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生价值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它既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又是物质财富创造与精神财富创造的统一。精神价值是人生价值不可忽视的内容。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 ,应该建立自我价值追求与社会价值追求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人生价值是个人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个人能否并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社会需要。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应是积极投身于促进社会进步社会实践。江泽民关于人生价值的阐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生价值是个人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个人能否并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杜会需要。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应是积极投身于促进社会进步社会实践。江泽民关于人生价值的阐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理想人格是人生价值的体现。这是由理想人格的本质规定性及理想人格与现实生活的内在统一所决定的。理想人格的塑造必以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为前提,要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珠联璧合,必须处理好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和理想人格的层次性问题,理想人格的塑造及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人类变革对象世界的现实过程。只有投身于改革开放实践,才以塑造富有时代感的理想人格和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5.
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质和量的规定性决定了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而创造价值是人生价值的真正实现。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具有科学和非科学的两面性,对人生价值标准的认知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的脱节性,对创造价值的认知具有不确定性。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培育需要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开,注重彰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培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正>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的实质就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人格价值和人生价值。人的价值在各方面应该是统一的,但往往存在分离状态,这就是人的价值的异化。人的价值异化的消解,就是创造条件使人的人格价值与人生价值统一、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统一。一、统一的经济条件:物质财富充沛物质财富充沛是消解人的价值异化的必要条件。即使人类社会具备了充足的物质财富,未必就不存在人自身价值的异化。但是,如果没有达到物质财富的充沛,那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生价值这个亘古常新的课题,又一次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和挑战,一些人在这场大变革中出现了人生价值取向的误区。唯物史观认为,人生价值就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给予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所具有的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这是人的潜在价值,即自我价值;二是把潜在价值发挥出来,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这是人的现实价值,即社会价值。人生价值就体现为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任何脱离其中一方面孤立地强调另一方面的行为,都是片面的,都必然导致人生价值取向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价值是关系范畴,是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也是人与自然相统一的价值。认识人与自然相统一的价值,对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人生理想,对于我们以更新、更高的视角认识人自己,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2005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神舟六号两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航天功勋奖章”。这表明A.衡量人生价值主要看索取的多少B.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人生价值的实现标志C.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D.只要坚  相似文献   

10.
西方国家价值观的渗透、现实物质利益冲突以及转型期社会价值理论的不完善导致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呈现出社会价值主体个性化、价值目标功利化、人生价值选择多样化的特征,高校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认真处理好个体与整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并将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性价值和目的性价值统一起来,重塑当代大学生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体系是解放全人类的价值追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三个基本要素的统一体,是以全人类的解放为最终目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国际关系,阐述和揭示国际关系现状和发展规律的学说.构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必须以现代民族国家为基本分析单位,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依据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揭示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相似文献   

12.
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著述,本文辨析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马克思把辩证唯物主义及其认识论的哲学原理、运用于人类社会历史科学,通过围绕《资本论》具体分析说明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的著述,发现并且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科学原理及其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李大钊在革命实践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随之确立了辩证唯物的生死观。李大钊认为生死是物质世界的自然现象,每个生命主体享有处决自身生命的自由,但生命的最高价值在于为革命牺牲。他带着"赴死"的精神,在短暂的人生中实现了革命生死观和革命实践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其总体特征而言不是"二唯体系"而是"实践一元",当代唯物主义最高形态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而是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不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与核心,而且是它的的全部内容、本质特征、思想精华与活的灵魂,它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如何唯物辩证地去认识世界,而在于对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了实践的把握,即把实践作为生成和确证人的社会本质因而也实际创造历史的感性物质活动来理解。正是这种特殊的实践把握方式破解了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之谜,并将旧唯物主义中内蕴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革命内涵解放出来并做了精辟概括,使之在融入社会实践中焕发出极大的革命活力,从而使人类历史以及属于人的其他一切领域破天荒地第一次被安置在它的真正的科学基础之上,获得了实践性的逻辑建构和自我贯通。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探究式教学的概念以及在生物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实际应用策略,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从器物、制度到思想文化的演变过程,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此过程进一步深入到思想方法论层面———实用主义和辩证唯物论。《新青年》杂志同人各自选择了这两种不同的思想方法论,以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分析中国社会问题,产生不同政见,最终也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期的亲密合作中,通过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揭示了资本主义存在的固有矛盾,并通过对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批判,发现新世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和宽阔大道。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阐释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基础的。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社会主义若干问题认识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经典作家对于社会主义的早期思考成为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唯物辩证法既是一般的世界观,又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教训时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①表明科学的方法对于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是很重要的。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正是我们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方法,也是邓小平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review essay we examine five categories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proposed by Paulo Lima Junior, Fernanda Ostermann, and Flavia Rezende in their study of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articles published in Cultural Studies of Science Education, that use a Vygotskian approach, are committed to Marxism/dialectical materialism. By closely examining these categories (“thesis, antithesis and synthesis,” “unity of analysis,” “History,” “revolution,” “materialism”) we expect to enrich the general discussion about the possible contributions of Marxism to science education. We perceive part of science education practice as orientating toward positivism, which reduces human beings—teachers, learners and researchers—to isolated individuals who construct knowledge by themselves. The very same approach aggravates the inner contradiction of the capitalist society demanding commitments from researchers to continually build innovative science education from human praxis. Nevertheless, it is necessary to situate ourselves beyond a formal commitment with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ence reach the heart of this method. Besides understanding the researchers’ commitments, we question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respective research helps to radically refresh the current view on science, science education practice, and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相似文献   

20.
Psychology studies the human psyche and consciousness. Traditional psychology was sub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known as cognition, emotion, and will. Comrade Pan Shu has proposed a two-way subdivision, into cognition and purpose. He regards the two-way division as being in accord with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the three-way division as being contrary to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In his essay "Chats on Psychology," he offers the following schematic explan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