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浒故事从流传到成书的过程中,受到全真道、正一道、净明道等多种道教派别的思想影响,在《水浒传》中,这种影响表现在小说的布局谋篇、情节推演、人物命运等各个方面。作多次利用道教活动、道教人物、道教思想为小说张纲举目,渲染背景。三次大规模的罗天大醮,决定了小说情节的总体走向;洞玄真人、罗真人、九天玄女等道教人物推动着故事的发展;而全真道、净明道等道教派之间的思想差异也在梁山上的不同群体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2.
丘处机是金末元初中国道教的里程碑人物,其修道经历在全真道诸子中独树一帜。丘处机曾数次登临崂山布道、题诗,以其道界名望和道教学识推动全真教传入崂山,对元代崂山道教的勃兴具有历史性贡献。丘处机高举三教合一的旗帜,融摄儒家和佛教思想,促进了中国传统道教的变革。丘处机对金、南宋和蒙元不同统治集团的情感取舍,是出于全真道的政治选择,统治者的扶持客观上刺激并促进了全真道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所表现的是道教全真道的教义 ,其中所有的佛教故事、人物、境界等都与道教全真道有关 ,都是道化了的佛教。只有从全真道的角度 ,才能全面完整地认识和把握《西游记》。《西游记》的作者并不是“不懂佛学” ,“没看过佛经” ,而是有意站在全真教的角度合一三教 ,独标文化  相似文献   

4.
作为道教中的改革派,全真道提倡精神超越、性命双修、真功真行等,相比传统道教所主张的肉体成仙、外丹修炼等多有不同。王重阳的思想集中体现在《重阳立教十五论》中。解读《重阳立教十五论》,考察其中全真道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文化与文化之间关系的方式,发掘全真道思想中的"当代理念",可对构建当今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5.
2008年4月19日至24日,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和香港青松观全真道研究中心主办,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湖北省道教协会和武当山道教协会协办。此次会议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道教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所表现的是道教全真道的教义,其中所有的佛教故事、人物、境界等都与道教全真道有关,都是道化了的佛教.只有从全真道的角度,才能全面完整地认识和把握<西游记>.<西游记>的作者并不是"不懂佛学","没看过佛经",而是有意站在全真教的角度合一三教,独标文化.  相似文献   

7.
清水道教音乐源于全真道派,是道教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水道教音乐从产生到流布与传承经历数百年的积淀演变,其中清水县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对其影响重大。清水道教音乐作为一种玄门之音,它的与众不同体现在其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道教音乐特征与风格上。本文从历史渊源和艺术价值两方面对清水道教音乐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8.
全真道产生于金元时期,继承了传统钟吕内丹学并融摄三教,形成了内丹心性论。王志谨作为全真道心性论的继承者与弘扬者,其心性思想深受盘山派郝大通心性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王志谨以道为统摄,结合自身修道体验,形成体究彻道、明澈心性、积功累行等一系列心性修养论,并在继承传统道教道学理论基础上,推进了对心性本质的认识,由此发展出修持路径及修道的终极归宿,拓宽了全真心性思想体系的内涵,对全真道以至道教炼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北方的全真道在金、元时期曾经兴盛一时,至明代开始走向衰落。然而,明中叶嘉靖时期以来,因皇帝的崇尚,道教地位又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民间,很多高道开宗立派,为道教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全真道支派的崂山道教,也一度中兴,不仅在民间产生了广泛影响,也引起了朝廷的重视,龙门三大派的创立,即是其兴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神仙道教是由汉末早期道教转变为南北朝成熟的教会式宫观道教之间的过渡形态,它在教旨、教团组织、传教方式、修行方法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统治阶级意识和士族观念,长生久视和修道成仙是其最重要的宗教目标。葛洪在广征博引各家学说的同时,经过自己创造性的发挥,自觉地构建了以“神仙实有,仙人可学,长生能致,方术有效”为核心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仙道学说。本文试图从《抱扑子内篇》中蕴含的宗教哲学观入手探讨葛洪神仙道教(仙道学说)的理论基础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金代道教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十分重视人才的教育培养。几百年来全真道兴盛不衰,与王重阳创教初始就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密不可分。其教育思想至今对我们仍有许多可资借鉴的地方。本文从选才、培养、使用等三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道教的发展在金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出现了全真、大道、太一等新教派;道徒人数众多,“虽十庐之邑,必有香火一席之奉”;跨越了民族界限,从汉族发展到女真、契丹等少数民族,成为多民族的宗教;传教地区从汉族为主的中原地区,扩展到东北、西北等少数民族居住地区。道教为什么能在女真贵族统治下获得如此的发展?它与女真统治者是什么关系?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本文拟对此加以初步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3.
冯平 《华章》2011,(11)
从"玄道"到"重玄之道",是道教融摄先秦道家之思想理论的阶段性发展.本文以道教思想的融摄发展为背景,论述了唐道教学者成玄英的道教重玄思想的主要范畴、人生哲学、意义及影响,以期从一个侧面反映道教重玄思想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利玛窦来到中国后 ,以文化和解的适应性传教方式揭开了基督教传教史上最迷人的一章。所以能够获得成功 ,是由于在时代精神影响下创建的耶稣会为适应性传教方式的推行提供了成功的可能性 ,而利玛窦的个人素质及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则为适应性传教方式的推行提供了成功的基础和机遇  相似文献   

