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元代隐逸山水画的纯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逸山水画在宋代几经挫折,产生了很多作品,但就其纯粹性而言,仍不及唐代,山水画中的隐逸文化略呈颓势。山水画在元代才摆脱颓势,完成了对唐代山水画的隐逸回归和升华,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山水画的意境是中国绘画美学上的一个概念,它抓住了山水画艺术美的本质特征,深入研究它,对山水画艺术创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为例,着力分析意境美在该幅山水画中所体现的形式要素,逐层展示意境元素在其中的行踪轨迹,从不同角度对意境美进行观照,抓住山水画艺术创作之魂,直达山水画创作美的至境——意境美。  相似文献   

3.
五代宋初北派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高峰,其中的自然主义思想影响了中国山水画后世的发展,其图式与风格成为后世的典范,表现出的理性的光辉照亮了整个山水画发展的历程,表达出的意境成为文人向往的理想境界。五代宋初山水画风偏于写实,这种风格的形成经过了各种因素的积累和沉淀,最终达到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4.
元代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重大变革,尤其是元四家山水画代表了元代最高水平,其抒情写意的风格影响了以后的中国画坛,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明代中后期发端的吴门画派山水画是明代最重要的画派,其代表人物沈周和文征明代表了整个明代的最高水平。吴门画派山水画继承和发展了元代山水画,集元代及以前山水画的众家之长,形成自身风格特点。两代山水画风格既有承继又有变革。  相似文献   

5.
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既是山水画技能训练的研习方式,同时又是山水画创作的基础.研究山水画写生的特殊性及其规律,从写生中探求表现形式、笔墨语言、个人风格和培养艺术情感,是山水画艺术教学改革与造就山水画创造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黄宾虹是集中国画之大成的画家,他以毕生的精力验证了中国画承续延伸的活力.他的山水画艺术体现了从综合到分化的发展历程.前期山水画的综合,是中国画笔墨之道的要求,体现在对山水画笔墨之道的"知性"和对传统山水画艺术审美的"悟性"上.山水画的分化体现为两个层次:一是从中期他逐渐走向以师造化为主,山水画重视从自然山川获取感受并运用于创作之中;二是晚期山水画变革升华,尽显自己独特风格个性和创造表现灵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山水画与古典建筑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山水画的程式造型和审美意象往往来源于古典建筑,作为民族文化的艺术精华,它们集中展现了中国人特有的艺术理念和审美追求.建筑工程图样促进了当时建筑技术的进步,同时也推动了山水画的程式化发展,建筑形制带来的人文精神与实用观念使山水画庞大而丰厚的审美体系得到完善,对于深入山水画的创作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家山水”是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里程碑,李可染先生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李可染的山水画生机勃勃,散发着强大的生命力,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技法,还吸收了西方的绘画艺术,李可染先生为中国山水画创造了亮、重、满、黑的新画风,所以说,无论是从吸收外来绘画的角度看,还是从艺术发展的角度看,李可染先生的中国山水画都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张海生 《文教资料》2011,(11):103-105
郭熙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起很大的作用,是一位有代表性的画家。他的《林泉高致》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山水画创作的理论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林泉高致》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理论已进入成熟阶段,对于今天的山水画创作与研究仍然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试论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取向是在继承传统中国山水画审美取向的基础上,并对外来文化的吸取与包容,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艺术家通过大胆探索创新,拓展了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领域,极大丰富了现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语言.从中我们会清楚地看到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观是随着时代进步而发展的,它反应着特定时代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自然观,在作画时奉行以小见大的宇宙观,以尺画显天地,在描绘客观事物自然属性的同时,更加注重表达画者主观的内心世界。古代自然观以哲学性探讨为依托,以参禅悟道为主要形式展现。道以艺现,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囊括于艺之中并显现出独特的布陈置势,画道之理。中国山水画在全景式构图中通过山川之势与“人间之味”的排列布局体现人与自然相和之意,于截景之中突出刻画山川之性营造气韵生动之境,山通情,人晓意,达到物我相融的境地。中国山水画之意境展现出千人千味,生机百生,在传统自然观的影响下可观乾坤之景。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安于此岸、缺乏终极超越,这使得山水画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独特视觉呈现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山水画中的观物方式、笔墨情趣和艺术理想这三者彼此相连,在显现山水画艺术本身所禀赋的特征之余,也显现出自然观“天人合一”的实质背景下,山水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呼应,必然浸润上中国文化浓厚的世俗气息。  相似文献   

13.
系统分析中国山水画写生的方法、作用及其不足,提出自己对山水画写生新的想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山水画论蕴含着深厚的生命意味:首先是艺术家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并注入自己的情感,再通过移情的手法,使山水画形成自然人文化;其次是艺术家在与自然融合、与绘画共赏的品味中使精神得到升华,形成精神超越化;再次是艺术家通过绘画的鉴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让生活、生命更具有审美性,形成生命审美化。因此,我们要努力挖掘中国传统山水画论的这种审美精神和生命美学的内涵,以此来反思现代人本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山水画水墨写生是中国画家对自然山水深入细致的认识过程,是从自然过度到创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审美开拓和形象意境的创造过程。山水画水墨写生既写自然的性灵,同时也是抒发画家的心境和性情的对景创作方式。  相似文献   

16.
柯罗作为法国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在风景画表现方面的成就更是革命性的。柯罗之前,在古典主义画派的沙龙风景画中大自然的作用只是充当人物的背景,风景是用虚构的或因袭名画家的某些成分拼凑起来的“舞台布景”。而柯罗尊崇自然规律,提倡“大自然先于一切”,用画笔诗意地描绘对大自然的感悟。文章试图通过柯罗成长为现实主义绘画大师的艺术经历,及分析柯罗绘画作品中所呈现的“诗意的自然”,重新强调“尊崇自然”对当下中国绘画艺术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方油画风景与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在绘画题材、构图、透视、笔墨、色彩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和迥异的表现方法中国传统山水画尚“意”,重视物象内在精神和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是一种人格化的自然,带有主观表现主义的特征;西方风景油画重“理”,以客观再现自然风案为目的.可称为自然的人化西方人通过对风景油画的描绘采实现对客观世界物理形式和谐的把握,在理想的视觉形式中寄托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中国人通过山水画艺术来彰显自身的心理和谐.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和人与自然的心灵沟通西方油画风景与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虽然都是以自然景观作为表现对象,结果却是大相径庭这种差异性之所以产生,究其原因是由于两种绘画体系所接受的文化、哲学思想及审美趣味的不同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的发展,是在儒、道、佛三家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崇尚“天人合一”。历史上,中国画家尤其是山水画家一向注重深入生活捕捉美,亲身体悟自然,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因而,我们需要很好的继承和弘扬这种精神,以发展和推动我们的美术创作。  相似文献   

19.
山水画在两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尤其是北宋山水画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既完善了山水画对宇宙、自然和生活的认识,又完善了整个冲华民族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山水画形成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南北山水画风。宋人特关注现实社会和具有对自然的直接体验以及对诗意的不自觉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山水画是以自然为范本,强调师法自然,从自然中选取素材,汲取灵感。中国画家游历山川,眼看心记。注重感受,从而写胸中丘壑、心中意向等。中国的山水画。是在寻求艺术的真谛。寻求创造的活泼与生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