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后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请丞相诸葛亮来白帝城托孤。他对诸葛亮说:“如果阿斗(刘禅)能行,请您辅助他;如他不成才,请丞相自己主张。”诸葛亮涕泪满面地回答:“臣一定竭尽忠贞,辅佐幼主,直到生命的最后。”后来,刘禅即位,历史上称为后主。诸葛丞相统  相似文献   

2.
一架空刘禅。刘备死后,由于刘禅年幼,由诸葛亮执政。当刘禅长大成人后,诸葛亮理应把大权移交给刘禅。但诸葛亮没有这样干,而是把军政大权进一步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更派人监视后主的一举一动。令刘禅敢怒不敢言,刘禅想抢回大权,但满朝都是诸葛亮的亲信,只好信任宦官黄皓,造成千古遗憾。  相似文献   

3.
公元 2 2 6年 ,魏文帝曹丕病死 ,子曹睿即位为明帝。消息传到成都 ,诸葛亮认为北伐时机到来了 ,决定北伐 ,《出师表》是其出师北伐前写给后主刘禅的 ,这年为公元 2 2 7年。因为数年后他又上一表 ,为区别起见 ,称为前、后《出师表》。自古以来读者莫不感叹诸葛亮在其中表达出来的誓死伐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尽忠精神。古人云 :读《出师表》而不泣者 ,非人也。然而 ,众人却不知这前后《出师表》实乃诸葛亮心病的流露 !(刘备白帝托孤时曾对诸葛亮说 ,刘禅要是“不才” ,你可以“自为成都之主”。这话与其说是对诸葛亮的信任 ,不如说是…  相似文献   

4.
平常讲一个人如何地没出息,爱说:“此人是扶不起的阿斗。”阿斗,指刘禅,其实据史料记载,刘禅的天资极高,早年还干过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是为什么到后来即成了“扶不起的阿斗”呢?这其实是诸葛亮的失策啊!孔明一生尽忠为汉,九出祁山,七擒孟获,总握西蜀兵政大权,恨不得什么事情都亲自照顾一下,这样刘禅在他面前,反而显得无事可做。也确实如此,诸葛亮只要他管好后宫之事,朝政大事样样替他管了,要他操什么心?所以刘禅渐渐懒了起来,无事可管,只好对身边的太监发发牢骚。久而久之,他也就变成了后来的那副模样。诸葛亮什么…  相似文献   

5.
【说明】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是反映诸葛亮思想的重要文章。写于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公元227年),当时诸葛亮驻军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县),准备北伐,在出师前给刘禅写了这“表”(奏疏)。原无篇名,篇名是后人加的。因为据说建兴六年诸葛亮在另一次出师时又曾上过一表,所以又将本篇称为《前出师表》。  相似文献   

6.
定军山在三国历史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定军山的军事地理位置特殊;蜀、魏定军山之战意义深远;诸葛亮八年北伐屯兵定军山下,留下了丰富的古迹文物;诸葛亮遗命“死后葬汉中定军山”,后主刘禅又下诏“近墓立庙”为诸葛亮在定军山下修建了“天下第一武侯祠”;定军山将永远是在画历史文化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7.
蜀国损失了大将关羽之后,刘备的病也非常严重了,于是他在白帝城把孩子托付给了诸葛亮。我死了之后,先生一定要替我照顾好我的孩子阿斗(刘禅小名)。如果他实在不成器,你就自己代替他当皇帝吧!刘备死后,诸葛亮回到成都,辅佐刘禅即位,历史上称刘禅为蜀汉后主。诸葛亮全心全意辅佐刘禅。几年后,他率军平定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后,决定北伐。北伐第一次关键性战役—街亭争夺战哈哈哈哈!请您放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就是用来形容我的吗?通过这次竞赛,我宣布马谡同志取得了最高分99.9分,因此,参加本次战役的大军由马谡同志带领。丞相英明!哈哈!…  相似文献   

8.
假如后主刘禅不是一个先天不足的阿斗,那么在出师北伐之际,诸葛亮也许就不会劳神费力的奏请《出师表》了。正是由于刘禅的先天不足等原因,诸葛亮才放心不下,特地呈奏《出师表》,以便后主刘禅照表行事,方才  相似文献   

9.
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公元207年,势单力弱的刘备“三顾草庐”,诸葛亮就为他提出了预见三分鼎立而后统一全国的《隆中对》。以后十余年间,诸葛亮以其才智,协助刘备联吴抗曹,跨有荆益,建立蜀汉,并认真治理。从222年刘备夷陵战败,白帝讬孤,刘禅继位起,直到234年,诸葛亮“鞠躬尽瘁”,病死五丈  相似文献   

