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赛珍珠(Pearl S.Buck),美国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出生三个月便被父母带到中国,前后在中国生活了40年.她一直宣称汉语是她的母语,中国是她的第二祖国.她自己曾说:"我一生到老,从童稚到少女到成年,都属于中国."史学家James Thomson称她为"自十三世纪马克.波罗以来最有影响的记录中国社会的西方作家."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她葬礼悼词中称她是"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一位敏感而富于同情心的人."  相似文献   

2.
贾文娟 《科教文汇》2007,(4S):180-180
赛珍珠(Pearl S.Buck),美国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出生三个月便被父母带到中国,前后在中国生活了40年。她一直宣称汉语是她的母语,中国是她的第二祖国。她自己曾说:“我一生到老,从童稚到少女到成年,都属于中国。”史学家James Thomson称她为“自十三世纪马克.波罗以来最有影响的记录中国社会的西方作家。”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她葬礼悼词中称她是“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一位敏感而富于同情心的人。”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美国老太太走进一家日杂店购物,她对日杂店老板说,她已经12年没来购物了,原因是12年前的一天,她在这里购物时,一个店员对她冷若冰霜,态度粗鲁.  相似文献   

4.
周有恒 《知识窗》2001,(3):38-39
在世界环保领域,有这样一位科学家出身的女作家,她生前颇遭非议,毁誉参半;死后却声名鹊起,遐迩闻名.她出版了一本名为&;lt;寂静的春天&;gt;的著作,在近40年后被视为全球性环境保护、绿色和平运动开始的标志,还被列为20世纪世界重大事件之一.此人就是被誉为“世界第一位环保女斗士“的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莱切尔&;#183;卡森(Rachel Carson).……  相似文献   

5.
《科学生活》2014,(7):50-52
“起床!起床!快去洗脸,快去刷牙……”这是一段名为《妈妈之歌》的歌词,曾在国外网站被疯狂点播。创作并演唱《妈妈之歌》的是美国喜剧女演员安妮塔.兰弗洛。48岁的她是3个孩子的母亲,一次灵光乍现,她将自己催促儿女的话写成了歌曲。整首歌只听到一位母亲急切的、不容置疑的催促声“快点啊,快点啊,不然就来不及了!”  相似文献   

6.
马文会 《世界发明》2002,25(1):40-41
提起DNA的发现,人们就会想起克里克和沃森。然而至少还有一位科学家应该永远被人记住,她就是弗兰克林,一位带有悲剧色彩的天才女科学家。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从美国书商诺曼收藏的私人信件证实,弗兰克林对DNA的发现居功甚伟。这位才华横溢、英年早逝的女科学家不应该被公众和历史遗忘。  相似文献   

7.
2005年初夏的一天,维多利亚·贝特曼在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学院接受了探究婴儿如何思维的测试。她出生才6个月,金发碧眼,像大多数同龄婴儿一样逗人喜爱。当她被安置在一张高背椅  相似文献   

8.
正不久前,一篇名为《最终我坐着轮椅被推出了首都国际机场》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文章的作者是一位生活在美国西雅图的中国留学生,她以日记的形式记述了自己吸食笑气的经过。起初,她出于好奇尝试了笑气,慢慢沉迷于此,无法自拔。她的身体机能逐渐崩塌:大小便失禁,脑神经受损,出现痴呆、健忘,甚至产生幻觉等症状。最终,她无法完成学业,不得不坐着轮椅返回祖国。笑气究竟是何方"妖孽",导致吸食者最终落得这样的下场呢?  相似文献   

9.
太阳有主了     
《科学与文化》2011,(2):43-43
经过数十亿年时光,太阳终于有了“主人”。一位西班牙女子向当地一位公证人注册,将太阳登记为她的财产,所有使用太阳的人都必须付费给她。而美国前副总统戈尔闻讯将她告入法庭,要她为全球变暖负责。  相似文献   

10.
苏千雪 《知识窗》2006,(7):18-19
瑞贝卡·布伦特是美国费城一个平平常常的9岁女孩,在她活着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举,然而,当因车祸不幸丧生后,却通过另一种特殊的方式获得了再生:她的器官被分别捐赠给了全世界8个国家的8个陌生人!她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捐献人体器官最多的人.  相似文献   

