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政治文化对官场小说有着深刻的影响。当代反腐政治文化在题材和主题上规约着当代官场小说,表现为题材的新闻性和主题的反腐性。同时,传统政治文化包括“官本位”观念、道德自律和权术文化等,也对当代官场小说创作产生了影响,使当代官场小说成为折射传统政治文化的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  相似文献   

2.
长篇小说《政治课》是刘醒龙在原有作品基础上进行拓展的成果,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复杂的官场圆型人物,以讽喻笔法深刻展现了当代官场的政治病态,作品用理想来烛照社会现实的坚守姿态,构成对当代传统官场叙事模式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王跃文一直被称为官场小说第一人,其实是一种误读王跃文的小说创作既包括官场小说,也有乡土小说.尤其是近期中短篇小说集《漫水》的出版,更显示出王跃文乡土小说创作的实绩、就官场小说来说,王跃文的创作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审美艺术均明显高于时下流行的其它官场小说,并且达到优秀政治小说的高度《漫水》则承接五四以来乡土文学的传统,以鲜明的现代意识与忧患意识对现代文明是如何破坏和影响传统乡村文明进行了深刻揭示.尤其是对乡亲们的美好人性的书写以及对压抑人性破坏人性的时代、政治、历史、文化等等作出了有力批判。因此,对王跃文及其小说创作进行全面认识与把握,不仅可以避免对其误读,某种意义上也具有一定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官场小说”大热。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官场小说品种达到123种,远超2008年的118种。对此现象,近日《大公报》(香港)刊文指出,官场小说之热,很大程度上热的不是文学,其文化意义远远超过了单纯的文学意义。热的原因无非两个:一是相对满足了人们窥探的欲望。不透明的官场,给了作家们尽情发挥想象的空间。而这种不透明对官员实为双刃剑:增加了官员身上的神秘感——传统政治文化认为,官员只有具备神秘感,才可能产生威严;其次,它也对官员无形中造成了损害。某些官场小说的人物、情节已和现实严重脱离。  相似文献   

5.
王跃文的官场小说可谓是世纪之交小说创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王跃文以敏锐的洞察力,犀利的笔触对宦海沉浮、权力争斗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性状作了极其深刻的灵魂审视和道德评判,而且从湖湘文化、官场文化、佛教文化等方面对其蕴含的文化意味和存在的文化根源进行了深层的发掘与思考,既写出了社会的官场,也写出了文化的官场,显示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6.
官场小说分别在晚清、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国民党统治时期、九十年代市场经济繁荣时期,掀起过三次创作高潮.前两个时期都是在政治腐朽、民不聊生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社会黑暗的揭露、讽刺和批判.而九十年代,经济高度繁荣、思想高度解放,各种西方思潮蜂涌而至,我们传统的思维观念受到致命的冲击.这个时期的官场小说则对以前的官场文学传统有了相当程度的超越:人们不再仅仅限于对腐败、黑暗现象的愤激,而是从文化的维度,清醒而深刻地反思我们传统文化的利弊、命运以及它的统治行为,对我们的文化心理所造成的永久的、不可磨灭的印迹.《羊的门》、《沧浪之水》,虽然都是九十年代以后的作品,但它们合起来无疑是中国传统官场文化几千年来统治命运的一部发展史.  相似文献   

7.
儒家的传统政治文化是中华民族先在的精神财富,它已经作为一种文化模式长久地积淀为人们的政治心理,从而影响到人们的政治行为。本文重点从文化的视角阐述了儒家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正反功能;并试图在批判和继承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上,构建起适合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新的政治文化目标:民主文化与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8.
《湘南学院学报》2019,(1):52-57
王跃文的小说以"官场"为触发点,描摹出了以权力意志和权力话语为核心的政治文化生态,自觉地与市场经济所形成的新文化语境保持一致,在对官场中人生存状态的关心和书写中,始终洋溢着一股浓郁的人道主义气息。对永恒人性的不懈追求,让王跃文的小说超越了通俗文学的限制,从"畅销"走入"常销"。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官场小说创作个案研究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正如某些论所言,当代中国坛一个“突出而重要的学史现象和化现象”,就是以正面描写官场权力生态和揭露腐败现象为特点的官场学的兴盛和繁荣。官场小说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权力镜像,是属于政治意识形态的所谓宏大叙事,涵括了诸多复杂的话语系统,是个多重暧昧的话语场域,具有丰富的言说空间和特殊的研究价值。研究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向度,对官场小说的创作进行了深入的化阐释和美学批评,其立足于具体作家作品分析的个案研究无疑是此一时期官场小说研究的重要部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官场小说是以官场生活为表现内容或题材的小说。这类小说自古就有,现当代更是层出不穷。官场小说长盛不衰与中国社会官本位体制的影响有关。人们通过阅读官场小说来了解政治社会。此外,情节的丰富多彩也是官场小说吸引人的因素之一。官场小说可从三方面解读,一是权术,二是官场“游戏”规则,三是政治大智慧。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家族文化"角度审视中国现代小说。通过对家族文化的代表文献"家范"的形成及内容的梳理,考察其对作为同一文化层面的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从宏观、微观的不同角度把握现代小说作品所演绎的传统家范在转型期的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状态,说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之间仍具有的某种脐血关系。  相似文献   