10.
三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受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辅佐刘备、刘禅父子建立蜀国,并力求完成统一中原大任而鞠躬尽瘁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而严于律己,注重家教的事情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1.
读罢《出师表》,掩卷深思,一位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仿佛就站在面前。《出师表》是诸葛亮分析时局、把握战机向蜀后主刘禅提出的出师攻魏的意见书。作者在表中反复劝诫刘禅要继承先主遗志,励精图治,严明法纪,以完成兴复汉室、统一中原的大业,表现了他伟大的抱负和忠于蜀汉的决心。诸葛亮知道,奖罚应该一致,否则人心不服。他写道:“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对于蜀国的人才,这位蜀相也很有了解:“侍中侍郎郭攸之……悉以咨之……有所广益。”对人才进行了广泛的推荐。这突出表现了他一心为国毫…  相似文献   

12.
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公元207年,势单力弱的刘备“三顾草庐”,诸葛亮就为他提出了预见三分鼎立而后统一全国的《隆中对》。以后十余年间,诸葛亮以其才智,协助刘备联吴抗曹,跨有荆益,建立蜀汉,并认真治理。从222年刘备夷陵战败,白帝讬孤,刘禅继位起,直到234年,诸葛亮“鞠躬尽瘁”,病死五丈原,“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对于诸葛亮的治蜀业绩,《三国志》作者陈寿评论说:  相似文献   

13.
诸葛亮 ( 1 81——— 2 3 4 ) ,字孔明 ,号称“卧龙” ,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 )人。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说他“亮少有逸群之才 ,英霸之气 ,身长八尺 ,容貌甚伟”。他先帮助刘备建立帝业 ,后又辅佐后主刘禅。曾试图“兴复汉室” ,完  相似文献   

14.
三国"中的后主刘禅(阿斗)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文学形象。他连上个厕所都要向诸葛亮报告请示的可笑又可悲的行为,充分表现了他没有主见、软弱无能的性格特征。有人认为阿斗之所以如此,全系被刘备摔了他那一下后变傻了。其实,刘禅不傻,"此间乐,不思蜀"的言谈表明他具备正常人趋乐避苦的生存本能。他的性格完全是由于后天的教养所致。我们知道,刘备临死前把刘禅托付结诸葛亮,诸葛亮为报知遇之恩,对刘禅关怀备至,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基本上"剥夺"了刘禅自己作决定的权力,所以才导致他以后失去了自理能力。历史发展到今天,"阿斗"…  相似文献   

15.
梅军 《学语文》2023,(2):94-96
《出师表》是义务教育九年级必读课目,从2001年至今,文中有一处标点经历了两次变化。这样的标点变动,使“深追先帝遗诏”的主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是“陛下”刘禅在追思先帝遗诏,还是“臣”诸葛亮在追思先帝遗诏?笔者从语境分析和公文写作两个方面得出结论:应当是诸葛亮在深追先帝遗诏。  相似文献   

16.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针对朝廷时弊对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一系列建议。文章总结了蜀汉得以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在于君王的“亲贤臣,远小人”,表达了作者誓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字字句句透出了诸葛亮一片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拳拳报国之心。当时,三国鼎立的形势已经形成。中原曹魏的实力最强,而蜀汉最弱。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建立巩固的统治地区。有了这样一个立足点后,诸葛亮一边亲自带兵征战中原,“兴复汉室”;另一方面又针对内政弊端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主张“开张圣听”、赏罚分明、谨慎…  相似文献   

17.
刘备在世时,诸葛亮在用人、用兵上谨小慎微,充分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刘备托孤后,孔明大权在握,人人不放心,事必躬亲,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连后主刘禅也不必烦“军国大事”,只管“吃喝玩乐”,  相似文献   

18.
析《出师表》的表达艺术教材研究JIAOCAIYANJIU湖北\宁胜初韩恩莲“表”是封建社会臣属对君主陈述事理的一种文体。《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亲率大军北驻汉中,临行伐魏之际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刘禅是昏庸无能之君。在此4年前,即公元224年,...  相似文献   

19.
《出师表》的教学要在传承中创新。文中的真情与忧思是解读的着力点。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一言一语,都是“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感情凝聚,文中所表露出来的忧国思国之情,既是诸葛亮对刘禅的言说,又是对自己的言说。诸葛亮以这种言说的方式,锤炼自己的认知,巩固自己的信念,兑现自己的承诺。解读《出师表》的真情与忧思对掌握文章主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乐不思蜀     
此语出自《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公元223年,三国时期蜀汉的创立者刘备病逝,他十六岁的儿子刘禅即位,称后主。刚即位时,在诸葛亮等人的辅佐下,尚能治理国家。诸葛亮等先后去世后,刘禅便昏庸无能,只知玩乐,终于在公元263年被魏国灭亡,刘禅投降成了俘虏。魏帝曹奂让刘禅到魏国都城洛阳居住,并封他为安乐公。刘禅对此非常知足,在异乡过着享乐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