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因材与施教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论语》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典籍,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著作,饱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经验。这些教育思想与实践经验对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从《论语》中摘取上述片断,作一些个人的理解与阐发,故曰片思。本片断中,面对不…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教学类型,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创举。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孔子教学,先是在摸索前进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知识,随后又逐渐上升为理性知识。因为没有成规可循,所以只好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进行教学。这里的因时、因地制宜,即是随时随地地进行教学;因人制宜,实即因材施教。如,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关于因地制宜是这样的:孔子师生被匡地群众包围了。孔子身处危境,依然信心百倍,坚持讲学:“文王既殁,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  相似文献   

3.
什么叫做“因材施教”呢?《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因教施教”这一典故出自《论语·先进第十一》: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  相似文献   

4.
事物之间总存在差异性 ,学生也是这样。教育工作既要考虑学生的共同特点 ,同时也应重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 ,学生个体间差异是学生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 ,要注意对象的差异 ,做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凡是卓有成效的教育家都十分注意教育对象的个体间的差异。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在教育中就十分注意学生个体间的差异 ,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 :有一次 ,子路问 :“闻斯行诸 ?”孔子说 :“有父兄在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冉有又问 :“闻斯行诸 ?”孔子说…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孔子总结的一些教学经验,例如因材施教原则,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孔子注重因材施教,重视了解学生不同的个性,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他能高明地概括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等等,并能根据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教导。从《论语》所记来看,孔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确实做到了这一点。《论语·颜渊》有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  相似文献   

6.
子路和冉有问了孔子一个同样的问题:“闻斯行诸?”可是孔子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对子路说:“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对冉有却说:“闻斯行之。”可见,孔子对两个个性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答案。而中国之大,纵横万里,在这广袤土地上遍布的学校,又岂能以固定的章法来约束?  相似文献   

7.
正待价怎么"估"?《论语·子罕》里有这样一段话:"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问孔子:"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出高价的人卖掉它?"孔  相似文献   

8.
《唐阙史》载:“唐咸通中,俳优人李可及滑稽谐戏,独出辈流,虽不能托谊讽喻,然巧智敏捷,亦不可多得。尝因延庆节,缁黄讲论毕,次及倡优为戏。可及乃褒衣博带,摄斋以升座,自称三教论衡。偶坐者问曰:‘既言含博通三教,释迦如来是何人?’对曰:‘妇人。’问者惊曰:‘何也?’曰:‘金刚经云:“敷坐而坐。”有夫有儿,非妇人而何?’上为之启齿。又问曰:‘太上老君是何人?’曰:‘亦妇人也。’问者益所不谕,乃曰:‘道德经云:“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何有患?”若非妇人,何患于有娠乎?’上大悦。又问曰:‘文宣王(即孔子——笔者)何人也?’曰:‘妇人也。’问者曰:‘何以知之?’曰:‘论语云:“沽之哉!沽之哉!我待价者也。”若非妇人,待嫁奚何?’上意极欢,宠锡颇厚。”  相似文献   

9.
《论语·八脩》:“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这段孔子与子夏的对白颇为后人疑议。究其原因,乃在于其有多重阐释,实为解释学之经典范例,试刍议之,以为引玉之砖,引为学者们所注意。子夏被孔子认为是弟子中可以与之“言诗”的,孔门四科中,子夏被列为“文学”之属。《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朱氏彝尊《文水县十子祠堂》记曰:“徐防之言:‘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  相似文献   

10.
原文愈与李贺书①,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②:“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徵’不称‘在’,言‘在’不称‘徵’是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蓲’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③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  相似文献   

11.
桓谭《新论》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昔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问之。或对曰:‘郭氏之墟也’,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善而恶恶焉。’桓公曰:‘善善恶恶乃所以为存,而反为墟,何也?’曰:‘善善  相似文献   

12.
子路和冉有问孔子同样的问题:“闻斯行诸?”孔子一批驳一鼓励,并解释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见《论语·先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每一个老师亦应三思进退,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3.
断织     
《列女传·邹孟轲母》:“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如此)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  相似文献   

14.
《论语·八佾》: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对于这段对话,古今学者作了很多训释。各家之说,莫衷一是,都建立在各自的训诂考据基础之上。训诂学诚然是探幽访古的响导,但它也有局限性,只能从字形字义上  相似文献   

15.
《论语》“子畏于匡”的匡,地在何处,说法不一,一主宋地说,一主卫地说,长期以来,聚讼纷芸,上下持续两千年之久,本文试就这一问题,略陈己见,敬希学人诸同志指正。有关“子畏于匡”的记载,《论语》中凡两见: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第九》“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告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相似文献   

16.
《论语·学而》:“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文无标点,靠读者的理解去断句。同是一文,因断句不同而文意大相迳庭甚或相反者,比比皆是。《论语》中的个别断句不同而意思截然相反者,古已有之。如《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传统断句是:“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唐朝陆德明在所著《经典释文》中主张断句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现拟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断句法提出,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8.
《列子·说符篇》有云 :“白公问孔子曰 :‘人可与微言乎 ?’孔子不应。白公问曰 :‘若以石投水 ,何如 ?’孔子曰 :‘吴之善没者能取之。’曰 :‘若以水投水 ,何如 ?’孔子曰 :‘淄渑之合 ,易牙尝而知之。’白公曰 :‘人固不可与微言乎 ?’孔子曰 :‘何为不可 ?唯知言之谓者乎。夫知言之谓者 ,不以言言也。争鱼者濡 ,逐兽者趋 ,非乐之也。故至言去言 ,至为无为。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白公不得已 ,遂死于浴室。”张湛于“争鱼者濡 ,逐兽者趋 ,非乐之也”下注云 :“自然之势 ,自应濡走。”杨伯峻先生《列子集释》云 :“伯峻按 :《吕览·举难…  相似文献   

19.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1)粟于监 河侯。监河侯曰:“诺(2)!我将得 邑金(3),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虚周忿然(4)作色曰:“周 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 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是曰: ‘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 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 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 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  相似文献   

20.
[能力训练] 五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