12.
作为雅文化的元素符号,“雪”是道德情操的象征,呈现冷色调的美感。《金瓶梅》则有意使小说中的雪场景与雅文化文本中的雪景意蕴构成互文和戏拟,达到对正统文化和传统美学的反讽与颠覆。小说通过戏拟正统文化之话语符号的语境,使置身其中的话语意义逆转而背离原有的文化背景走向市民文化的怀抱,以实现抢夺主流话语权的企图,这是《金瓶梅》超越其他名为“通俗”实则依然以主流话语讲话的小说作品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狐狸"王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蒙是一个狐狸型的全能作家,堪称当代文学巨匠,他在小说、随笔、诗歌、文学评论等领域均有建树,其中尤以小说和政论随笔成就最大。王蒙的小说是一种自叙传式的“骚体小说”,由于意识流手法的运用、独特的语言风格、超群的政治智慧和复调主题,从而丰富和深化了现实主义流派.形成了“经验现实主义”风格。同时,他的小说也存在着潜在模式化、“思”的缺席、政治术语过多、理念大于形象等缺陷。王蒙的政论随笔确立了其改良主义与左翼自由主义者的立场,以讲常识、讲中道、讲多元为核心命题,反对一元化、绝对化和建构论唯理主义,因而达到了时代的思想高度。王蒙的创作虽非完美无缺,却与赵树理、浩然一起.代表了一个文学共鸣时代的艺术和思想高度;他以自身的创作实绩和影响,命名了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王蒙时代”。  相似文献   

14.
J.K.罗林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新世纪奇幻小说最为成功的代表作,体现了奇幻小说发展的新趋势。这一系列小说产生于英国后工业社会背景下消费文化语境中,得益于英国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在作品中处处呈现消费社会的典型形态。消费逻辑导致罗林的奇幻小说违背了传统奇幻小说的美学原则,呈现出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整体趋同的特征,这种特征也反映在了文本的具体情节形象当中。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之前的小说以工农兵为传播对象,作家以工农兵语言进行书写和言说,其语言主要表现为口语化。"文革"时期,由于意识形态的强势作用,大量领袖语言直接嵌入小说文本。新时期小说以思想文化启蒙为传播目标,出现了饱含情感色彩的人道主义语言和人文理性语言。自90年代以来,文化消费成为小说传播主要动力,作家根据读者的趣味选择小说语言使小说语言呈现出调侃性、时尚化和感官化的特征。各时期小说语言的根本差异表明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也在随时变化。当下如何调整作家与读者的关系,通过语言变革既保持小说的良好传播,又避免让小说沦为仅仅是娱乐工具,是目前作家和学者共同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散文化、诗化小说正是在"像"与"不像"之间,以一种相当独特的文体形式,试图突破中国传统小说创作体式中所存在的"套"或"型",加以尝试和创新.这一相当独特的小说谱系在一定程度上承继了中国古典小说与生俱来的开放性与杂糅性,较为自觉地承传了中国传统美学之精华:意境的感受、营造和表现.在对人生的审美追求上,中国现代散文化、诗化小说的构成及内蕴与中国哲学和民间文化密不可分.最大限度的个性化小说建构、在视野选取方面将传统中西方小说中重要的因素:"时间"与"空间"凝固化、静观化是中国现代散文化、诗化小说较为突出的文体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英国心理分析小说”的概念。分析了它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指出了心理分析小说具有在“无意识”心理分析层面与社会批判的文化内涵层面相结合的典型特征 ,并对心理分析小说的发展史作了大致回顾。在此基础上 ,深入分析了英国心理分析小说家劳伦斯的代表作《虹》 ,并从现代小说发展史的角度对劳伦斯及其心理分析小说进行了定位  相似文献   

18.
余华的先锋小说是中国先锋小说的巅峰之作。先锋与传统看似两个相悖世界,其实不然。我们试从余华小说所表达的“性恶论”与“神秘主义”中探寻传统性在余华小说中所具有的无处不在的蔓延性和无孔不入的穿透性。余华的小说创作之路正是他反抗传统又皈依传统的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视角看金庸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小说热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在中国大陆解放,香港市民阶层急骤膨胀的背景下出现的。在金庸创作武侠小说过程中,从“写武侠”到“反武侠”经历了一个否定“自己”的文化心态演变过程,同时在创作中表现了许多新的文化观念,使武侠小说不俗脱凡,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武侠小说是文学百花园中的一个品类,它可以与文学共存,但“武侠小说热”却不是文学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它不可能走向永恒。因此,金庸“挂刀封笔”,是明智的决定。  相似文献   

20.
政治文化作为深层次的社会政治现象,对人类社会一切政治现象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家长本位”、崇尚“礼治”、“权力本位”思想已经成为中国走向全面现代化的深层障碍。因此,中国在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中.越须实现传统政治文化由家长本位走向民主,人治走向法治,权力本位走向权利本位和子民意识走向公民意识的现代化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