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咏月诗话     
刘天虹 《教育艺术》2007,(12):36-37
古往今来,月是人们喜爱和称颂的事物,是纯洁和高尚的象征.许多诗人把月作为歌咏的对象.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不少咏月诗,如"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俏兮."(《陈风·月出》)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相悦之情.《古诗十九首》里也有写得好的咏月诗,如"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写一个久客思家不能成寐的游子,面对皎皎月光,触动了思乡之情.被称为"建安之杰"的曹植也有"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七哀诗》)的诗句.南朝诗人谢灵运写了不少山水诗,其中《石门岩上宿》、《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等诗也是以月为歌咏对象的.  相似文献   

2.
“吴中四杰”之一的初唐诗人张若虚,仅存诗二首(收在《全唐诗》中),但他却因一首咏月诗《春江花月夜》而流芳千古。闻一多先生盛赞此诗“以孤篇压倒全唐”,是“诗中的诗,高峰上的高峰”。自古以来,中国诗人对“明月”之咏叹一直婉啭于神州大地,从《诗经》中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  相似文献   

3.
高中阶段的学习丰富而精彩,通过学习语文净化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同时在学习高中语文的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古诗文内涵,体会古人的情感,品味古人的风采。作为一名高中生,我通过反复地涵咏诵读古诗文,强化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进而达到与古人情感的共鸣,品味古人的真性情,最后通过与古诗文节奏的互动,彻悟古人的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4.
古代讽刺诗     
古人作讽刺诗,常借物比兴。如咏蝉诗:“莫依高枝纵繁响,也应回首顾螳螂”,以讽侥幸富贵得意忘形者;咏蜗牛:“腥涎不满腹,聊足以自濡,升高不知休,竟作粘壁枯”,以刺无学识而向上爬的人;咏蚊:“性命博膏血,人间尔最愚,(?)  相似文献   

5.
释“兮”及《九歌》句结构的分析廖序东一《文心雕龙·章句》:“又诗人以‘兮’字入于句限;楚辞用之,字出句外。寻‘兮’字成句,乃语助余声。舜咏南风,用之久矣,而魏武弗好,岂不以无益文义那?”这几句话概括出了“兮”字的性质、作用、使用方式以及使用的历史变化...  相似文献   

6.
论现代旧体诗的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体诗在“五四”文学革命以后.一直被视为落后腐朽的诗歌形式而受到怀疑和否定。但是旧体诗同样也可以表现与时俱进的生活内容和时代气息.获得自身的现代性,本文将这种旧体诗称之为现代旧体诗。从形式上说它属于传统的旧体式,但是从内涵上讲,现代旧体诗具有传统诗歌所无法替代的现代性,而理性、主体性以及自由的“现代性”是现代旧体诗不同于传统旧体诗的关键所在。“现代性”不是一个时代性的概念,而是属于时代的表现形式.所以具有现代性的现代旧体诗应该被纳入现代文学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程秀全 《现代语文》2013,(12):153-154
一、问题的提出:“望”仅指“瞻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苏轼《赤壁赋》:“歌日:‘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课文对最后一句解释为:“眺望美人,(美人)却在天的那一边。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笔者以为,对“美人”一词的注解即兼顾到了表面的含义(指所思慕的人),又涉及到了深层次的含义(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但对于“望”字的解释尚显表面,没有深层挖掘,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让我们再次聆听那遥远的声音——“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义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词作中咏花词占有很大比重,描写对象基本为菊、梅、桂、芍等。作者咏花词的风格,一种较为轻快,一种较为沉重。其咏花词有如下特点:活用典故,以故为新而不着痕迹;个人感情活动在咏花词中占有较重要地位;抓住花卉神韵清淡、香气悠远的特点来表达自己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10.
小小的蝉,是怎样飞进中国古人的心灵的?它薄而透明的翅翼,怎会载得起善感的诗人们那烟草春水般的许多愁?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诗题,咏蝉诗在中国古代咏物  相似文献   

