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报上说,北京年底前将公开"文革"期间的部分档案,我希望到时去看看,也希望"文革"档案有朝一日全部公布。关于那一段历史,很多年轻人已经很陌生了。我觉得现在就应该抢救。否则,再过几十年,这一代人不在了,"文革"就在人们的记忆里消失了。  相似文献   

2.
报上说,北京年底前将公开"文革"期间的部分档案,我希望到时去看看,也希望"文革"档案有朝一日全部公布。关于那一段历史,很多年轻人已经很陌生了。我觉得现在就应该抢救。否则,再过几十年,这一代人不在了,"文革"就在人们的记忆里消失了。  相似文献   

3.
作家声音     
正毕飞宇认为不着边际的疼痛是他写作的理由毕飞宇日前接受采访时说:我是从小村庄到小镇、县城、小城市、大城市,这样走过来的。老实说,题材是很宽,但我还是有底的。疼痛首先是气质,然后才是身心。我是一个疼痛的人,这不需要形而下的依据。我没遇上什么挫折,也没经历大的天灾人祸,是平平安安长大的。"文革"对我也没有直接影响,"文革"开始时我才两岁,能知道什么?但我就是要写,不写就不安,渴望写出"文革"时我们的"疼"。这种精神背景下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电影人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文革"作了一次集体的记忆。这批电影也就成了人们了解"文革"的影像作品。在这些电影里,"文革"已变成人们记忆中的一段故事。本文分析这类影片的叙事空间与叙事策略,并探讨其选择这种空间与策略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有所敬畏     
有位朋友告诉我,"文革"开始时,她的父亲恰好是血气方刚而又积极要求进步的年纪,于是便和当时的热血青年一样,投身到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游行时主动喊口号,开会时率先发言.  相似文献   

6.
岳父的心事     
岳父有三个女婿,他和我最谈得来.最近,我却发现他总是忧心忡忡. 岳父吃过很多苦,"文革"中,家庭成分不好的他因为被打成"右派"的校长辩护,被下放到一个农场劳动改造.他以为这辈子再也离不开黄土地了,不曾想1981年落实政策后,被安排到家乡的一所中学任教.  相似文献   

7.
第一阶段,"文革"的荒芜,寻求突破 青浦教改最早开始于"文革"结束之后的学科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我常常羡慕现今青少年学习条件的优越,也由此而生发感慨:"文革"十年,无情地剥夺了我们这一代人享受学习的权利,真是生不逢时呀。我是1963年开始上学的。依稀记得,小学二年级时我写的第一篇日记,记述的是参加种植蓖麻活动的情景,班主任过杰老师在班上朗读了这篇习作,我的心里真是美极了。然而,好景不长。正当天生的爱好让我对打开中外文学宝库心驰神往之时,"文革"波及全国,动乱的社会使校园内放不进一张平静的书桌。社  相似文献   

9.
"语录歌"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具时代特色的产物之一。在世界革命史上,"文革"是史无前例的;在世界音乐史上,"语录歌"同样是史无前例的。1966年国庆前夕,"毛主席语录歌"由官方传媒正式推出。当年9月30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第一批"语录歌"。于是,在天安门广场国庆集会游行暨毛泽东第四次接见红卫兵之际,广场上便播放了"语录歌"。10月12日,《人  相似文献   

10.
纪东 《天津教育》2013,(7):25-28
来到我们周恩来、温家宝总理的母校,我感到非常高兴和光荣。作为学校学习研究周恩来小组的成员,我想把在总理身边工作八年的经历,所受到的教育和感悟,给大家作一个汇报。1968年8月15日,我从中央警卫团,也就是8341部队调到中南海西花厅周总理身边做秘书工作,一直到1976年周总理逝世,共八年的时间。那一年,"文化大革命"已经进入到第三个年头,正处在高潮时期。总理办公室的秘书也由"文革"之前的十几个人逐步减少到了我去时的三个人,后来就只有我们两个人了。  相似文献   

11.
由于班上的一些制度,使得原本成绩不太好且贪玩的我在迟了几次到后,"光荣"的担当起了"守卫边疆"的重任。所以,以后要找我,请到后排来。  相似文献   

12.
狼和驴     
<正>有一次,狼在村外的路上碰到了一头驴。"我要把你吃掉。"狼说。"当然喽,"驴一边应答着,一边飞快地转动脑筋,"但是,别在这条路上吃我,别人都能看见,我会觉得很丢人的。带我到森林去吧。别担心我会试图逃跑,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我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遥遥领先,油然而生的优越感让我目空一切。然而,自从一个名叫周峰的同学插入到我们的班级,我立即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一次次的考试成绩清清楚楚地告诉我,"桂冠"已经  相似文献   

14.
我正在贺卡店挑选生日贺卡,走过来一位小伙子和我说起了话。"今年你送给父亲什么礼物?"他问我。"我父亲在1998年就去世了。"我说。他显然很尴尬,说:"哦,对不起。我只是随便问问。"然后继续他的话,"因为我总是很发愁,不知道给我父亲买些什么好。不是他应有尽有,而是无论给他买什么,到头来都是放进抽屉,一次他都不用。我怕在他死后,发现所有给他的礼物都还扔在那儿,连包装也没打开过。""我很理解你的感受,"我回答,"以前每到父亲节,我们就带父亲到外面聚餐  相似文献   

15.
三条忠告     
《小学生》2008,(5):45-45
一次,一个猎人捕获了一只能说70种语言的乌。"放了我,"这只鸟说,"我将给你三条忠告。""先告诉我,"猎人回答道,"我起誓我会放了你。""第一条忠告是,"鸟说道,"做事后不要懊悔。"  相似文献   

16.
肖敏 《唐山学院学报》2007,20(3):39-43,78
"文革"文学中后期呈现出严重简单化和封闭化的特征,出现了作者群的断裂。但众多后来新时期的作者都参与到"文革"主流文学的运作中,本文将从"文革"地上作者的分化和移位两个方面,来论述"文革"文学到新时期文学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17.
全心悦 《中文自修》2007,(11):63-64
其实,亚并不喜欢我叫她"亚",她曾无数次一本正经地教育我说:"说了几百次了,不要叫亚,叫亚亚姐姐,没大没小!"可每次,我都充耳不闻,"亚"我已经叫了五年了,要不,你再给五年,到我十三岁的时候,我再改口吧!而且还是一副"你奈我何"的无赖样。  相似文献   

18.
翻开我的成长影册,从小时候第一次学会敲鸡蛋壳,到八岁时第一次炒鸡蛋。从第一次写出一个"字",到第一次写出四千字的文章,照片上都有"记录"。而每一次看我小时候的"尊容"时,我的目光总会停留在一张黑白照片上,不是因为它在众多彩色照片中显得与众不同,而是因为它勾起了我对小学生活的回忆。三年前,我所在的小学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义卖活动。我儿时的校友们绞尽脑汁地为班级出力,我也不例外。不想,"天有不测风云",大队辅导员硬是把我从班里"抠"了出  相似文献   

19.
胡牧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1):105-109
中国电影对好莱坞电影的接受大致经历了早期的趋同,"文革"后新时期从疏离到借鉴,再到新世纪以来的求异趋同三个历史阶段。在批判性视野下观照好莱坞影业有利于扬弃好莱坞电影,作为电影工业的好莱坞给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能。"那个胖女人说。"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瞪得圆突突的。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事情,"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尊贵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即有神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