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阐述汽车工业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和技术进步的关系,指出技术进步是汽车工业缩小与国外发达国家差距的突破口,提出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韩行智 《软科学》1990,4(1):57-59
<正> 一、技术进步的分类笔者认为,我国的工业技术进步可以分为国家技术进步和企业技术进步两大类,或两个层次。国家技术进步:系指以国家为投资主体,以采用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方式为主,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索洛-道格拉斯(Solow-Douglas)生产函数,对各经济量和参数估计,既吸收了国外研究和运用生产函数方面有益的东西,又从我国实际出发,作了分析取舍。然后,把杭州市1978—1987年历年的产出(y)、资本投入(K)和劳力投入(L)输入模型,做三元回归,将实际产出和理论公式进行最佳拟合,估计出参数α和β,再分别计算出技术进步、资本、劳动对产出增长的贡献。同时运用模型Y=A_0e~(rt)K~αL~β,对杭州市未来工业技术进步状况进行科学的预测。针对杭州工业技术进步状况,本文还对如阿进一步提高技术进步水平,提出了几条主要对策建议:a.要采取“需求拉动”的技术进步模式代替传统的“技术推进”模式;b.要大力加强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c.要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d.要增加科技投入,加快科技进步步伐。  相似文献   

17.
龚国华 《预测》1991,10(6):40-43
1 引言企业依靠技术进步,走内涵型扩大再生产道路已成为我国经济界的共识。在第二轮企业经营承包制中,政府十分重视对企业技术进步的考核。《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了三个方面八项指标。即反映产出成果方面的4项综合性指标,反映投入方面技术进步的3项指标,以及带有行业特点的1项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使其成为中国经济成长的引擎和最具潜力的部门。本文首先从内源和外源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技术进步的作用路径,进而以我国国有大中型民营工业企业为例实证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基本特征以及不同路径对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文章最后指出了我国现阶段促进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技术进步型企业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技术进步型企业的内涵1 .1 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依靠技术进步是我国工业企业发展的基本战略。所谓技术进步是指技术变革的积极方面 ,即技术变革的正效果 ,是人们在生产中使用效率更高的劳动手段和先进的工艺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运动过程。技术进步以社会需要为动力 ,以生产实践为基础。落实到企业技术进步就是通过技术引进或自主开发取得新技术并应用于生产经营过程。通过产品创新和技术改造 ,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 ,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实现形式 ,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核心。虽然自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技术…  相似文献   

20.
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工业碳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西龙  于渤 《科学学研究》2011,29(11):1658-1664
 利用转换份额分析法将技术进步与行业结构变动从碳生产率中分解出来,测度了技术进步和结构变动对工业碳生产力的作用,并将两者进行比较。实证结果表明,在1999年至2009年期间,工业的结构效应与碳生产力呈负相关关系,各个行业技术进步效应对碳生产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各个行业的结构效应又有所不同,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的结构效应则对碳生产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