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周忠麟 《新闻实践》2009,(10):53-53
新闻的生命是真实、速度和可读性,"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作采访报道,就能保证新闻的时效性.这是职业对我们记者提出的要求.正因如此.所以"第一时间"这个词,也是记者比较喜欢采用的一个词语.如果在网上搜索一下,报纸上刊发文章中运用"第一时间"一词的真是相当普遍,光是目录就有好几页.  相似文献   

2.
为了抓住读者的眼球,把报纸头版封面化,目前是许多报纸在用的手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报人开始对这种处理进行反思.一是这种手段显出它的教条.不少报纸在有新闻没新闻时,都要有一幅大照片,一年365天,少不了一些缺乏新闻价值的照片占据着头版很大的位置.为了确保封面化的特征,把最为金贵的头版资源浪费了.二是随着报纸版面的不断增多,报纸的信息内容越来越丰富,一份报纸的"看点"很多,单靠封面化的处理,丢失了其他版面内容的"看点".  相似文献   

3.
从当前报纸市场情况看,新闻的雷同化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而"这是通稿""这条新闻明天各家都有"更成为一些新闻来不及做进一步谋划和加工就见报的理由.雷同化甚至还不仅仅反映在当天新闻上,有的报纸第二天所报的新闻正是其他报纸前一天所报的同样内容.缺乏原创性已经现实地影响到报纸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很多读者已成为报纸的"浏览者",如何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已成为报纸成功的关键.因鲜活的感染力和明快艳丽的视觉效果,新闻图片具有文字符号无法比拟的形象性、现场感、表现力,在当代报刊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读者对其阅读要求也与日俱增,由此带来报刊新闻图片编辑的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5.
粉碎"四人帮"后,维护新闻真实性的问题引起日益广泛的重视.各种新闻刊物和新闻单位展开了专题讨论和研究,提出不少见解.现把当前在讨论中的不同观点综述如下.新闻为什么要求真实有的文章认为,新闻真实性是由党报的党性原则决定的.我们的报纸是党的报纸,人民的报纸,党通过报纸来指导工作,教育人民;人民通过报纸来了解党的意图.新闻只有真实,人民才能得到正确的指导.如果报道失实,那么就会把读者引向错误道路,也影响报纸的威信.象"四人帮"那样搞假新闻,报纸祸国殃民,也使报纸蜕化为法西斯报纸.有些同志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新闻要求真实是任何报纸包括资产阶级报纸的共同要求,这和报纸的性质无关.报纸的性质是人为的,而新闻要求真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绝对的.不是新闻的指导性要求新闻真实,恰恰相反,是新闻的真实性制约  相似文献   

6.
"新闻娱乐化"是指伴随大众化报纸的兴起而在大众媒介中出现的新闻与娱乐合流的趋势,即为了迎合受众娱乐的需求,一些媒介在新闻的内容和形式上过分注重新闻的娱乐功能,形式上追求新闻的故事性、吸引力,以致模糊了新闻与娱乐的界限.它是新闻娱乐功能的异化,也是整个传播环境泛娱乐化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7.
当今新闻世界,已经进入"三国时代".报纸、广电、新媒体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但这些媒体之间,既互相竞争,也互相依存.传统媒体为了增加新闻源,开办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是网络革命性的行动之一,由网民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发布实时的新闻,同时,所有的网民可以参与互动.可以说,微博的出现,已经改变了传统新闻传递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比较当下的报纸和新兴的互联网,不难发现,报纸头版和网站首页逐渐呈现出相似之处.由于网络具有超文本、超链接的特性,各大网站的新闻首页一般不登全文,而是汇集了各种栏目和新闻的标题.报纸头版的导读与此相似,成为展示内页精华的橱窗,导读也成为报纸走向"易读化"道路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著名报人赵超构先生曾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在现今的传播环境下,有学者认为现代副刊只是大众世俗的集合体.而笔者认为,在副刊新闻化的背后,文艺性仍然植根在副刊广阔、富饶的沃土中.  相似文献   

10.
吴钦 《中国记者》2020,(1):101-101
【作者体会】挡风玻璃碎了,新闻不能"碎""川航事件"发生后,《成都商报》第一时间在新媒体发布消息,随后全国各地、各类新媒体的信息铺天盖地。作为第二天见报的报纸,如何在版面上做出深度和新意,让已经了解信息的读者看到不一样的报道?在经过深入思考和讨论后,我们有了三个思路--一是变新闻碎片化为新闻整体化。新闻出来后,从事件的关联性和结果的稀缺性推断,这是一个"史诗级"的新闻。这个视角决定了整体报道形态:还原史诗级的画面、展开史诗级的故事、追问史诗级的原因。用宏大的叙事结构,给予读者在手机上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11.
<正>热点事件注入观点正视听媒体从业者最热盼能获得好新闻线索,特别是独家新闻,简直是梦寐以求。作为传统媒体,报纸尤其如此。为制造更多的"独家",报纸开热线、悬赏征集、培养爆料人和通讯员,尽量地伸展触角。但是,同城媒体也在做,第一时间抢发新闻越来越不易,独家的纯新闻越来越少,抢新闻的第二落点,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新闻采集手段雷同,同城报纸同质化竞争激烈,所以多数停留在同题竞争的写作技巧和呈现方式的比拼层  相似文献   

