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全球商业电视典范的美国电视界,制造了无数电视奇迹。发端于广播肥皂剧的美国日间肥皂剧,虽然从它登上电视屏幕的那一刻起,就不断受到来自舆论界的种种指责,然而这一节目样式历久而不衰,成为美国当代大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无论是内容、结构,还是制作体系、制作方式,无不体现着商业电视的基本原则,并且深刻地影响着美国电视剧的其他类型。肥皂剧的全盛时代虽然已经结束了,但作为美国电视节目中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种,了解它将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商业电视。肥皂剧在国内已有不少文章介绍,本文是作者赴美国半年考察之后写成的,涉及到史论、业务各个方面,本刊本期和下期连续刊出。  相似文献   

2.
7月底,英达宣称的“中国第一部电视肥皂剧《伴你一生》”将在北京小汤山开机。“第一部电视肥皂剧”的说法让很多人觉得奇怪:“肥皂剧”早已不是新鲜事物,难道《我爱我家》不是肥皂剧吗?  相似文献   

3.
肥皂剧长期以来因其公式化和庸俗化而深受诟病,而在被妖魔化的背后却是这种艺术形式备受女性青睐的事实。本文试图以女性主义中的愉悦政治为切入点,分析女性观众在观看肥皂剧时消费快感产生的深层原因及其机制,并结合当前我国肥皂剧制作的现实,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贾辉 《声屏世界》2011,(10):36-36
虽然大多数人认为新闻的可看性比不过电影、电视剧.但人们最需要的,仍是有效的信息。有效的信息在影视剧里并没有,或者说不多。影视剧的可看性之所以强.是因为它们都是故事,故事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能使观者在潜意识中产生共鸣。一部肥皂剧,只要故事精彩,哪怕上百集看下来,观众也不会觉得累,而且还会把它当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一期新闻节目.哪怕只要有一条新闻没有“滋味”,观众可能就会换台去看影视剧。  相似文献   

5.
欧洲肥皂剧:多元化类型及意义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起 ,美国肥皂剧涌入欧洲 ,激起欧洲影视制作人们制作本土肥皂剧来进行“欧洲反击”和达成文化认同。本文认为欧洲肥皂剧是多样化的 ,存在着三种基本模式———王朝剧、社区剧和二元模式剧。文章从权力结构、社会地位和两性关系等方面解析其特征 ,并将之与美国肥皂剧相比较 ,认为欧洲肥皂剧并非美国格式的本地翻版。不同的欧洲国家流行不同的肥皂剧模式 ,其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原因。本文检视了欧洲肥皂剧与现实社会的关联 ,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美国电视剧的文本特征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超 《声屏世界》2008,(1):62-63
美国电视剧年产量一般不超过5000集,其中又有一大半是在日间播出的肥皂剧,真正能够上晚间黄金时段的主流电视剧(包括电视网首播情节系列剧、情景喜剧、电视电影和首轮辛迪加电视剧集)总共也就2000集,但就是这2000小时左右的节目,却支撑着美国电视广告收益的半壁江山。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如果说美剧能够在全美乃至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反应,  相似文献   

7.
顾钢 《新闻界》2012,(2):65-67
本文通过对电视全球化进程的分析,探讨了拉美肥皂剧和欧盟媒体规则对前社会主义国家克罗地亚电视业的影响;进而通过对克罗地亚出现国内独立生产肥皂剧这一趋势的剖析,研究和探索了克罗地亚电视业的过去和当前的改革进程;最后阐述了克罗地亚独立拍摄的肥皂剧《玛丽亚别墅》所带来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从纪实性肥皂剧(docusoap)的英文构词法来看,英国纪实性肥皂剧包含了纪录片(documentary)和肥皂剧(soapop-era)的双重特性。这类电视节目形态的特性是混杂性,文章从真实再现的全新阐述、真实性商业价值的认识和媒体的偷窥文化这三个层面探究了英国纪实性肥皂剧的兴起原因。  相似文献   

9.
尽管电视是全球化现象,但它仍旧作为一种地域化的东西由家庭或国内受众享用。电视普及速度非常快,我们对于电视的经验不仅在于我们看到了什么电视节目,而且在于我们生活中如何利用电视。而理解另一种文化中对电视的使用和体验是很难的。肥皂剧这个词汇在电视研究中应用广泛,但是这个词在不同的电视系统中有着不同的涵义。对西方的很多学者来讲,最纯粹的肥皂剧指每天或每周固定播出的连续剧;节目以某个社区为背景,把有了结论但又永远不会结束的剧集编辑在一起。当前的这些肥皂剧有着40年甚至更多年的不间断的历史,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跨度。其它…  相似文献   

10.
“情景剧”在国外被称为“肥皂剧”或“长篇剧”.不同国家称谓各有不同。美国人把在摄影棚里拍的电视剧称为“室内剧”,把主要以说为主、又有一些搞笑成份的电视剧称为情景喜剧,把我们通常提到的长篇电视系列短剧称为“肥皂剧”等等。  相似文献   

