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岑参是我国盛唐时期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边塞诗不管是写怀乡思亲,还是写边塞景象,或是写军旅生活,每一首诗都倾注着作者深厚的情意,渗透着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心。一岑参先后两次出塞,唐玄宗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岑参首次西行出塞,充任安西(今新疆库车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相当于现在秘书)。途中遇人京使者,写下了《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  相似文献   

2.
古往今来,在李白的出仕问题上,都一致认为:诗人李白一生中只有两次出仕,那就是天宝元年(741)被召入京,任供奉翰林的长安三年和天宝十四载(755)参加永王璘幕府而获罪入狱、流放夜郎。据近来发现和考证,我们认为:诗人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蜀前的青少年时代,在其家乡彰明县尚有一次出仕,这就是诗人李白的首次出仕。  相似文献   

3.
按传统的记载,孟浩然去过长安两次,一次是《旧唐书·文苑列传》所载“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这是开元十六年(728)的事情。另一次是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所说与采访使韩朝宗一道入京,此事在开元二十一年(733),说详陈铁民《关于孟浩然生平事迹的几个问题》(《文史》第15辑)。可是从孟诗看,在开元十六年(728)诗人四十岁之前,浩然已经去过一次长安了。《新唐书·文苑列传》记载他四十岁到长安时的一件轶事:(王)维私要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  相似文献   

4.
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日卒)语》中写道:“古人不废炼字之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我认为“平字见奇,朴字见色”这话很有道理,试举唐人一首绝句为例: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踵泪不乾。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是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作品,题名《逢入京使》,写的是征人思念故乡亲人的思想感情。前二句写征人远戍边疆,没有归期,企望故园,看到的只是漫漫长路,归期渺茫,惨然泪下。以至湿透了双袖仍流泪不止。在这种情况下,忽遇入京使者,思念故  相似文献   

5.
<正> 关于唐诗人孟浩然之入长安,以前人们多认为只有一次,近几年始有二次入京说。笔者曾著文考证孟浩然第一次入京在玄宗开元十三年——十五年,所据在孟诗《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第二次入京在开元十八、九年,其根据在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所叙孟与张九龄定交于秘书省事。详见拙文《孟浩然入京事迹考》(载《安徽师大学报》八三年第四期).笔者愚见,孟浩然此后还有一次入京,否则,有些孟诗不好系  相似文献   

6.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中,有两样东西是经常出现的,一是酒,一是月。先说酒。这一点大家都熟悉,过去酒店里都挂着“太白遗风”的匿额。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就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真够潇洒的了。确实,李白高兴时离不开酒。在山东听说皇上要招他入京了,立马得意起来——高歌取醉欲自慰,超舞落日争光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相似文献   

7.
《暮江吟》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绝。江,指长安曲江,是汉唐以来长安著名的游览区,有紫云楼、芙蓉苑、杏园、慈恩寺诸胜。每当三月,进士登科,皇帝往往赐宴于此。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大雁塔东。诗人于贞元十六年(八○○)二月  相似文献   

8.
<正>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在洛阳与杜甫第一次相遇,两人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并遇到了高适,三人畅游甚欢。第二年,李白与杜甫在东鲁(今山东)第二次会面,知交之情更加深厚:同年秋,两人分手,杜甫西去长安(今陕西西安),李白南游江东(今江苏南京一带)。此后,两人再未见面,但都十分思念对方,留下多首表达思念之情的作品。下面选取李白与杜甫互赠的诗作各一首,加以赏析。  相似文献   

9.
一、游戏导入引出新课(略)二、学习生字(略)三、借助课件,加强朗读,感悟诗境感悟诗境(一)学习古诗一、二两句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到诗人写的村居去看一看?生:想!想!(激动地说)[诗人写的村居究竟是怎样的呢?这可是孩子们很想了解的。老师还提出去看看,这可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师:可是这个村居,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怎么去呢?生:坐火车!生:坐飞机!师:还不够快。今天杨老师要带你们坐上时光列车,穿过时空隧道去村居看一看。“车”来了,快闭上眼睛(课件中传出时光列车快速前进轰隆隆的响声,最后展示村居图)——到了!生:哇!(…  相似文献   

10.
刘禹锡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因为他参加的改革失败,先被贬(biǎn)为连州刺史,后加贬朗州司马(朗州:今湖南常德)。一贬就是十年。日子一久,朝廷里有些大臣想起他来,觉得他是个有才干的人,放在边远地区太可惜了,就奏请唐宪宗把刘禹锡调回长安,让他留在京城做官。刘禹锡回到长安,看到长安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朝廷官员中,很多新提拔的都是他过去看不惯、合不来的人,心里很不舒坦。京城里有一座有名的道观(guàn)叫玄都观,里面有个道士,在观里种了一些桃树。那时候正是春暖季节,观里桃花盛开,招引了不少游客。有些老朋友约刘禹锡到玄都观去赏…  相似文献   

