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7 毫秒
1.
摘要:在当代西方工业社会,随着技术理性的不断高涨及消费已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的同时,意识形态范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对此提出了一系列的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但其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有本质的区别。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通过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其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虚假性,具有革命性和实践性的特质。从阐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出发,论述了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以及弗洛姆、马尔库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在比较的基础上揭示了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理论的实质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西方工业社会,随着技术理性的不断高涨及消费已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的同时,意识形态范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对此提出了一系列的文化一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但其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有本质的区别.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通过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其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虚假性,具有革命性和实践性的特质.从阐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出发,论述了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以及弗洛姆、马尔库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在比较的基础上揭示了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理论的实质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3.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理解马克思批判性意识形态观的重要文本。只有在文本解读中,我们才能完整地把握马克思批判性意识形态观的形成、内涵及其转变。在《形态》写作前,通过对已有理论成果的借鉴和政治实践的深入,马克思的批判性立场已经形成。在《形态》文本中,马克思重点批判了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及其"统治阶级维护意识"的实质。但因为《形态》的重大缺席,意识形态的内涵开始出现从批判性到描述性、从否定性到肯定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法兰克福学派对科技进步过程中的意识形态危害进行了积极批判。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都对科技意识形态的危害进行了深入剖析。马尔库塞认为科技意识形态化去除了双向度,造成对人的压抑、奴役,社会的极权化。哈贝马斯认为科技的危害在于生活世界殖民化,人的实践兴趣降低,科技管理代替了民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站在现代性的门槛上对现代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话语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批判。马克思通过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批判了以理性原则作为解释世界的根据的近代哲学;在哲学批判的基础上,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了批判,揭露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另外,马克思批判了对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关系进行研究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物役性经济。总之,马克思抛弃了纯粹哲学的态度,从实践出发,揭示实践的历史本质和批判本质,对现代性的总体状况进行了根本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苗泉竹  张强 《文教资料》2007,38(10):126-128
本文概括了人们批判意识形态虚假性的两种思路,分析了马克思对意识形态虚假性批判的思想。马克思把无产阶级的行动和价值作为思想和行动的标准,认为只有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实践活动才能摧毁以“虚假性”为其特征的意识形态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马克思的批判视角和思路使这种批判成为现实中有生命力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马尔库塞作为西方社会的批判者,以其独到的眼光看到了资产阶级不仅在物质领域占有统治地位,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资产阶级已把统治延伸到文化领域。由此,他把马克思的批判理论重心从经济、政治领域转移到大众文化、哲学、意识形态领域中,力图通过批判资产阶级的大众文化、意识形态、哲学的统治,以达到争取恢复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实现人的“普遍本质”的目的。我们在运用马尔库塞的理论考察我国文化时,应注意我国的国情和特殊的文化背景防止错误地运用其理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揭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特征,阐发了这种虚假性产生的客观原因、发展的现实机制、存在的真实意义,指明了意识形态的虚假与真实是由多种社会因素共同决定的,概括了意识形态的一般特征和基本规律,构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鲜明阶级性和科学性。作为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只有积极应对各种理论思潮的挑战,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汲取当代社会实践的新经验,才能实现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巩固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在对旧意识形态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的基本特色.在对"旧意识形态"的批判中,马克思主要针对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派、费尔巴哈、普鲁东等进行了批判,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有:关于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意识形态的本质及根源,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科学性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批判意识形态“虚假性”、“欺骗性”和研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和人类文化发展的载体的精神生产现象时揭示了“思想的生产与分配”的规律。列宁和葛兰西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不再一般地谈论意识形态虚假性,而是强调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及其实现战略。马克思、列宁及葛兰西在意识形态批判、建构过程中揭示的阶级社会和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尔库赛立足西方后工业社会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有新的观点和新的发展;能够根据他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提出全新的系统的社会批判理论,发起对包括前苏联社会主义社会在内的集权社会的有力批判,并企图努力通过新的革命理论最终实现人的解放。马尔库赛的哲学思想浸透着极丰富的人文意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有着多个理论来源,海德格尔的人本主义的哲学立场、黑格尔辩证法中包含的否定性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批判性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都对马尔库塞产生过重大影响。马尔库塞把几位哲学巨匠的思想融合在一起,最后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批判。  相似文献   

13.
审美形式论是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相反,马尔库塞认为,艺术的政治潜能在于艺术本身,即在审美形式本身。本从分析其对“审美形式”一词的特殊规定性入手,探讨马尔库塞对学艺术的倾向性和意识形态性的观点,并试图纠正学界的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14.
《单向度的人》是马尔库塞的一部受到读者广泛欢迎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尔库塞扩展了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些早期论点,通过对人性的关怀对发达工业社会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对发达工业社会压抑人性的揭露以及他对人的精神生活的关注,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且利用它来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也为后来人对社会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评马尔库塞的科技批判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尔库塞的科学技术批判理论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发达工业社会中现存科学技术的批判,一是对能导致未来自由社会的“新技术”的憧憬。这两部分在逻辑上是一致的,都是以技术的自主性观念作为理论基础的。马尔库塞在对现存科学技术的批判中把目光聚焦于其消极功能上,而对其积极功能存而不论,特别是将科学技术直接看作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显示了他的观点的偏颇性。马尔库塞建立的“新技术”,割断了与现存技术的联系,又不能给出实现的具体途径,因而难免不沦为一种乌托邦纪想。  相似文献   

16.
马尔库赛继承、发展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他的单向度的理论使他赢得了国际声誉。马尔库赛从社会现实、政治文化、哲学、思维逻辑、人的本能等诸多角度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他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是单向度、攻击性的、压抑性的病态社会,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是肯定性的而不是否定性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乌托邦式的解放和救赎之道。文章从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和解放逻辑三个层面对马尔库赛的批判理论进行分析梳理。  相似文献   

17.
对艺术的意识形态批判功能的强调一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家理论的核心所在。布莱希特和马尔库塞虽然针对不同的艺术形式阐述他们的思想,布莱希特力图在戏剧中打破这种常规的逻辑与秩序,马尔库塞则重视通过形式的作用超越社会性的积极意义。但从根本上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与通过一系列形式来对之予以超越,确是二者的相通之处。布莱希特所重视的大众的反思能力与马尔库塞所强调的幻想世界的内在化方式,都高度关注了主体,这种把主体作为重要维度的理论思想在当下应该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赫伯特·马尔库塞既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也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奠基者。他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理论,阐释了自然革命与自然解放的思想,揭示了技术异化、消费异化、劳动异化、社会异化、自然异化以及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构想了实现自然解放和社会解放的新型主体———新感性的人,提出了以“非暴力”手段来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张。马尔库塞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丰富了对自然、技术以及人的感性解放的认识,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