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11月,她赴阿富汗战地采访,成为第一位进入阿腹地喀布尔的华人女记者,获得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当面称赞:"你很了不起,我佩服你。"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美军轰炸巴格达时,她是在巴格达市区进行现场报道的惟一的华人女记者,从此被称为"战地玫瑰"。她就是闾丘露薇。  相似文献   

2.
也就在那时,她有了长大后做一名记者的理想,也为她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直在努力人人都称闾丘露薇为铿锵玫瑰,她给人的感觉是既美丽,又坚强勇敢。事实正是如此,作为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第一个深入伊战核心地带的华人女记者,她不畏困难,敢于冒险的精神令人感动。不过闾丘露薇却觉得大家似乎还是对她在战场上报道  相似文献   

3.
相信自己     
凤凰卫视著名的战地记者闾丘露薇,曾经在母校复旦大学向学弟学妹们讲述了自己的一次失败经历。刚进入新闻行业时闾丘露薇很自信,认为自己清秀可  相似文献   

4.
因报道伊拉克战争,香港凤凰电视台女记者闾丘露薇一举成名,誉满华人世界,被人称为“战地玫瑰”。闾丘的智慧、勇敢与果决,她的新闻工作轨迹和敬业精神,是大陆年轻记者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5.
每天早上一睁开眼睛。闾丘露薇的耳边就充斥着全世界的声音。她负责着凤凰卫视全球记者站的采访安排.必须第一时间连线全球记者站。  相似文献   

6.
正原来读书真的可以让一个不漂亮的女人变得如此美丽。"战地玫瑰"闾丘露薇在一本书上写过这样一句话:所有的女性都希望自己漂亮,但是大部分女生,按照社会普遍的定义来说,长得非常普通,我就是当中的一个。那本书的封面是一张闾丘露薇的照片,剪着短发,身着一件普通白色T恤,外面罩了一件黑色开衫,从外貌上看,确实如她自己形容的那样"不是一个漂亮女人",但她脸上自信的微笑,神采飞扬的神态,  相似文献   

7.
依旧是玫瑰     
别人对她说:"你的运气真好,每件大事都轮到你。"她告诉别人:"我的运气是因为过去的积累。我的运气在于,我让别人看到了自己的能力,也让别人相信了我的能力。"平静淡然的语调中有种无处不在的自信,那是经年历事之后的能量堆叠,不骄不躁,不温不火,却令人折服。她,是闾丘露薇。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作为在巴格达地区唯一的一名华人女记者进行现场报道,她无畏枪  相似文献   

8.
"战地玫瑰"闾丘露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妮 《大学时代》2003,(6):23-24
闾丘露薇(LUQIU LUWEI,ROSE)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之后取得香港浸会大学传播硕士学位,加入凤凰卫视后,从此和凤凰卫视的新闻财经节目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9.
《凤凰卫视》著名的战地记者闾丘露薇,曾经应邀在复旦大学做过一场报告。她的报告吸引了近千名学子,其中大多数同学即将走出校门。他们最想听到的是,怎样才能像她一样告别校园,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赠言闾丘露薇,是一偶然事件。它对于非典时期政治合法性的重建、社会动员能力的汲取、危机管理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它的商业价值是当下传媒界应该认真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正>中央电视台播出首届汉字默写大赛,提出了汉字"危机"的命题,这是半个世纪以来的夺目之举!于是,香港凤凰网凤凰卫视《全民相对论》栏目组织了"汉字是否存在危机"的讨论。笔者有幸应邀作首席嘉宾。主持人闾丘露薇女士请我做正方"存在危机"的陈述。我说:汉字书写之"提笔忘字"与"错别字多"暴露出的问题,仅仅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反映出的却是在现代化、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面临的深层次的、严重的文化危机——1.在汉字放弃"拉丁化"之路以后,至今理论  相似文献   

