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这两年,"汉字热潮袭遍海峡两岸",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代表的各种文化娱乐赛事,带动了全民动手写汉字的热潮。这样的比赛,展示了汉字书写的魅力,使更多的人意识到,大数据时代虽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节奏,改变了我们使用汉字的方式,但我们却不能忘记弘扬和传承汉字文化,化解"汉字书写危机"。相对于"益智"这个表面的原因,节目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也许才是其获得高收视率的原因所在。汉字和词语作为一篇文章的组成部分,地位和作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在于如何培养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创新型教师,而要全面地回答这个问题当然是本文力难胜任的,因此,在这里只想谈谈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即发展辩证思维对于创新型师资的意义。我们不妨先来思考几个问题:为什么相当多的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不能克服在取得了一定进步之后总是徘徊不前的“高原现象”?为什么许多教师不能遵循“教学相长”的规律而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却终于成为苦不堪言的教书匠?为什么一些学历颇高的教育工作者未能出类拔萃,而原学历只是中学的钱梦龙和魏书生却成了…  相似文献   

3.
<正>这两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档形式简单却引人注目的节目,在中国大地上风靡,吸引了无数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眼球,"汉字热潮袭遍海峡两岸",这档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代表的各种文化娱乐赛事,带动了全民动手写汉字的热潮,这样的比赛,展示了汉字书写的魅力,使书写汉字的良好习惯引起全民关注,使更多的人意识到,大数据时代虽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节奏,改变了我们使用汉字的方式,但我们却不能忘记弘扬和传承汉字文化,化解"汉字书写危机"。相对于  相似文献   

4.
危机·提笔忘字成常态 被一只"懒蛤蟆"打败 在《中国汉字听写大全》《汉字英雄》这两档汉字听写节目中,一些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率很高的词却难住了参赛选手和电视观众.如"癞蛤蟆"一词可谓妇孺皆知,几乎不会有人念错,可是却只有30%的人在听写大会上写对了这3个字;"间歇"这个词在生活中很常用,但听写错误率竟高达40%.而更多的,如"貔貅""簸箕""桀纣""甄嬛""挑衅""犒赏""东施效颦""一瘸一拐""瓮中捉鳖"等稍显复杂的词,能写出的人就更少了.  相似文献   

5.
自2013年8月以来,有一个新生事物生如夏花般灿烂,又如飓风般席卷全国,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茶余饭后无不以此为谈资。它便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经诞生,即受到观众的热捧,收视率一路飘红,它何以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呢?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子产品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它们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便利,另一方面也导致人们写好汉字的意识逐渐淡薄。记得有一次,我劝诫班上一名同学说:“你的字写得别人都没法认,如果以后找工作需要写简历或者求职信,那怎么行?”谁知那个同学淡定地说:“我打印出来不就行了?”我听了,一时无语。正因为用电脑打字方便、快捷、高效,所以现代社会人们提笔忘字、频写错字、写不好字、不会写字、不想写字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久而久之,人们书写汉字的能力逐渐削弱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应运而生,的确是非常有必要、有意义的。其次,它唤醒了国人心中影影绰绰的文化危机感。现在的年轻人在学校学了十几年的英语,生活中吃着洋快餐,穿着洋品牌,看着洋电影,这种现象着实让每一个有文化担当的中国人感到痛心不已。因此,汉字听写大会的出炉,唤醒了国人对于中华文化的自我拯救意识,其文化价值远远高于娱乐价值。再次,从更深层次来看,语言文字从来都不仅仅是联络沟通的工具,它承载着更重要的使命。在关键的时候,在非常时期,它往往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们紧密团结的纽带,能够焕发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正所谓“民族的未雨绸缪”吧。  相似文献   

6.
怎样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巧识汉字山西韵小丽汉字是由一笔一画构成的方块字,汉字的基本笔画只有八种,派生的二十多种,一共三十多种,但字数却有几万个。这几万汉字是怎样由有限的笔画搭配成的呢?这就涉及到造字法。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把古代的造字法归纳成...  相似文献   

7.
脑筋弯弯绕     
高素菊 《初中生》2007,(4):56-56,62
今年这个村落的农民们运用了现代新技术,却没有收获到一只苹果。为什么?  相似文献   

8.
真情问候     
“你们吃饭了吗?”这是一句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话,可是它却成了我每天上班来向学生问的第一个问题。也许有人会问了:一个专门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为什么总会问这些幼稚的问题,也太无聊了吧?可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幼稚无聊的问话让我真正融人到我的这班学生们之中。  相似文献   

9.
王红艳 《山东教育》2002,(14):53-56
每次迎接新班级,我总要在第一节语文课上问这个问题:“喜欢诗歌吗?”也每次总会有如林的手臂举在我眼前,让我欣喜,让我觉得诗歌并没有离我们远去。的确,朝阳般的生命,使他们拥有了对诗歌得天独厚的感性认识,这火一般的青春、花一样的年华,是应该由诗来陪伴的。然而,当诗歌伴着改革的脚步走进高考试卷中的时候,我们众多的考生却紧紧地皱起了眉头———本来非常喜爱的诗歌竟成了他们顺利通过高考的拦路虎!为什么呢?为什么喜爱诗歌却难以准确地解读诗歌呢?原因其实也很明显,我们的学生纵然有着对诗歌的喜爱,这喜爱却更多的来自…  相似文献   

