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以“经历”、“体验”、“探索”为标志的过程性目标.这些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的使用,规定了数学活动的内容、指向、目的和水平.《数学课程标准》对过程性目标的阐述蕴含在知识技能目标等四个总目标中,例如知识技能目标包括结果性目标和过程性目标.值得提出的是:  相似文献   

2.
数学概念是客观事物中数与形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是构建数学理论的基石,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逻辑基础,也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三维教学的目标更加全面,其中“知识与技能”摆在第一位,显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因此作为“双基”教学的核心的概念教学是重中之重了.  相似文献   

3.
课程教学目标必须适应新的教学改革。新的课程教学目标是由“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发展到“理知发展”的教学目标,新的课程教学目标不仅强调“智商”,而且更加重视“情商”。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智商”、“情商”在教学目标的整合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既是目标,又是载体。一方面它是数学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是使所有人获得终身学习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把以前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修订为四维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为什么新课程标准把“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也列人数学教学目标中呢?其实这样安排与提法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在我们的数学...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教学目标更加丰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出现使得数学教学目标更加全面,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但在数学教学中对于如何具体地落实“三维目标”,在策略与方法上我们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潘瑾 《数学教学》2009,(5):19-23
在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数学学习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又明确提出了高中数学教学应达到“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等具体要求.数学教学能否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怎样实现上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一 学习的准备与目标  本文根据美国大学考试协议会的《绿皮书》介绍美国普通高中学生的数学预备教育。首先概述学生有效地学习数学所必要的、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当发展的技能 ,亦即“基本学习技能”。然后揭示高中数学学习习得的独特的技能与知识。最后论述高中入学时学生必须知道的知识和应当准备的技能。(一 )发展“基本学习技能”所谓“基本学习技能”是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说听能力、数学思考能力、推理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运用电脑的能力。数学的独特性在于 ,它是“基本学习技能” ,同时又是“基础学科”。从历史上…  相似文献   

8.
吕美荣 《江苏教育》2004,(11B):25-25
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目标变得丰富了,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使得数学教学目标更加全面,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三维目标的关系可以形象地表述为:知识与技能既是数学教学目标,又是促进学生价值观念变化的重要载体,它是认知的花果;过程与方法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环节,是认知的杠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附属品,而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且与其它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的,它是认知的根本。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了落实三维目标的两条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科学始于问题。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同样具有这样特点,从它诞生起,就与“问题”有了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问题解决”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数学教育界继“新数学”运动和“回到基础”之后提出的主要口号.得到国际上的一致赞同。问题解决是数学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学习数学的目的.而且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数学学习中.问题解决能帮助巩固、拓展知识和技能,它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怎样的知识技能学习,才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我的回答是:进行问题解决的数学学习。因为知识,只有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思维,只有在学习和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数学课程标准》改变了过去数学教学只重视“知识与技能”单一的教学目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构建了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数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体系。作为数学教师,怎样适应这一变革,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呢?一、对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十分重视认知目标的达成,可以说“知识与技能”是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在一些数学教师心中,数学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首位的,智力、能力、兴趣、情感、态度等其它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次要的。因此,他们非常…  相似文献   

12.
夏广平 《物理教师》2010,31(8):11-12,16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突出科学探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要求上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与知识和技能同等重要的目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到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在这些数学知识中,极限的思想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它直接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揭示教材的“知识、技能”发生发展规律与其思维方向;二是引导学生探索数学活动的方法、步骤,获得对数学事实的体验.本文就如何制定课堂教学目标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4.
数学“双基”教学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传统.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它应当被赋予新的内涵.本文以广义知识观为基点,对数学技能的层次、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基本技能的内容及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将“解决问题”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和“情感与态度”并列起来,不再单独设置“应用题”教学,这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与原大纲下的最大不同。“解决问题”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对“解决问题”目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6.
刘宗宝 《考试周刊》2012,(55):59-60
“创景生成教学模式”是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数学学科特点与学生数学知识发展的规律,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改变目前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传统教学目标偏离.按照新课改要求建立的。其主要步骤是技术创景,发现问题合作学习.同化知识实践探索,内化创新展示成果,讨论交流灵感顺应.生成技能。它能有力地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强化“过程”目标的意义1.“过程”目标在传统教学中往往被忽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传统教学往往重视的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而对“过程”和“情感”两维目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习惯于传统教学的教师往往忽视“过程”目标,并疑惑“过程”不是行动的“终点”或“目的地”.怎么能作为目标呢?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双基”成了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和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任务,而“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被视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中的副产品《。数学课程标准》为了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明确把“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并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目标,并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首次提出了让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  相似文献   

19.
程郑 《四川教育》2004,(2):46-47
我们知道,《数学课程标准》改变了过去数学教学只重视“知识与技能”单一的教学目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构建了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数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体系。作为数学教师,怎样适应这一变革,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呢?  相似文献   

20.
在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实施另外两个目标的基础,它明确了“学什么”,提出了“学会”的要求;“过程与方法”目标则是组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过程的具体化,体现了获取“知识与技能”和建立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它明确了“怎样学”,追求达到“会学”的高目标和高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