11.
绿     
绿是古人的.只有王安石才会为"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一个"绿"字而冥思苦想、百般推敲;只有李清照才会为帘外的海棠情到深处无限伤感:"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也只有古人才会对"绿"百咏不厌,反复吟唱.绿是他们吟诗作赋的根.  相似文献   

12.
王士禛歌行体咏物诗所咏对象大体可以分为三类:文物、动植物和日用器物。咏文物古玩尚典实,咏动植物多生气,咏日用器物重情趣。他在对所咏之物进行从形相到神理的多层次摹写的同时,往往把人生的意气灌注其中,实践了其“不即不离,不粘不脱”的咏物规范。  相似文献   

13.
兰,为王者之香.古往今来,墨客骚人,寄情于此,以物载道,千古不衰. 古人咏兰、画兰由来已久.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道:"余既滋兰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扈江漓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离骚》),表露出自己忧国忧民、不与奸邪同流合污之情.唐李白《赠友诗》云:"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夙被风霜欺,红荣已先老……余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以兰寄情.宋末元初诗人、画家郑思肖,在其《墨兰图》中题诗:"向来附首向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他以兰喻其品格,常作露根兰,以"土为番人夺去,忍著耶?"  相似文献   

14.
牡丹和梅花:唐宋士人两种不同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卉是唐宋两代文人热衷吟咏的对象,但唐宋两代士人的风俗习尚、审美观念各不相同,因而同是咏花,其在题咏对象上却各异,唐人爱牡丹,宋人爱梅花;同是咏梅花、牡丹,而写作重点、文学意蕴也各异。有必要从社会原因、士人心态和传统影响等方面对此类现象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15.
唐赋中有讽谕讥刺、寄寓与抒发身世之感以及咏怀古事古人三类重要作品。这三类赋作中具体作品均有其作意,如张九龄的《白羽扇赋》乃借扇讽谕。讽谕讥刺由隐微而显豁、由用辞微婉到明显激切,乃是初盛唐赋至晚唐五代赋的发展演化轨迹;有所寓托以抒发身世之感的赋,多作于作家遭遇挫折困境乃至于贬谪时;借吊古人而自吊之赋,其作意形式乃承楚骚汉赋而来;晚唐五代咏怀古人古事赋形式上多为律赋,其出现与其时科举试律赋、唐季乱世以及咏史怀古诗风蔚起之影响有关等。  相似文献   

16.
写文章古人倡导“辞贵简远”。“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冯驩的“弹铗歌”只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的“易水歌”只两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的“大风歌”只三句,却都流传至今。可见,短而精就有生命力。短文值得重视,应该提倡。刘勰说:“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鲁迅说:“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毛泽东说:“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我国古代就有许多短文精品,令人百读不厌,很值得品味、借鉴。“孟轲亚圣,母教之也;夫人生子如轲,虽  相似文献   

17.
尧舜禹禅让的传说和部落联盟首领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让之说,古誉之为传贤之美谈,今定之为部落联盟之军事民主制。其实,中国古代本无此事,却充满着父权统治下各部落对联盟首领的争夺,反映出世袭元首或君主的最初盟芽。(一)古人对禅让说的怀疑和否定禅让之说,自古即有疑者。《楚辞·哀郢》曰:“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可见古已  相似文献   

18.
自比古人或借古人来表达某种情愫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现象,而李商隐的诗文里亦有咏历史人物以自比或比他人之作,展现了诗人不同于他人的人生感悟和心态,开拓了一番别样的"景观"。  相似文献   

19.
正让我们再次聆听那遥远的声音——"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义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  相似文献   

20.
我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工作岗位上一呆就是18年。上大学时,我上德育课是为了应付考试;那以后,是将思想品德课当知识来操作,受着一种“知识逻辑”的宰制。知识是统治者,学生是盛装知识的“容器”,我的任务是把知识作为其工作对象,意欲穷尽己之所知而予学生。古人云,“君子不器”。学生本就不是物,而是人,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以对待物的方式来对待作为人、要“成人”的学生呢?我们又该怎样教育学生呢?人化、化人教育是使学生成人的,而不是成物,即“育人”而非“育物”,“人化”而非“物化”,“人育”而非“物育”。应是一种“人育德——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