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博的起源及发展 所谓微博,即指微型博客,具有即时发布信息、上传图片、抒发情感、推销商品、播报新闻等多元功能.微博的发展始于2006年美国Twitter网站的建立,该网站也是目前最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微博网站之一.随着国外使用微博的网民数量不断增加,微博的运用也日益广泛,早在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奥巴马与希拉里都在Twitter建立自己的微博主页,通过微博发布竞选进程,宣传各自的参选理念,并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  相似文献   

2.
Twitter,这个互联网史上第一个也是至今最为著名的微博网站所引起的微博潮传到了中国,饭否等一批网站成为这股潮流的试水者.而后,我国各大网站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微博.其中,至今最为成功的是新浪微博.而关于微博与博客之间有何关联的讨论也日趋火热.微博是否是迷你版的博客,还是两者有很大差别?笔者认为,两者之间的关联还是很紧密,但形态各自独立.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图书馆》2010,(3):13-13
美国国会图书馆4月14日宣布,将收藏美国社交网络及微博服务网站Twitter上的所有历史记录。其收藏起始年限将追溯到2006年Twitter诞生时。此举旨在让后世的人们能够以此为线索了解目前人们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王一鸣 《新闻传播》2013,(12):124+126
一、微博及其给传播带来的变化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1]2006年,blogger.com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的新兴公司全球首推Twitter服务,标志着微博这一新兴的网络社交平台正式诞生。2009年,新浪公司推出了类Twitter网站的微型博客服务,这是目前中国注册用户最多,信息发布量最  相似文献   

5.
微博是Web2.0的最新表现,成为继论坛、博客、WIKI、SNS之后热门的互联网工具.最早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之后中国出现了叽歪、饭否,嘀咕等微博网站.而新浪微博和人民网微博的上线使得微博大众化.  相似文献   

6.
续迪 《新闻世界》2012,(5):79-80
从2006年Twitter作为第一家微博类网站诞生,2009年新浪微博作为我国国内第一家成熟微博网站上线测试,时至今日,以Twitter和新浪微博为代表的国内外微博网站分别凭借自己灵活、便捷、及时、互动等特点,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还对信息采集、发布、传播方式带来变革。  相似文献   

7.
史公军 《青年记者》2014,(2):106-107
微博,是用户通过客户端进行信息发布、评论和关注等的一种网络社交平台,且每次发布信息的字数在140字以内,它始自于埃文·威廉姆斯2006年在美国推出的Twitter。中国大陆最早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是饭否网,真正使微博进入大众视野的是网易、新浪和腾讯三大网站的微博服务,其中以新浪微博为代表,它于2009年10月正  相似文献   

8.
随着Twitter网站在国外的大红大紫,国内的微型博客随着这股潮流也应声而起。经历了最初的摸索阶段之后,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国内微型博客网站成为时下的热点。微型博客利用无线网络、有线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全方位通讯,即可实现web页面、手机、IM接收和发送信息。此外,微型博客与移动通讯设备的结合使得用户发送的信息不仅能传送给个人,并且可以发送给个性化网站群。相较于传统博客而言,微博的一个重要魅力在于:用户更为畅通的交互需要更为方便的实现,用户可以针对一句话、一个人、一个话题随时随地进行评论、转载。更为有趣的是,参与的用户可以就任何一个话题组成社区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9.
如今,中国的网络媒体上微博大战打得火热,在媒体宣传方面颇有一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架势.从国内几家微博平台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各方尚未找到明确的发展方向.日本博客网站Ameba是社交网站Mixi的竞争对手,旗下的AmebaNow也是Twitter在日本的劲敌.Ameba的制胜之道在于充分发挥微博的实时搜索、社交、无线增值服务、精准广告这四方面的功能,可供国内媒体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Twitter网站在国外的大红大紫,国内的微型博客随着这股潮流也应声而起.经历了最初的摸索阶段之后,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国内微型博客网站成为时下的热点.微型博客利用无线网络、有线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全方位通讯,即可实现Web页面、手机、IM接收和发送信息.  相似文献   

