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第4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体操比赛成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志文 《安徽体育科技》2010,31(2):43-44,48
通过对第41届体操锦标赛男子体操比赛成绩的统计,分析了世界体操强国在新规则下的整体实力,了解目前各体操强国的现状,为中国体操队实现2012年伦敦奥运会夺取更多的金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马宁 《体育世界》2011,(11):111-113
2011年第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10月16日在东京结束中国军团以4金5银3铜名列奖牌榜第一,美国队以4金名列第二。中国体操从北京奥运会上狂揽九金开始,到现在世界霸主优势尽失,已处于强敌环伺的境地,在世界各国体操水平不断发展的同时,随着竞争对手的竞争力这些年大大增强,中国体操的优势正在逐渐被缩小。尤其在美俄的女子体操、日本的男子全能等领域方面,将是中国体操队在伦敦奥运会上的主要竞争对手。本文通过对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体操比赛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探讨世界竞技体操运动发展态势,旨在为中国男子体操队的运动训练和比赛以及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提供参考。1研究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第24届奥运会体操比赛,将于九月举行。中国体操队在这次奥运会上能拿几块金牌,这是体操爱好者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从比赛分组抽签情况来看——喜忧各半去年,在荷兰鹿特丹举行的第2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是今年奥运会体操预赛。中国男女队分别获得世界团体第二名和第四名,双双获得出线权。这次奥运会,中国男队与苏联男队抽签同在第二组。在历届世界大  相似文献   

4.
雅典奥运之后,中国体操队很快便开始了新一轮的训练。以"哀兵"自居的中国体操队很早就开始研究新规则,提高整体难度,为运动员编排新动作。2006年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大捷无疑给中国体操队极大的鼓舞,但仅就此来判断奥运会体操比赛的走向,未免还过早了,明年的奥运会上势必又是一番"血战"!  相似文献   

5.
陶武超 《湖北体育科技》2002,21(1):66-67,71
九运会后,中国体操队将进入雅典奥运会备战期。本届全运会体操比赛,实际上是实施新规则后对中国体操实力的一个全面检阅。悉尼奥运会后,体操管理中心定出了雅典奥运会的基本目标。从九运会比赛的水平来看,完成比赛目标的可能性很大,但女子水平滑坡,弱项仍弱的痼疾仍在,要在新规则的引导下进一步调整选材和训练思路,全力备战雅典奥运会。  相似文献   

6.
从雅典奥运会看世界男子体操发展趋势与竞争格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雅典奥运会体操比赛过程的观察统计以及近几年世界体操大赛的比较,分析了当前男子体操的发展趋势与竞争格局,为制定2008年体操战略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奥运周期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发展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两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雅典奥运会体操比赛的团体、全能和单项决赛运动员为对象,从D组以上技巧动作和主要技巧串动作的难度、类型和连接,以及完成动作的质量等方面,对北京奥运周期男子自由体操发展趋势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另对我国男队与世界各国的差距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2003年世界体操锦标赛开赛在即,作为雅典奥运会前的最后一次预演,中国男子体操队能否再展雄威,为明年的奥运会做好准备?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体操男队。你认为本次世锦赛上中国队能否再次夺得团体冠军?否再次夺得团体冠军?"高健(国家体育总局体操中心主任):有可能,但困难很大。"黄玉斌(国家体育总局体操中心副主任、中国体操队总教练):对于这个问题,作为中国体操队的总教练,我当然有信心。首先我们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男子团体冠军,这四年来,保持了当时四员大将的实力。而且今年的世锦赛是通往2004年奥运会的桥梁,所以我们要建立必胜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2006年世界体操锦标赛刚刚落下帷幕,通过反复观看比赛录像,结合体操新规则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当今世界男子竞技体操运动的状况及发展趋势,中国队在比赛中所表现出的竞技实力,为中国体操队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操男队与世界体操强队的实力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出中国体操男队在雅典奥运会上失利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中国体操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训练和队伍建设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中国体操队比赛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找出其失利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展望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竞技体操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李荣  陈亮 《体育科学》2020,(4):15-27
目的:分析以往冬奥会单人项目运动员多维度的参赛制胜特征,为北京冬奥会中国队参赛策略提供借鉴。方法:以2014年和201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单人项目前8名运动员(1 136例)的以往参赛特征为研究对象,讨论了以往冬奥会、奥运周期世锦赛、奥运赛季世界杯赛的参赛对本届冬奥会名次取得的作用方式。结果:与低龄类项目相比,高龄类项目在冬奥会参赛和冬奥周期世锦赛参赛均表现出经历多且名次等级高的特点。此外,冬奥周期无兼项项目的最好名次等级高,有兼项项目主项成绩突出。结论:高龄类项目更加注重以往参赛经历,冬奥周期和冬奥赛季成绩应上升或保持稳定,有兼项项目冬奥周期应适当发展副项,但冬奥赛季应重点关注主项的能力和状态。建议:在把握不同单人项目参赛制胜特征的基础上,我国重点项目应依据优秀运动员数量、年龄、冬奥参赛经历,在北京冬奥周期中选择适宜的专项能力提升或保持方案,并制定差异化参赛策略。  相似文献   

