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角形内角和”一节的教学目标是:记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中只有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的道理;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进行“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和“已知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求另一个锐角”的计算;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进行“三角形内角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为了讲清“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道理,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加以证明,归纳起来有以下六种方法.1.度量法.课前让每个学生剪出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几个三角形.教学时,指导每个学生实际度量各种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然后算出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的和是多少度,使学生从这些感性认识中明白:不论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均有“三角之和等于180°”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3.
【问题】一位教师试讲“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有一教学环节引起了听课教师的争议,其过程如下:教师出示三角形,询问:“这是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征?”当学生指出“这是三角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后,教师接着指出:同学们会度量角的度数吗?算一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于是学生拿出学具(三角形纸片和量角器),开始度量三角形的三内角分别是多少度,再计算三内角的和是多少。一会儿,教师开始请学习小组进行汇报,于是有的小组说:“我们经过度量、计算,发现三角形三内角的和是178度”;有的小组说:“我们的结论是181度”;有的小组说:“我们…  相似文献   

4.
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发现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某教师是这样进行的:第一步:先让学生量一量三角形上每个内角的度数,进而计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第二步:进行猜想: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吗?  相似文献   

5.
一位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化身为三兄弟,以三兄弟争吵的童话故事形式提出问题: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能都一样大吗?听到这个有趣的故事,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极大地激起,纷纷表示这样围不成一个三角形。  相似文献   

6.
执教“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为了让学生发现“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教师可谓是煞费苦心。教师先让学生计算三角尺上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得到180°,进而引发猜想: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纸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用量一量、拼一拼等方法验证猜想,最后再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加深对这一结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三角形内角和”(浙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特性、三边关系及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掌握和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数学结论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对三角形认识的深化,是进一步求出多边形内角和的基础,也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如何进行“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我们有了一些思考,并根据不同的目标设计了两个不同的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中,有意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出错,使其在受挫中“吃一堑”,在顿悟中“长一智”,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请看下面的教学实例: 〔实例一〕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规律后,教师拿出一个硬纸做的等腰三角形,问学生:“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接着沿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对折,使其成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三角形,继而追问:“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由于受三角形面积大小关系的迷惑,很肯定的答道:“90°!”抓住这一时机,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家狄欺多惠说:一个坏的教育家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育家是教人发现真理。本人就“发现法”教学作了如下尝试:一、从实践中发现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之前,首先让学生量一下自己用的一对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分别为45°、45°、90°与30°、60°、90°,其内角和均为180°。再让每一个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量出三个内角且算出内角和。这样同学们会发现不管什么样的三角形,内角和都等于180°,这样说得出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让学生完整地叙述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10.
对“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的研讨,焦点比较多地集中在“如何让学生探究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从几套新教材的编排看,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测量求和法;二是剪拼法(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这两种方法均贴近学生的思维水平,操作简单,结论直接,但缺点也同样明显:测量时会有误差,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未必正好是180度,这使得测量结果非但不能验证结论,相反却给学生以误导;剪拼时会破坏原有图形,不能很好地体现剪拼后的图形与原三角形间的联系与变化。  相似文献   

11.
付泽林 《云南教育》2002,(13):41-41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将“三角形内角和”由选学改为必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确立了“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知道‘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教学目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就不能简单地教给学生结论,而应着眼于让学生主动去发现规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据此,确立三项教学重点:1.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的含义;2.会用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3.比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规律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教…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时候,我按观察、实验、计算三步安排教学。一、观察。教师出示下面一组三角形,要求学生观察,先说出每个三角形的名称,再估计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多少度? (估不准不要紧)。二、实验。 1.剪拼:教师要求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一个钝角三角形,剪下它的三个内角,然后拼在一起,观察三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听了一节小学数学公开课“三角形的内角和”,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引起了我的注意。执教教师期望学生通过度量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便让每个学生随意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把各个角的度数加起来。然而,大部分学生测量的结果都不是180°。教师就通过投影展示少数学生测量结果是180°...  相似文献   

14.
<正>《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一课选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其学习目标为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让学生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考和探究的乐趣。根据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已然知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教师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笔者将以《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前后两次导入和探究过程的教学设计来谈谈对“教什么”“怎么教”这两个问题的理解和设计。  相似文献   

15.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课本上采用的是“拼”的方法,即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复习”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实验操作过程。当三个内角拼成平角(180°)时,原三角形刚好折成两个完全重合的长方形(如图):  相似文献   

16.
在进行“三角形内角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一些教师为了讲清“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道理,采用了各种不同的证明方法,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五种。 1、度量法通过具体度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发现对于若干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均有:同一个三角形的三内角度数之和等于180°。于是教师下结论说:“由此证明,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听一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一课(新世纪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教师让学生先猜测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大部分学生都能说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教材中,在教师的具体教学中,常采用一步步“进”的方法让学生去研究新问题、获得新知识。例如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这一结论后,我们会引导他们去计算“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和是多  相似文献   

19.
某地六年级数学统测中出现了以下两道有争议的题目:(1)填空:三角形中有两个内角都是65°,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2)判断:甲数比乙数多1/3,乙数就比甲数少1/3。( )评卷答案为:(1)等腰三角形;(2)“×”。结果引起任课教师们的争论。第(1)题的正确答案,除了“等腰三角形”以外,还可有“锐角三角形”。尽管命题者的意图是要求学生从三角形中的两个内角相等逆推到两内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因而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但是学生的解答另辟蹊径,从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出发,逆推到第三个角为50°,那么该三角形为锐角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8、79页例4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0~13题。【教学过程】一、提出猜想师: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哪些认识?生:三角形有3条边、3个顶点、3个角。师:这些角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它们都是三角形的“内角”。师:三角形有几个内角?你知道它们有什么关系吗?生:三角形有3个内角,我知道它们的内角和是1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