11.
谈判     
流沙 《知识窗》2010,(10):27-27
为了约见一位投资商,她从美国纽约乘航班赶赴新加坡,她花在路上的时间是十几个小时,而约定的见面时间只有15分钟。投资商只有清晨有空,约谈安排在早餐时间。他来了,一个中年男人,目不斜视地坐在新加坡万豪酒店的西餐桌旁,端着咖啡杯,咖啡的幽香溢漫开来。  相似文献   

12.
正1692年,在今天美国波士顿东北部的塞勒姆镇发生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恐怖屠杀,20多人被残忍地杀害,200多人被逮捕监禁,这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冤案之一。小小的镇子究竟发生了什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残忍又混乱的局面?天刚刚破晓,火把的光亮仍然十分耀眼。在今天美国波士顿东北部塞勒姆镇一块开阔的场地上,聚集了许多小镇的居民。一位叫做布里吉·毕肖普的妇人被火把的光亮团团围住。她双腿瑟瑟发抖,双手被捆住,在身后人员的催促中无奈地缓缓爬上了梯子。套  相似文献   

13.
旁观者效应     
1964年3月,在纽约的克尤公园发生了一起震惊全美的谋杀案。一位年轻的酒吧女经理在凌晨3点回家的途中,被一不相识的男性杀人狂杀死。这名男子作案时间长达半个小时,当时,住在公园附近公寓里的住户中有38人看到或听到女经理被刺的情况和反复的呼叫声,但没有一个人下来救她,也没有一个人及时打电话报警。事后,美国大小媒体同声谴责纽约人的异化与冷漠。然而,两位年轻的心理学家——巴利与拉塔内并没有认  相似文献   

14.
乐翻天     
《科学与文化》2010,(1):32-33
离婚“有理” 1、美国犹他州普莱士有一男子诉请法院判决他和妻子离婚,理由是“她在我们床头上方的墙上,挂了她4个前夫的照片”。 2、新墨西哥州罗文市一位妻子向法院诉请离婚,理由是行伍出身的丈夫“要我称他为‘上校’,而且每次看到他都得向他敬礼”。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南部密西西比州的杰克逊市居住着一位80多岁的老人。虽然受过伤的背限制了她曾经喜爱的外出旅行,但在这所一人独住的古老的大房子里她依然是位热情好客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兰迪·奥斯舒尔是一位典型的美国妇女,所以她也有美国女子的两大嗜好:打电话和扔东西.几年前,当她一边开车一边打手机时突然掉线了,气得她差点把电话扔出车窗外.当时她就想,如果有一次性手机就好了.没想到几年后这个念头还真实现了.  相似文献   

17.
性别的困惑     
闫冠男 《百科知识》2013,(18):33-34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一位叫凯瑟琳的小女孩从2岁开始便声称自己实际是个小男孩,由于她强烈而持续的坚持,加上心理医生的诊断,其父母在她5岁时同意将其变性为男孩。起初,凯瑟琳的父母以为她只是有些男孩子气,随着凯瑟琳连年不断的坚持与哭诉,他们带她去  相似文献   

18.
她是一位继母,也是一位母亲。她精心养育了别人的两个儿子,也拉扯大了自己的三个儿女。可当她风烛残年的时候,她亲生的两个女儿相继去世。儿子无业,她倾心养育的继子们也与她断绝来往。她的心在淌血。也手持诉状要将继子们告上法庭,但当她迈进法院的那一刻,颤抖着双手犹豫了……  相似文献   

19.
丽诺是一位举止优雅、严谨自律的中年女性,但是在1968年一个美丽的清晨,她的生活信念被击碎了。那天,她要到法庭担任陪审员,她特地起了个大早,细细装扮自己,直到满意后,方才驾车前往法院。当她在法院附近停稳车,穿越十字路口时,一名警察走向她并训起来:“这么一大早就喝酒,你不觉得丢人吗?”  相似文献   

20.
美国有一位外貌丑陋却口碑极佳的女律师,她的名字叫科尔。在法庭上,她的容貌常会引起众人的惊讶甚至恐惧。但是,她却以渊博的学识和言辞犀利的口才,为无数当事人打赢了官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