11.
自50年代中期以来,诞生于美国的电视肥皂剧①风靡欧美,其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在3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电视肥皂剧不但形成独特的艺术形式,而且探索出自成一套的理论体系。概括起来,电视肥皂剧创作应遵循这样一些基本规则:剧中没有戏剧性高潮,只有如同生活一样的层出不穷的矛盾;剧情永远在发展,只要观众乐于看就长年累月地播下去;剧中人物不断出现、变化并极富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2.
罗旻 《今传媒》2016,(7):99-101
肥皂剧的创作,既遵循文类戏剧中的“类型逼真”,又遵循“文化逼真”.当“类型逼真”和“文化逼真”随意糅杂不遵循既有象征编码的规则时,肥皂剧构建的媒介真实就呈现出一种“悖论”状态,从而扰乱受众认知基模的运作,使得受众对“媒介真实”和社会真实的认知出现混乱.肥皂剧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再现“真实”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真实悖论”和对受众的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一种新型家庭媒介,电视的消费可以在私人环境中进行,"第五面墙"被用来形容电视对于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也生动地展现了电视消费空间的日常性。正如迈克·克朗指出的那样,电视所营造的媒体环境是一种独特的电视地理。它创造了一个同时有着全球性的视角范围和狭小的观看空间的相互矛盾的地理①。而由广播肥皂剧发展而来的电视肥皂剧所打造的充满了戏剧性、虚构性和真实性的空间,很快使受众加深了对  相似文献   

14.
张敏慧 《今传媒》2014,(8):98-99
美国的电视节目种类繁多,主要由情节系列剧、情景喜剧、微型连续剧(电视电影)、日间肥皂剧四种电视剧形态构成的虚构类节目与纪实类(新闻和真人秀节目)是美国电视节目的两大支柱[1],尤其是近年来的情节系列剧,正以越来越考究的艺术品位,越来越奔放的自由创意,渐渐超越了之前经典辈出、风光无限的情景喜剧,为人们拓展了一片广阔的视野。本文以美国情节系列剧《行尸走肉》第四季中1~10集为例,从影像叙事的角度来分析了美国系列剧序幕在时间、节奏、叙事方式上的特点,并简单概述了序幕在电视剧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播映的空间:内容和次序无论在定位电视剧方面学术界是否把单本剧的“严肃”和肥皂剧的“琐碎”对立起来,确定播映计划表都是电视工业组织方面的核心问题。它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确定播映某一体裁的节目(肥皂剧、时事、新闻或惊险动作片)的时间段;二是调配播映的次序:新闻在晚上6:00,时事在7:00,肥皂剧在7:30,惊险动作片在8:30……。澳大利亚电视7台的经理曾就替换收视率日益下降的时事节目WilleseeatSeven发表评论:Willesee这个节目被取消了,我们有两个半小时的空当需要填补。这不是一个需要时事节目的时间段,而是需要某…  相似文献   

16.
李实 《出版经济》2005,(5):24-25
今天的英国儿童通过看电影、肥皂剧和一些书籍,对美国和澳大利亚人的生活有比较多的了解,但是,他们很少能够接触到对当代欧洲人生活的直接描述,这种可悲的状况在儿童图书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张晓婷 《青年记者》2007,(14):107-108
“脱口秀”是对英语“talk show”的音译,指的是主持人对来宾的访谈或者是上门对人物进行的访问,通常主持人和来宾都不准备讲稿,而是靠现场随机应变,美国业内人士通常将日间和夜间时长在一个小时左右的聊天或杂耍节目称作“talk show”。在美国,电视“脱口秀”是从广播“脱口秀”中走下来的,早期的“脱口秀”以新闻评论为主,主要对近期发生的新闻热点进行谈论评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张晓婷 《青年记者》2007,(14):107-108
“脱口秀”是对英语“talk show”的音译,指的是主持人对来宾的访谈或者是上门对人物进行的访问,通常主持人和来宾都不准备讲稿,而是靠现场随机应变,美国业内人士通常将日间和夜间时长在一个小时左右的聊天或杂耍节目称作“talk show”。在美国,电视“脱口秀”是从广播“脱口秀”中走下来的,早期的“脱口秀”以新闻评论为主,主要对近期发生的新闻热点进行谈论评说。  相似文献   

19.
大雅和顺     
《大观周刊》2006,(37):87-87
和顺,中国有名的侨乡,生长在云南西部,靠近中缅边界的腾;中县。这是一处人间秘境,一副古典秀美的江南乡村的样子,保存着云南最具古典风格的乡村景致和明清以前的许多建筑和民风民俗。在这里,水慢了下来,树枝的摇动慢了下来,花开的速度慢了下来,声音慢了下来,步子慢了下来,鱼慢了下来,云慢了下来,人慢了下来,时间也慢了下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通过对效果,使用与满足论以及编码和解码这三个理论,以英国曾经最为流行的新闻节目《举国上下》以及肥皂剧《加冕街》等为例子,试图从观众对两种节目的期待和对节目的参与度不同等多方面,来解释受众对新闻和肥皂剧接受信息过程的不同,从而对两种电视节目的受众接受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