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针对中国国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做出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战略决策。新农村建设档案32作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解决农村集体资产分配、土地承包、计划生育、经济纠纷仲裁等工作中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作用。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关乎农村稳定,关乎农业发展,关乎农民利益,关乎档案事业发展。近日,海伦市档案局对全市的22个乡镇、243个行政村的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2800多个县、4万多个乡镇、60多万个行政村,这是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的基本概况。为此,新时期党中央提出了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而新农村建设其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如何将档案为三农服务落实到实处。不可否认,受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因素影响,目前一些乡镇和相当数量的行政村档案工作还处于初级状态,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许多行政村的档案工作尚未建立,  相似文献   

3.
缙云县     
近期,为加强对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管理,提高农村档案工作整体水平,县档案局从“三到位”入手深化新农村档案工作:一是任务部署早到位。县档案局结合去年的工作经验、方法开展新农村档案建设,将档案工作与新农村建设任务相挂钩。二是调查摸底走到位。由局分管领导带队深入各乡镇和各行政村开展摸底调查,了解每个创建对象的实际情况。三是业务指导跟到位。在做好任务部署和调查走访的同时,通过上门指导培训、全程业务跟踪服务等方式跟进各村的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4.
杭州市萧山区现有22个镇、4个街道、411个行政村.近年来,萧山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上级档案部门的指导下,围绕"提升农业、建设农村、保障农民"这一主题,积极创新理念,创新方法,运用载体,强力推进,基本建立起新农村建设档案资源体系,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村级档案工作是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基础。村级档案是行政村历史和发展的真实记录,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行政村各项工作的基本面貌及农民生产生活的情况,是做好村级各项工作不可缺少的基础材料,对于保障村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关乎农业发展、农村改革、农民切身利益的行政村档案及档案工作也迅速进入我国各级档案部门的工作视野,成为档案部门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什么是行政村档案?行政村档案与其他档案相比,又有何特殊性呢?以下,笔者仅就这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上海档案工作》2009,(3):18-19
青浦区现有11个镇(街道),其中镇8个,街道3个;187个行政村。2006年末,农村从业人员总量为40.25万人(区第二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一、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现状目前各行政村都有兼职的档案人员,一般由村里的党支部委员、妇女干部兼任。各村都建有档案室,大部分为独立的档案室。每年的归档情况比较正常,归档的材料中属于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有:  相似文献   

8.
正为全面提升扬州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更好地服务"三农"工作,扩大邗江区创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的典型示范效应,2013年,扬州市档案局在全市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服务年"活动,制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五年规划。作为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全市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方式,共完成了15个乡镇、220个行政村、18个财政所、6个农经站、1个国土分局、3个工商分局的档案规范化建设任务,超越了原定目标,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常州市金坛区(2015年撤市改区)行政村(含涉农社区)档案工作坚持长效管理,不断提升档案工作水平,努力与行政村各项事业同步发展,先后有7个村被评为金坛区“民生档案服务民生”专项活动先进集体、14个行政村被评为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村.截至2017年底,全区行政村档案工作有省五星级1个、省四星级1个、省三星级44个、省二星级31个.2018年全区剩下24个行政村档案工作计划创成省二星级以上.行政村档案的规范管理,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更得到了基层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0.
宜都市位于鄂西南长江清江交汇处,素有“楚蜀咽喉”、“鄂西门户”、“三峡门城”之称。全市辖1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个管委会,123个行政村,2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9.4万。近年来,宜都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与全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同步规划和蚨拖,实现了档案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事业同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档案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近年来,特别是2006年全省档案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召开以来,浙江省各级档案部门根据中央、省委部署和国家档案局有关要求,大力实施“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省已有4693个行政村安装使用了浙江省档案局免费提供的行政村档案管理软件,近两年各县(市、区)档案部门面向农村举办档案信息化培训60余次,培训农村档案信息化5300多人次。各地档案部门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多形式、  相似文献   

12.
王兆刚 《档案与建设》2007,(12):52-53,44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档案工作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尤其是如何加强行政村的档案工作,值得我们档案部门去深思和探索。 近年来,我县对如何开展行政村档案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1999年,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县农村档案工作的意见》,树立全县行政村建档工作两步走的工作目标:第一步,1999年到2000年,大的乡镇3~4个行政村、小的乡镇1~2个行政村开展建档工作,并实现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依法保障档案工作更好地为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服务,省档案局开展依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专题调研。副局长于佩常带领法制处、经科处的同志深入到大庆、鸡西和牡丹江三个市所辖的龙凤区、肇州县、鸡冠区、密山市、海林市和宁安市6个县区、8个乡(镇)、29个行政村进行依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情况调研。调研组深入到乡(镇)村档案室,现场查阅档案,与乡(镇)村领导和档案人员座谈,听取各级政府领导和有关人员对依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档案工作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应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从以往看,档案工作为“三农”服务已取得一定成效近年来,各级档案部门开展了大量的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应该说档案工作为“三农”服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第一,乡(镇)村两级普遍开展了档案工作。以鹤岗为例,全市两县(绥滨、萝北)一区(东山)共计有21个乡(镇),214个行政村。其中村级建档率已经达到了100%,村级标准化档案室已达到81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1/3…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提升行政村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近日,济南市档案局以推广市中区档案局“四步工作法”为主要内容,在该区十六里河办事处召开了加强行政村档案工作现场观摩会。  相似文献   

16.
6月13日省档案局副局长伊爱华,在齐齐哈尔市档案局副局长崔晓芳、省档案局馆室处、经科处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到克山县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开展情况。克山县主管档案工作的孙凤玲副县长、县档案局的领导及有关同志汇报会了克山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档案是全党、全国人民各方面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而村级档案工作反映了行政村不同时期各项工作和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面貌,是村级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形成的大量档案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开创我市农村档案工作新局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服务,我们于2008年10月下旬组织人员对农村民生档案工作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调查以农村乡(镇)、村为对象,内容涉及乡(镇)、村基本情况、民生档案种类及数量、形成及保管利用等方面情况。调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档案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村级档案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的基础。行政村是党在农村最基层一级的村民自治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四川档案》2010,(2):17-17
一、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初见成效 (一)行政村建档工作取得可喜成就。90年代中后期,达州市档案部门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在抓好涉农部门、乡镇机关、乡镇基层站所档案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行政村建档工作。截止2005年,全市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级建档。随着乡镇机构改革,实行村财乡管,大多数行政村的财务会计档案已由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办公室)集中统一管理和提供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