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在中小学设置研究性课程以后,研究性课程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本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住出发。提出研究性课程要在中小学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必须改变教师的观念,而新型教师的培养又依赖于师范院校。因此,研究性学习对师范院校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2.
研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不管是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一门课程,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为基础教育输送师资的师范院校应重视研究性学习,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师范院校课堂,本文略谈了师范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并就研究性学习在高师院校的开展谈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3.
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构建教师教育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了对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全面突破,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基础教育教师转换角色意识,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式并且不断自我发展,教师教育应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建立新的模式,其要义有三;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合作进行教师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教师培养综合化。  相似文献   

4.
当今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挑战,新课程中强调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分科和综合课程,而高中则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这就要求我们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才能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研究性学习能有效体现新课程的功能.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课程形态,又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师范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既是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回应,也是解决师范院校现存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必须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观念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先导,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有什么样的教学。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普及,研究性学习正逐渐成为中小学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和热点。研究性学习是现代社会迅速发展变化在教育教学上的体现,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它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个性解放,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地位研究性学习是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开放性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首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可谓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的出现,使课程设置呈现多元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色彩,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它的确立,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重要的是标志着现代课程观念的形成。它给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习方式等带来新的变革。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推进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一、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9.
2001年7月我国各科新课程标准陆续出台,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实施阶段。教学观念的转变是课程改革能够顺利实施的保证。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学观念的更新决定了教学方式的转变。“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中小学教师将面临一系列历史性的教学观念上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新课程需要以下教学观念:1.整合教学与课程;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作为一名普通中小学教师,尤其是过去经验丰富  相似文献   

10.
现在,随着国家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展开,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在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中,在教学中研究型学习的渗透逐渐成为改革中的热点.在初中数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被动式学习提出来的,符合现代教育观,也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研究性学习能否顺利展开,首先就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然后通过有效途径在初中教学中位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本文基于在初中数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探讨了通过有效途径来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实施,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培养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1.
蒋振远 《山东教育》2002,(35):13-14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生长点和突破口:研究性学习所反映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希望之路。要实施好研究性学习,必须正确处理五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学科课程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关系。认真搞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 研究性学习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还没有生成使其发展的丰厚土壤。现在我们大多数中小学使用的学科课程是实验过渡教材。学科课程各年级内容具体固定,时间统一安排,进度统一要求,师生有本可循:研究性学习课程则不然。各年级内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要培养这方面的师资,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在师范院校开设研究性课程,而师范院校得天独厚的师资、丰富的课程资源为研究性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在高师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有利于高师的课程改革,更有利于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合格师资。在分析制约师范生研究性学习顺利开展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在教学观念、支持保障系统等方面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4.
2001年7月我国各科新课程标准陆续出台,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实施阶段.教学观念的转变是课程改革能够顺利实施的保证.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学观念的更新决定了教学方式的转变."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中小学教师将面临一系列历史性的教学观念上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新课程需要以下教学观念:1.整合教学与课程;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要培养这方面的师资,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在师范院校开设研究性课程,而师范院校得天独厚的师资、丰富的课程资源为研究性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顶岗实习生在农村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必然会迅速提升其教学实践水平。随着改革的推进,农村本土教师、农村教育硕士和顶岗实习生形成农村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在农村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保障。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农村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专业发展中,需要转变农村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观念。基于农村课程资源的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实施可以丰富、活化农村学习共同体对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理解,从而改变农村学生的单一学习结构。在农村实施研究性学习方式有不同的途径,可以采用多样的活动类型。  相似文献   

17.
乌蒙地区师范院校数学系是培养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摇篮.迫切要求信息化时代下数学系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跟得上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中小学数学教学理论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数学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扩大试验阶段,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师范院校应该与时俱进,主动应对,努力为这次改革服务,培养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新型教师。针对新课程中改革力度较大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师范院校体育教学应该作出积极的应对。■一、深化认识,更新观念。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决定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师范学校体育主动应对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首要一环,就是必须更新体育教师的课程理念。要抛弃落后的传统体育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的内涵。传统的学校体育在健康观、学生观、发展观上都存在…  相似文献   

19.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与数学知识有联系的研究专题(课题、主题),以数学的眼光、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式。在高中阶段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为了适应当前中学课程改革中产生的研究性课程教学的需要,而且更重要的是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一)作为实施者,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理论水平。1.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变“教学…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普及,研究性学习正逐渐成为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和热点,是现代社会迅速发展变化在教育教学上的体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地位,是研究性学习顺利开展的思想前提;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可以为研究性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合理与否,关系到研究性学习能否切实有效地开展;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是研究性学习得以推广和深化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