12.
说起无冕之王———记者,首先跳进你脑海的或许是范长江、邵飘萍,或许是时常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吴小莉、水均益、闾丘露薇……其实,在记者这条战线上,还活跃着另外一个特殊的团体——校园里的小记者。虽然并非专职,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他们心目中对“记者”的定义。就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闾丘露薇 《大学生》2012,(20):52-53
到现在为止,我觉得,生存是一个人首先要面对的事情。——闾丘露薇《行走中的玫瑰》小的时候,觉得自己获得的所有的东西,好象都是理所当然的。于是看到漂亮的衣服,闻到好吃的东西,就会对爸爸说,我要。只是慢慢地,发现原来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有同样的东西。好像当我穿著一条漂亮的的确凉连衣裙在弄堂里面走过的时候,引来的是别的小朋友羡幕的眼光,但是大部分的时候,我会发现,我的邻居好朋友,  相似文献   

14.
岁月如歌     
十七岁,向往着叛逃。向往着像三毛一样背上行囊逃离这世俗的喧嚣,在撒哈拉沙漠中做一个孤独的旅者、歌唱着的精灵;向往着吕丘露薇一样,出现在炮火纷飞的伊拉克前线,即使满面灰尘、疲惫不堪,也依然是像  相似文献   

15.
<正>"欣赏和接纳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食物,本身就是接触和了解一种对自己来说陌生的文化的过程。对于不同的食物抱着开放的心态,自然会让个人的体验更加多元,世界也变得大起来。"——闾丘露薇酸菜肉丝炒饵块、鸡汤银丝面、菜粥配咸菜、鲜肉小笼包、油酥千层饼、蛋炒饭、番茄鸡蛋疙瘩汤、白面馒头就豆浆、蛋煎糍粑、醪糟汤圆……这不是一个饭馆的菜单,而是中学时代老妈为我和姐姐准备的早餐名单。那时,老妈每天清晨就起来做早餐,是为了让我俩吃得有营养,  相似文献   

16.
——虽然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会觉得。资讯是如此之多。学生再也不会轻易被错误或者不完整的资讯误导,但是其实,越是启蒙阶段的教育,学生的被动性越强。虽然,当学生年龄渐长,或许会发现自己的知识结构存在误区,或许会主动地纠正和补充知识,但是,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到底是传授知识还是有意识的引导?为何要让一个人多花这样的时间,变相浪费生命?而且,有的人会因为曾经的误导而不知所措,甚至开始怀疑一切。(闾丘露薇博客2012—09—09)  相似文献   

17.
奔跑的童年     
几天前,到一所村小进行课堂教学交流活动. 下课了,一院子的孩子:打羽毛球的,追逐打闹的,还有三三两两躺在地上打滚的…… "这么冷的天,在冰冷的地上滚过来滚过去,露着肚皮和腰,还不冻坏了啊!"我们几个人小心翼翼地往前走,好不容易绕过挨挨挤挤的孩子们穿过操场,同行的一位同事感慨地说. 回头望去,整个操场上却没有丝毫的寒意,倒是沸腾着一股生动的气息,很像我们的童年.小时候去上学,我没有"走"过,都是"跑"着去的.要么颠颠地一溜小跑;要么侧着身子,两只脚横着跑;要么踢着小石子,一路踢回家.午饭后,趁着没有上课的当儿,一群一伙地围着学校疯跑,在追逐里找到了无尽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2006年,一位中国记者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采访,在一所战后重建的简易学校看到一位因炮弹爆炸而失去了右腿的伊拉克少年,这个少年把一本带有血迹的日记交给了记者.下面是从中摘录的几则.  相似文献   

19.
乔建军 《高中生》2013,(27):4-5
一要弄清来源有些成语仅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其意义,如"后来居上"等,但对于某些成语,我们应该结合其来源,准确地把握意义,如"朝三暮四"等。例1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一个人要敢于冒烫伤的风险,才能从火中去拿栗子。  相似文献   

20.
刘工厂 《江苏教育》2007,(20):50-50
笔者近几年听了许多科学教师的课,发现教师的观念确实转变了,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了,自主合作了,主动地去搜集整理材料了,但学生每每探究到高潮的时候,要么被教师限制住时间,要么下课铃声响了,让人感觉探究的时间怎么这么少。为什么学生不能淋漓尽致地进行一次科学探究呢?笔者电话采访了本市的十几位乡镇科学专职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