11.
登鹤鹊楼〔王之涣〕王之涣(688—742),字季陵,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后迁居绛郡(今山西新绛县)。开元初,曾任冀州衡水县主簿(管理文书事务的官吏)。遭人诬陷去官后,过了十五年漫游生活,遍游黄河南北。后又做过文安县尉,死于文安。他是盛唐时代的重要诗人之一,与高适、王昌龄等人相唱和,作品流传甚广。靳能在《王之涣墓志铭》里说:“歌从军,吟出塞,……传乎乐章,布在人口”。可借他的作品多已散失,《全唐诗》中仅存六首。  相似文献   

12.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肃宗朝担任过左拾遗,官职虽小、却算得上天子的近臣。至德二载(公元七五七年)九月,长安收复后,他即于十一月由鄜州(今陕西富县)携眷重返长安,一家人仍住在城南的下杜。 这次杜甫回到长安,在宫廷中过了约八个月的平静生活。这期间,由于环境所决  相似文献   

13.
牡丹     
一身胡尘入汉关, 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 独立东风看牡丹。 注解: ①陈与义(公元1090-1139) 南宋诗人。字 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他是著名诗 人,也是江西诗派的首领之一。 ②胡尘--本指外族入侵者的马蹄扬起的 尘埃。诗中指从北方入侵的金兵。 ③伊洛--伊河与洛水,都流经洛阳。在 本诗中借指洛阳。 ④青墩--镇名,位于浙江桐乡北部,是 陈与义晚年居住的地方。 ⑤龙钟--形容人的老态。 导读: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的诗作。诗人的故乡洛 阳,是著名的牡丹之乡,花事繁盛。诗人年老的 时候,家乡已沦入金兵的统治之下。他在异乡看  相似文献   

14.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在公元745年(唐玄宗天宝四年)写的。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召入京,他以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远大抱负的机会到了;不料到长安以后,却只被当作点缀升平的词臣。于是,苦闷中的他醉酒狂放,终遭高力士等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春,被赐金放还。在长安的三年,他的理想遭到重创,于是他把天姥山看作是心灵的归宿,试图通过求仙访道以寻求解脱。壮志未酬的苦闷,对功名与权贵的鄙弃,凝结成了《梦游天姥吟留别》。  相似文献   

15.
王勃(650——676),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十四岁应举及第。做过朝散郎、号州参军。后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时年二十六岁。他存诗不多。《关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王勃当时在长安当朝散郎。他的朋友杜少府(名字不详)到蜀州去做官(蜀州,今四川崇庆县),王勃就写了这首赠别诗。离愁别恨,自古以来是诗人骚客喜爱的主题。但表达这种主题的诗歌多落入俗套:即离不开一个愁字。梁代诗人江淹在《别赋》中就这洋形容:“是以别力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人崔颢(约公元704—754年),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 723年)中进士,天宝中曾任司勋员外郎(主管官吏勋级).他有较长的时间生活在长安和洛阳,也曾南下长江,到过武昌.他到武昌写的《黄鹤楼》,是一首有名的七言律诗:  相似文献   

17.
关于唐代诗人孟浩然入京事迹,过去研究者多持一次入京说。其根据乃在新旧《唐书·孟浩然传》,殆未深考。笔者认为:新旧《唐书》对孟浩然入京事迹的说法并不一致。说孟旅京一次的误会来自稍晚出的《新唐书》。《新唐书·孟浩然传》称孟“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这句话实源出《旧唐书》与王士源《孟浩然集序》(下简称《王序》)而略。《旧庸书·孟浩然传》云:“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乃是说孟四  相似文献   

18.
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公元前117年).汉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是卫青姐姐的儿子,青年时参加卫青的军队出塞和匈奴作战,多次立功,为汉武帝赏识,后成为抗击匈奴的名将.公元前123年,霍去病随卫青出塞作战.他长于骑射,英武勇猛,在这次战斗中,他领八百骑兵离大军猛扑匈奴中坚,取得辉煌的战果.由于霍去病功冠全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为了解除匈奴从西边对长安的威胁,汉武帝必须联系西域各小国打垮匈奴,保证边境安全,公元  相似文献   

19.
公元737年。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大败吐蕃。唐玄宗遂派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慰劳军士。这首诗就是王维在远赴边塞的途中所作。 首联,点明诗人要去的地方,即远在边塞的居延(今甘肃张掖县西北一带)。着一“单”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此行是被排挤出朝廷了,自然是满怀愤恨。这里为下旬的入哂作了一种情感上的渲染和烘托,可看成“单车问边图”。  相似文献   

20.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迁居绛郡(今山西新绛县)。少时好围猎纵酒,击剑悲歌。开元初,曾任冀州衡水县主簿,后被人诬陷去官,闲居十五年,漫游黄河南北,后补文安县尉,死在文安,年五十五岁。他是盛唐时期重要的诗人之一,与高适、王昌龄等诗人友善,常相唱和,并常与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描写西北边塞风光的作品尤有特色,靳能在他的《墓志铭》里,说他“歌从军,吟出塞……传乎乐章,布在人口”,可见诗名之盛。惜作品多已散佚,《全唐诗》仅存六首。《登鹳雀楼》是他影响极大的一首诗,多次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