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发展不均衡,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是制约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瓶颈”。当前,城区学校由于在条件、待遇等多方面优于农村学校,导致农村优秀教师大量涌向城区学校。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人才流动是正常的,因此,优秀教师向富裕地区、向城镇流动也有其合理性。由于这种教师“流动”现象的加剧,导致农村学校教师在年龄结构、业务水平上大大不如城区学校。另外,由于城区学校在新进教师的问题上有“特权”,可以优先保证,在学历上也有要求,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方面,越是城区学校、甚至靠近城区的学校,教师越多,优秀教师也越多,有的学校甚至严重超编。  相似文献   

2.
“升级”教师另谋高就本无可非议,而且可以激发更多教师“充电、升级”,但是教师的流动会造成区域间师资力量失衡,尤其是农村薄弱学校大量“升级”教师的另谋高就,导致部分学校优秀师资匮乏,人为地拉大了城乡教育差距。对于这种现象,不能因噎废食,害怕“枉为他人作嫁衣”而不为教师的“升级”提供条件,理智的做法应该是寻找其“另谋高就”的原因,因势利导,把农村薄弱学校打造成“优秀教师”聚集的洼地,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引导优秀教师扎根农村学校,逐步壮大农村优质教育资源,最终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为“以县为主”后,一个县市所有学校财政拨款的标准和教育经费来源的渠道是基本相同的,同类学校学生杂费收取的标准也相差不多,但是,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的经费收入悬殊相当大。大多数农村学校经费十分紧缺,部分学校的经费甚至连维持正常运转都有困难,从而导致教师待遇落实不好,工作热情比较缺乏,优秀教师大量流出,办学条件难以改善,教师培训不能到位,教育质量令人担忧?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学校的校办产业不够发达,自身造血功能较差。因此,要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就必须在加大…  相似文献   

4.
仲小敏 《天津教育》2014,(19):85-85
众所周知,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轮岗”政策是解决当前教育资源均衡问题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农村校、薄弱校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相对较少,这不仅是这类学校自身发展的问题,同时也与农村校、薄弱校的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存在向城镇校和优质校“单向流动”有关。所以,实行政府统筹下的“教师轮岗”政策就是要引导城镇校、优质校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流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包括“刚性流动”和“柔性流动”两种,天津以保留轮岗教师人事关系在原学校不变的“柔性流动”为主)。  相似文献   

5.
正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使更多的学生得到优质教育,浙江省嘉善县大力推行"教师流动"这一实质性措施,城镇上的优秀教师进入到边远的农村学校,将全新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方法带给了边远农村学校的学生。但笔者认为,如果仅仅是将优秀教师输入到农村学校,与农村学校的教师对调三年,这还是一种形式上的流动;对于农村学校而言,惠及的可能只是一两个班或一两届学生而已。因此,为实现长期的教育均衡,城镇上的优质学校需要主动地承担起对流入教师的专  相似文献   

6.
2003年潮南设区之时,摆在潮南面前的是在全市范围内教育基础最薄弱,高中教育发展瓶颈最突出的客观现实。一方面,区域调整前,教育优质资源大部分(尤其是高中学校)集中于原潮阳市城区,而潮南区90%以上都是农村学校,由于经济发展滞后的制约,历年来投入可谓捉襟见肘,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同时,大多数的农村优秀教师争取调往城区,导致潮南区域师资量不足、质不高。  相似文献   

7.
浅析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独生子女入学高峰期的到来,人们对孩子的期望值与日俱增,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导致家长、学生择校之风日盛,一些地理位置较差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学校,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逐渐成为农村和城区的薄弱学校,办学难度越来越大。一、城乡结合部学校的特点1.此类学校的主要特点是亦城亦乡,面临着城区重点中学的强烈冲击,在城里的学生不出来,乡里的好学生不进来,生源质量较差,甚至赶不上许多农村学校。好教师容易“跳槽”。近三年从我校调出的校级以上骨干教师达10人之多,占教师总数的15%以上,教…  相似文献   

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要"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为切实破解农村学校优秀教师引人难、留人难、成长难的问题,近年来,浙江省奉化市(县级市)以人为本、顺势而为,创新"名师种教"模式,先后选派城区90多位名优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担任校级领导干部,加快提升了农村教育品质,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走在了全国城乡教师流动改革与实践的前列。  相似文献   