12.
赵爽英 《新闻知识》2015,(2):11-12,41
20世纪后期,报纸在电视的影响下经历了一次重要变革,主要体现为报纸版面形式的调整及新闻报道模式的变化。此次变革被称为报纸的"重新设计"运动。在这场运动中,电视新闻的开放性叙事对报纸产生重要影响,报纸通过图文及版面的变革,实践了报纸的"电视化"变革,并塑造了开放新闻叙事的面貌。本文以跨媒体叙事理论为思路,通过探讨报纸"重新设计"运动中的开放叙事实践,认为开放新闻叙事是当代报纸变革的重要思路,媒介融合时代的报纸将继续实践"开放新闻"的理念,将新闻叙事形式的变革深入到叙事结构的层面。  相似文献   

13.
庚子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许多行业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震动。反观地市主流媒体,又何尝不是一次很大的"震动"呢?疫情面前,地市党报加班加点发新闻,出报纸,但报纸送不出去,到不了读者手上;记者深入一线采访,但报道手段单一,无法第一时间发出报道,抢不到新闻"落点",新闻成了"旧闻"。实践表明,地市主流媒体"堵点"突出、网上传播力弱,是当前地市主流媒体必须寻求破解之道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与政论,究竟谁是报纸的主体?这是研究美国新闻观念演变的又一个角度.美国报纸在创始阶段以传递消息为主,以后出现了政论报纸、政党报纸,便转而注重于政论.到十九世纪中叶便士报问世,进行了一场美国报业史学家所谓的"新闻革命"之后,新闻才在这些报纸上争得了首席地位,而且逐渐影响到了其他各类报纸.从曾经发生过的这个"重点转移"的过程看来,以孰为主的问题主要取决于报人对报纸职能的认识.强调报纸"宣传"职能者,往往注重政论,强调"告知"职能的,则把着重点放在新闻上.同时,从文字体裁的发展来看,新闻之作为一种独立形式,从胚胎到  相似文献   

15.
在这场抗震救灾重大事件的报道中,中国的新闻媒体行动了,在第一时间,赶赴第一现场,搭起了灾区孤岛与世界之间的信息桥梁,展现了中国传媒的整体形象,彰显了新闻记者的责任、良心和职业素质.如果说透过多媒体的新闻追踪报道让我们在第一时间获悉整个灾情和救援工作的进展,了解了无数震撼人心的瞬间,无数人的爱心奉献,那么报纸副刊在这场特殊的新闻攻坚战中,也以出色的表现为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社会,公众不可能有充裕的时间来读遍版面上所有的新闻,只能择其要而舍其次。所以,现代报纸的新闻版面,必须适应变化了的社会和读者,在增强新闻性的前提下,创造性地运用版面编辑语言,在提高新闻版面的视觉冲击力上做文章,以提高新闻版面对读者的吸引力。一、为何要提高视觉冲击力? 报纸的优势在于便于携带和收藏、但作为新闻纸,它需要第一时间的读者,一旦过了第一时间,就变成了资料,传播范围就很小。所以,报纸的新闻版面必须增强对公众的吸引力,而视觉冲击是先发制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周劲 《新闻大学》2001,(3):50-52
版面是报纸各类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报纸能否第一时间吸引读者,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版面。透过版面,读者可以感受到报纸对新闻事件的态度,感受到报纸的特色和个性。《北京青年报》以浓眉大眼为特色,要求报纸在报摊上能从众多报纸中  相似文献   

18.
孔非 《新闻爱好者》2011,(18):156-157
作为传播领域中最古老的手段之一,千百年来,报纸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在视觉文化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处于强势电子媒体包围中的现代社会受众,已经习惯于丰富、逼真的视觉文化语言表达。这就要求报纸新闻及时从呆板、模式化的文字新闻中解脱出来,将新闻视觉化、形象化、生动化,以"悦读"吸引读者的眼球。新闻视觉化,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所谓新闻视觉化,就是在新闻操作过程中,通过采用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抓住读者的眼球,把报纸头版封面化,目前是许多报纸在用的手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报人开始对这种处理进行反思.一是这种手段显出它的教条.不少报纸在有新闻没新闻时,都要有一幅大照片,一年365天,少不了一些缺乏新闻价值的照片占据着头版很大的位置.为了确保封面化的特征,把最为金贵的头版资源浪费了.二是随着报纸版面的不断增多,报纸的信息内容越来越丰富,一份报纸的“看点“很多,单靠封面化的处理,丢失了其他版面内容的“看点“.……  相似文献   

20.
"新闻故事化"起源于西方大众化报纸时期.一般来说,就是指一种"讲故事"式的新闻叙述方法,而"电视新闻故事化",就是运用电视语言,以故事化的手法来做新闻报道.在国外,最早出现于美国CBS的新闻栏目"60分钟",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子栏目"生活空间"以"讲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为主题语,首先引入了"讲故事"的理念,从而一改电视新闻曾经的单一、刻板形象.随后,"电视新闻故事化"开始在中国得到迅速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