10.
武宏伟 《师道》2008,(6):48-49
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最初的几年里,他们所干的事情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他们的经历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为什么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们却具有了不同的能力呢?一些快要退休的老教师,他们在教育教学的神圣岗位上干了一辈子,他们所干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他们的经历也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为什么到头来有的成了“教书将”,有的却成了“教书匠”呢?  相似文献   

11.
陈吕翔 《广西教育》2013,(48):32-33
近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下简称“汉字听写大会”)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没有大牌明星,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只有安安静静的书写。这档节目自8月份开播以来,观众的关注度持续攀升,掀起了一场汉字听写热潮。据央视统计,“汉字听写大会”播出后,同时段收视率飙升4倍,微博话题登上热门榜,点击突破18万,百度搜索高达42万,演绎了一场不折不扣的“汉字听写”狂欢。  相似文献   

12.
吕尚云 《山东教育》2008,(10):56-56
有一段时间,我隐入了人生的低谷,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质疑,总觉得这社会有着太多的不分:为什么付出得不到回报?为什么实干倒成了“傻子”?为什么兢兢业业却得不到相应的理解与尊重?  相似文献   

13.
黑白日记     
采访手记:毒品对我们健康的人来说是一个遥远的概念,它与我们阳光下的幸福生活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伴随毒品的总是不为人知的黑暗、绝望与贪婪。为什么有人明知吸毒有害却还是成了“瘾君子”?为什么有人戒毒多次却还是摆脱不了毒魔的控制?为什么吸了毒就变得毫无人性,丝毫不顾及自己给家庭带来的伤害?带着种种困惑,4月12日,记者一行三人来到山西省戒毒劳教所,零距离接触戒毒人员。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0月,网络上出现了一段点击率相当高的视频。许多网友看了这段视频之后,在贴吧里留言。有指责、有唾弃。一时之间,“暴力”二字与职校学生联系紧密起来。这个看似不应该与学生联系在一起的词语。却在这个时候。让更多人开始关注校园暴力给教育蒙上的阴影。学生在学校里到底学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会做出常人难以理解的事情?如果老师和家长在看了这段视频之后,将会作何感想?  相似文献   

15.
诺亚舟优学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暑假已经播到了第二季,而且依然火爆。这究竟是一档怎样的节目呢?《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国电教行业龙头企业诺亚舟优学派联手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于2013年推出的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大会邀请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在内地受教育的港澳台学生160人,组成32支代表队.以独特竞赛形式构成多场紧张精彩的晋级竞赛框架.制作成每期时长为120分钟的13期电视节目,在CCTV-综合频道、CCTV-科教频道周五晚8点并机首播,每期节目在上述两个频道的重播,目前已经超过6次。  相似文献   

16.
<正>继全国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后,中小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相继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写字活动,诸如全旗师生汉字听写比赛、写字教学课题研究、写字教学观摩课、师生书法比赛等。一时间掀起了校园"汉字热"。师生们不仅和教材中的词语成了"朋友",而且与生活相关的一些生僻词语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活动课、自习课、茶余饭后,准备参赛的师生习之、练之,忙得不亦乐乎。可活动过后,不知是否有人能够静下心来思考:建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失意的年轻人去拜见一位大师,他对大师说:“大师,这个世界实在太不公平了,为什么别人总是那么幸运,而我总是那么倒霉?为什么别人拥有崇高的地位,而我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为什么别人拥有数之不尽的财富,而我却一无所有?为什么别人都能找到幸福的爱情,而我却孑然一身……大师,请您告诉我,  相似文献   

18.
不少同学对解决现代文阅读问题心存疑问:为什么我在答题时考虑了那么多,却一分都得不到?为什么我答题的要点都是对的,却往往被老师扣了分?读懂文章固然重要,但是,在读懂了文章之后,采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述也同样重要。如果你在答题时掌握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技巧,相信你的阅读水平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内容概括类——要素在心,全面有序  相似文献   

19.
汉字听写大赛这个活动想必现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也是它的忠实粉丝。可没想到,它会在我们学校开展起来了。初赛时,每个同学都要参加,我既紧张又兴奋。老师报着,同学们听写着。写着写着,我感觉到空气中仿佛弥漫着一股火药味,班里几个语文尖子暗中追赶,似乎要拼个你死我活,我也是其中之一。我心想:要是我这次连初赛都过不了,岂不是被人笑话死!  相似文献   

20.
<正>你还记得你学过的最难写的字是什么吗?你现在还能很顺利地写出来吗?央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暑期在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播出。科教频道总监金越介绍,"这不是一个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