13.
雅典奥运会和日韩世界杯足球赛电视收视状况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等方法,对雅典奥运会和日韩世界杯足球赛电视收视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日韩世界杯足球赛收视规模稍高于雅典奥运会,但奥运会收视人群分布范围更广。世界杯足球赛和奥运会电视转播权价格相近,但奥运会电视转播权却是购销两旺而购买世界杯足球赛转播权的公司处境艰难,缺少美国市场的支撑是关键原因。两大赛事对我国电视体育市场都有巨大的拉动作用,我国运动员参加的比赛最受观众关注,节目播出时间是影响收视率的重要因素。奥运会收视的“全民性”特征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奥运军团在雅典奥运会的金牌榜上以32枚金牌的优异成绩占据了次席的位置,并首次超越俄罗斯。然而,中国奥运军团在雅典奥运会的真正位置,与其他竞技体育强国的距离,以及第29届奥运会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战略都将成为我们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以中国奥运军团在雅典奥运会取得的成绩参考近4届奥运会的得分分布状况及比较分析其他体育强国的实力,力求对中国竞技体育的奥运排名有一个清醒的定位。  相似文献   

15.
雅典奥运会对2008年北京奥运旅游开发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素梅 《体育学刊》2006,13(2):124-127
雅典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北京奥运提供了一些借鉴,但是,雅典奥运旅游的滑坡也给北京2008年奥运旅游的开发带来诸多思考。通过对雅典奥运旅游计划、组织、运作、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实际,对如何发展北京奥运旅游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6.
雅典奥运会给我们的两点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对我们准备4年后的北京奥运会,至少有这样两点启示,一是“人文奥运”主题的挖掘;二是奥运成败这笔经济帐怎样算。  相似文献   

17.
奥运城市雅典发展旅游经验及对北京奥运后旅游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奥运会举办城市雅典发展旅游的经验进行研究,总结出雅典发展旅游的策略及其经验,找出雅典发展旅游的得与失,旨在理性借鉴和汲取雅典发展旅游成败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主办城市北京旅游资源的实际,提出奥运会后城市发展旅游的战略,提升北京奥运会后城市发展旅游效益的最大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论新奥运周期世界女子体操发展的格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翁家银 《体育科研》2006,27(2):71-73
以雅典奥运会及其之前的世锦赛为资料,对世界女子体操发展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女子团体是“罗美争雄”;个人全能比赛的偶然性较大,美国和欧洲女子实力出众; 罗、俄等欧洲国家在女子自由体操和跳马,美国和中国在平衡木和高低杠上略占上风。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男篮在北京奥运会与雅典奥运会的得分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以及与北京奥运会对手的得分能力和得分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男篮的整体得分能力比雅典奥运会取得了较大进步,尤其是2分球的命中率提高幅度最大,但与世界强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后卫的得分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前锋得分方式单一,得分能力最低;中锋依旧强大,得分能力最强;快攻得分较少。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全球奥运会电视收视状况进行分析,同时对我国近2届奥运会节目收视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2008北京奥运会电视转播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就北京奥运会电视市场开发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看法,以期能够勾勒出奥运会电视传播基本特征,探索奥运会电视报道工作的内在规律性,为做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电视报道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