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金融是高技术产业化的“血液”,而高技术产业融资所具有的高投入、高风险和高收益性质,又对金融制度提出了不同于传统产业的新要求。比照高技术产业融资的特点和要求,我国现行金融制度安排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之处,金融制度安排的缺陷成为制约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要发展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必须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大力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并积极推进高技术产业与资本市场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金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加快科技金融发展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支撑着金融企业的结构转型,有利于金融企业加强自主创新。目前,我国科技金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科技金融创新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做好科技金融创新的制度建设和实践研究,促进我国科技金融企业的长足发展。本文对制约我国科技金融制度建设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科技金融创新的制度取向,针对创新科技金融企业发展模式,提升科技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的到来,对金融企业提出新的挑战,要适应这种挑战,就必须实现金融创新,我国目前存在着思想僵化,创新内容不完善等宏、微观创新障碍,必须转变观念,建立现代银企制度,优化宏观环境,加强金融主体的创新行为,实现与国际金融业的接轨。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金融具有金融和网络双重属性,这使得在其消费者安全权中"信息安全"应取代"人身安全"成为被保护的重点。目前,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安全权保护制度仍具有较多缺陷:这一方面是由将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区别对待而产生的财产安全保护不公平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由具体规则缺失而产生的信息安全保护难落地造成的。要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安全权保护机制,必须针对这些症结,沿用存款保护和投资者适格制度给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以同等保护,并课予互联网金融经营者一些新增的信息保护义务。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的到来,对金融企业提出新的挑战,要适应这种挑战,就必须实现金融创新,我国目前存在着思想僵化,创新内容不完善等宏,微观创新障碍,必须转变观念,建立现代银企制度,优化宏观环境,加强金融主体的创新行为,实现与国际金融业的接轨。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成为推动整个改革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现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可以概括为两点:企业制度创新和国有经济的战略改组。制度创新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核心是产权改革,产权改革的关键和难点在于政企分开,政企分开的主要内容是机构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经济的战略改组就是在进行“抓大放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改革。其主要途径是进行资产重组,在资产重组的过程中要解决好金融体制改革和企业高负债这两个主要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必须从企业层面和国有经济宏观层面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7.
林业金融支持体系中金融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现阶段林业具有“产融弱质性”,面临严峻的资本形成不足、发展资金短缺的困境。林业金融支持正是为弥补林业资本形成不足造成严重资金缺口而出现的一种创新制度安排。通过对金融创新不足导致林业发展资金不足原因的分析,提出林业金融支持体系中以产品创新提升服务水平,以管理创新提高服务效率,以服务创新提升金融企业辐射力和影响力,以市场创新建立丰富活跃的金融体系等金融创新的思路及措施,从而促进金融支持林业发展的力度和效应。  相似文献   

8.
作为相对于强大的"金融航母"的弱势群体,金融消费者所具有的弱质性是其受到特殊保护的基本前提,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侵犯金融消费者信息权的情形从现实上倒逼了金融消费者信息权保护制度的完善,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照应国内现实,我国必须从法律制度设计、专门保护机构构建、诉讼渠道通畅、社会组织辅助等路径来实现金融消费者信息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9.
金融风险是当代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也不例外。由于多年积聚下来的问题和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如果不及时化解、防范金融风险,就难以保证金融安全。而金融安全恰是一个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经济安全运行才能具备抗拒内外风险和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保证经济主权不受侵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目前,我国金融风险主要表现是:银行资产质量不高;一些地方和企业乱设金融机构,乱集资,乱办金融业务,市场准入把关不严;证券、期货市场和股份制改造运行不够规范;外债运行存在着潜在风险和金融犯罪等方面。因此必须强化金融立法,加强金融法制建设,维护信贷资产安全;坚持金融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内控制度,建立制约机制,强化自我约束能力;加强中央银行对金融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创新的产物,代表了金融民主化和普惠金融的趋势。美国互联网金融产业有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这保证了从业主体的规范运作以及行业的稳健发展。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诞生与发展有其历史性原因和时代性诉求。我国应立足本国实际,充分借鉴美国先进的监管理念和规范的监管路径,厘清监管原则与框架,完善立法及配套政策措施,通过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建设行业自律体系等路径,积极探索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家族企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在很多家族企业中,财务管理观念和财务管理系统滞后,不能适应越来越短的产品周期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难以满足企业管理决策的需要,所以完善家族企业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尤其要实现财务管理的专业化、确立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和强化监督等方面求突破。  相似文献   

12.
"财务报表分析"是财会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提高课程,熟练掌握并应用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财务活动成为目前人才竞争的一个重要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颁布与实施,财务报表分析越来越引起企业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本文通过对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我国经济领域中存在诸多问题的分析 ,有助于我国从中吸取教训 ,加大企业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 ,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 ,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形势下,随着我国金融业的日益开放,混业经营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原有的分业经营体制下金融监管模式,正面临新的问题和制度缺陷,不利于避免监管混业经营带来的金融风险。因此,有必要变革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应在吸收英国全能型的混业监管模式以及美国综合监管与分业监管相结合的模式经验的基础上,从体制变革、功能变革、监管方式变革、制度变革和机制变革等五个方面创建我国金融监管变革的新的监管模式。这对于有效监控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下带来的新的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财务数据为主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弊端逐步暴露。针对企业财务指标评价体系的局限性,应从增加非财务分析指标、引进现金流量指标以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入手,完善财务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财源体制是导致党报党刊非市场发行困局的内在制度原因,破解困局的主要途径是推进财源体制改革.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一种负担相对公平的财源体制,基本思路为:在中央或者省一级建立专项财政资金,将重点党报党刊纳入政府采购序列;建立推进“私订公助”的专项财政资金;对民营企业单位与个人订阅党报党刊实施抵免一定所得税的优惠;财源体制改革与市场发行体系建设,其他延伸改革配套推进.  相似文献   

17.
推行金融体制改革,强化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稳健运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在推行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和成因进行分析,探讨会计核算、会计结算等风险的防范对策,以期为银行规避会计风险,提高自身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健运行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债转股”起源于美国,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之间出现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形成很大的金融风险。“债转股”作为化解金融风险和保障经济健康运行的措施,有利于入世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债转股资金来源和亏损补贴,不良资产回收率无保障以及债转股运作中出现的道德风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艳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3):124-127
开放的国际环境中,金融市场上的竞争,既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不同体制的竞争。在金融服务综合化大行其道、混业经营已成主流的当今世界,我国的金融业虽说仍在分业经营的制度框架内运行,但银行、证券、保险诸业之间,已建构起多种形式的业务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了金融混业经营的态势。加快我国金融改革,尽快实现真正的金融混业经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受各方面条件制约,我国当前宜组建金融控股集团;同时,还应加强金融监管,建立严密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以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确保我国的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资金有限情况下,收支矛盾或许是一种常态。但是,为什么我国政府的财政风险在现阶段表现的如此显著?显然,要深入探讨我国财政风险的成因,还必须从转轨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予以分析。我国财政风险的形成,或许从根本上看是受制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