9.
一些地方教师交流流动的做法很值得学习、借鉴。如有的对优秀教师的流动管理借鉴了“俱乐部”的形式,优秀教师流动必须是“有偿”的,“门槛”提高了,城里学校也不再盯着农村的优秀教师,而是下大力气培养自己的优秀教师。即使有进城的,流入学校也要付出较大的代价,而流出学校可用这部分资金加强教师培训。对从初中选拔优秀教师到普通高中任教的做法,明令叫停,并且实行严格的高中任课教师数与招生数挂钩的办法,促使各高中学校引入足够的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如为了稳定住农村优秀教师,山东潍坊开展了特级教师评选,设立了优秀教学成果政府奖,今年他们将确定2000名农村优秀教师,实行政府特殊津贴,让农村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有作为、有地位。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名教师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逐渐走向成熟,成为一名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在教学上有特长的优秀教师.但是,在获得关注、获得荣誉之后,他们的专业发展变得有些“走调”,有些教师直接走上了领导者的岗位,在一个非自身所长的领域内,很难再兼顾好教育教学工作;有些教师多了许多额外的任务,向更多的年轻教师传授经验,甚至走出学校,面向社会,很少再出现在教学第一线上;有些教师由于荣誉等原因,压力过大,产生了职业倦怠;也有教师开始固步自封,反而从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变成阻碍因素.显然,这些情况都是对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初,教师流动政策限制放宽,教师流动成为教育领域一个重大的事件。由于当时中国经济改革的加快,尤其是邓小平1992年的“南巡讲话”以后,沿海经济开放城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大量人才,不少精明能干的教师离开学校走进机关、企业,大批优秀教师流失了。优秀教师的单向流动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它的出现与我国的教育制度的设计有没有必然联系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本试从伦理学角度对中国现行的中小学教育制度作一番审视。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正>《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6年第12期《让教师流动不"被动"》一文,在肯定教师流动是统筹教师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重要举措的同时,也看到了教师流动给教师和学校带来的苦恼和无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人、文化和环境的差异导致教师在认识上的偏差;另一方面,原学校和流入学校缺少细致完善的规章制度导致管理紊乱。作者提出了关心流动教师的身心发展、压缩流动规模和优化完善制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一些农村小学,特别是在远离城镇的农村小学,由于学校规模偏小,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存在校本教研被边缘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农村许多优秀教师与骨干教师调入城区,使农村优秀教师群体减少,而且教师年龄结构很不合理;二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课程改革以前怎么样进行教学研究,现在还是“涛声依旧”;三是农村学校规模小,外出培训的经费短缺,教研气氛不浓。因此,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是每一位农村教师不断获得专业化发展的最理想途径。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校本教研工作呢?笔者就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谈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4.
目前,农村小学优秀教师流失严重。一些农村学校好不容易培养出一名优秀教师,但往往优秀教师拿到荣誉之日,就是离开之时。农村工作条件落后,生活条件落后;这使得农村优秀教师无法安心工作;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和水平上无法同城区教师相比,这让农村优秀教师心有不甘;优质生源大迁徙,这使得农村优秀教师因自己的价值不能得到公平、客观的评价而心痛不已。凡此种种,导致农村学校留不住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15.
《云南教育》2013,(23):3-3
“师资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一直以来,好教师往优质学校流动现象持续不断,导致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越来越弱。推进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对基础薄弱校的水平提升有一定好处。”宁夏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王安全说。  相似文献   

16.
核心提示:“知识不足可以补上,身体不好会耽搁学生的一生。”在党寨中学,每一位老师都记得校长彭肃说的这句话。 “农村孩子也是孩子,农村教育也需要优秀教师,我是不会走的……”十多名教师被抽调至城区学校,彭肃校长流着泪这样说。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已经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热点。依法合理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均衡发展,主要是政府教育部门的事,我只是从基层学校角度作一点思考。一些城区老校、名校,办学历史悠久,名气大,师风、学风、校风优,评上“市一级”多年,但仅因占地面积不达标等因素,导致上省一级学校艰难。我在想,这类学校的大量优质资源怎样在区域范围内实现扩张、共享?这也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研究课题。结合愈演愈烈的择校现象思考,我以为有两种解决问题的方式。第一,采取师资结构调整、配置流动的方式。有信息显示,江苏省仪征市在全市统一调配…  相似文献   

18.
暑假将近,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又像往年一样,开始为城区学校招考农村学校的优秀、骨干教师。按理说“进城必考”可以防止教师流动过程中的行贿受贿,但笔者认为,这一做法是在人为制造教育的不公平,对农村教育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弊多利少。  相似文献   

19.
资讯     
《四川教育》2004,(9):3-3
2004年我省700余名教师受表彰教师节前夕,一大批献身教育事业,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将受到国家和省的表彰。据悉,今年我省总共将有700余名教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四川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四川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等称号。国家和省上的表彰均要求统筹考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含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人员所占比重,向条件艰苦的地区、学校倾斜,向学校第一线的专任教师倾斜。例如,“全国模范教师”只能推荐第一线的专任教师;市、州教育局长被推荐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必须事先征得…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教师流动体制下,一部分山区、坝区教师流动到城区学校,这部分“向上流动”的教师群体被称为“上调教师群体”。上调教师群体流动到城区学校直至完全适应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这一段时间,称为上调教师群体适应期。为了解上调教师存在的适应期问题,笔者对所在城市的上调教师及其领导、同事进行了访谈。从访谈看出,上调教师群体适应期问题,主要是教育理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教学方式的差异带来的教学适应问题,领导、同事、家长、学生的变化带来的人际适应问题,工作中由于人际、工作变化带来的自我认识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上调教师自身和学校两方面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