15.
《白云观全真道范》是近代白云观乃至道教史上极为重要的宫观改革文本.作为近代道士自我革新与自我教育的开拓者,《白云观全真道范》的制定者安世霖在现代宫观制度建立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安世霖改革近代宫观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宫观组织、宫观道士教育、宫观管理、宫观经济等方面.尽管安世霖的历史命运与结局极为悲惨,但是他革新白云观的实践,不仅仅在白云观历史,而且在全真道教史上都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道教音乐凭借其独特的体系,绵延近两千年,本文对于全真道的早坛仪式音乐和风格特征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道教仪式音乐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道教五派中,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兴起于北方,正一道、净明道兴盛于南方。除正一道与净明道为宋以前旧道教派外,全真道、真大道和太一道三派为宋南渡后河北新创三教。因此,陈垣教授称“南宋初河北新道教”。其中太一道发祥、兴盛于北方,以卫辉为基地,活动区域为河朔、燕赵之地,远至齐鲁、辽东,道众数十万余,宋金、宋元昌盛约达250年之久,成为研究道教历史及宋金元史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山东栖霞,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其中最有名且影响最大的是元朝的全真道龙门派祖师丘处机。丘处机在历史上有着多方面的贡献。其一,对全真教发展的贡献丘处机初追随全真教祖王重阳(王喆,一曰嘉),学道于宁海(今山东牟平)昆嵛山。他主张以道教学说为本,吸收儒、释学说(即吸收融合儒教之仁孝、佛教之戒律、道教之养生贵和),把道教与道教文化推向了一个鼎盛阶段。全真教得以盛行,丘处机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玛窦在南昌传教三年,经历了两次风波。前一次风波是西方天主教与中国道教冲突的反映,是中西两种不同文化在南昌的首次碰撞,对利玛窦后来在南昌的传教有过影响。后一次风波也是中西两种文化冲突的反映,但由于利玛窦得到了江西地方官员的支持,不仅使风波得以平息,而且还被获准在南昌城中定居买房并建立教堂,从而为天主教在南昌的传播开辟了基地。  相似文献   

20.
产生于中国本土的道教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演变,道教音乐常在大、小道场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民间俗称"唱经"、"念经",并配以各类打击乐和器乐,往往在祈福迎祥、尊天敬神、超度亡灵、祭祖安魂、禳灾避祸、驱鬼降妖等法事中配合诵经讲法。道教音乐起于北魏,兴盛于唐朝,经历了南宋、元代、明代等时期,道教音乐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普及,并形成不同风格、不同地域的道教音乐种类和流派。清水道教音乐隶属于全真道派的道教科仪音乐,亦称道场音乐或者斋蘸音乐。本文主要论述清水道教音乐的地域性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