11.
胡杨 《青年记者》2017,(5):22-23
网络直播行业现状 1.网络直播行业发展迅猛.网络直播是新兴的社交化娱乐行业,目前中国网络视频直播平台接近200家,用户已逾两亿.自2014年亚马逊以9.7亿美元的高价收购游戏网站和社区Twitch后,网络直播在游戏中发家,其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扩大,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互联网产业.2015年,Twitter和Facebook两大社交网站开放视频直播功能,2016年5月13日,微博也跻身视频直播行业.自此,全球三大社交平台全部进驻网络直播,加之国内先行取得成功的如斗鱼、虎牙、映客等直播平台,网络视频直播这个大风口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2.
2006年,美国人斯通·威廉姆斯和杰克·多尔西共同创建了虚拟社交及微型博客类网站Twitter(中文名称为“推特”)。2009年,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推出了微博的内测版。成为中国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从此“微博”这一新兴的网络传播媒介进入了中国网民的视野。经过一年的发展与酝酿,2010年微博已经成为深受中国网民欢迎并被广泛使用的一种网络新媒体。  相似文献   

13.
张晗 《新闻世界》2011,(4):85-86
自2006年Twitter诞生以来,微博在全世界迅速蔓延发展。中国也逐渐形成了一批出色的微博网站,如新浪、腾讯、网易等。至此,人们进入了一个微博时代,网络舆论传播也因此进入了微博时代。本文将以唐骏学历"造假门"事件为例,对微博时代网络舆论生成特点及传播规律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微博是Web2.0的最新表现,成为继论坛、博客、WIKI、SNS之后热门的互联网工具。最早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之后中国出现了叽歪、饭否、嘀咕等微博网站。而新浪微博和人民网微博的上线使得微博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网络传播》:目前,国内微博的现状怎样?新浪微博在全国市场上的角色和地位如何?纪芸:较之国外发展3年的Twitter,国内的微博仅处于一个产品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在1年多前,国内也有类似twitter的垂直类网站上线运营,可是他们全盘照搬了twitter的技术和产品运营模式,同时在用户培养方面也并未做必要的投入,所以在新浪微博测试之前,Micro-blog(微博)在中国还是一个属于互联网从业者和深度用户,小众范围内使用的产品。  相似文献   

16.
正博客是近年来快速流行的一种网上写作形式和格式,按时间倒序排列,可随时补充材料,频繁更新,还可大量使用链接。博客自从传入中国,在网络上迅速蔓延。微博客(MicroBlog),简称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或手机短信更新和发布最新动态信息,每条信息限制在140个字以内,以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自2006年美国Twitter的创始人杰克·多尔西发布了世界第一条"微型短信"后,微博开始风靡  相似文献   

17.
钟瑛  黄琪 《网络传播》2010,(6):54-56
自Twitter在美国兴起之后,我国微博客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也纷纷开始试水微博,大有赶超博客之势。微博到底有多火,从很多地方可见一斑。“今天,你微博了吗?”已经成为新的网络流行语。在门户网站新浪,李开复、黄健翔、姚晨、易中天、俞敏洪、郭敬明、  相似文献   

18.
以推特(Twitter)为代表的微博网站作为互联网Web2.0时代最新的应用,正在凭借其对信息传播模式的变革影响着这个世界的沟通方式甚至生活方式。它不仅成为一股足以影响互联网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并且正以超乎想象的力量改变着世界。本文从研究Twitter的发展进程入手,结合Twitter类网站在中国的发展分析微博时代的信息传播。  相似文献   

19.
李娟 《传媒》2015,(1):49-50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它篇幅短小,每条微博不超过140个字,甚至可以是三言两语.它承载的是个人的所见所思,人们可以用它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服务网站是美国的Twitter.在中国,2009年8月28日新浪微博正式上线公测,这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给网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8个月后,新浪微博用户即突破1 000万.借助微博,人们随手发布自己的心情、动态、照片.微博的出现,开创了信息传播的新时代,它不仅使各类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而且也使传播渠道更为多元化和平民化;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而且也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张晓静 《青年记者》2012,(11):65-66
2006年,Twitter网站创办,微博进入公众视野.2009年,新浪微博开办,随即国内各大网站纷纷开办微博.微博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促使公众交流模式的更新. 微博构建媒介公共领域的可能性 在哈贝马斯看来,公共领域存在的构成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由私人组成的公众.他们具有独立人格,能够在理性基础上就普遍利益问题展开辩论;(2)拥有自由交流、充分沟通的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