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随着人类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在飞速地前进。在教育改革发展和民勤县教育现状的影响下,在我县农村小学要运用小班化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实施分层教学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将小班化教学模式与分层教学法综合在一起,能够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多种可能,同时也可以凸显教学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好的教学方法应旨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探索,创新了一种发现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广泛运用发现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是一门学问,好的教学法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阐述了“擂台式对分课堂”教学法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且通过比较“擂台式对分课堂”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下的期末考试成绩,发现两种教学法下的教学成绩相差无几;通过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传统教学法下的学生按部就班,更适应传统考试,而“擂台式对分课堂”教学法下的学生思维敏捷,自学能力强,更适应那种开放性、包容性的考试。因此,“擂台式对分课堂”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4.
正传统的课堂教学,老师总是高高在上,在讲台严肃地板着脸孔向学生灌输,而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不能接下句,更不能提出意见,从而导致师生双方缺乏感情的交流与对知识的不同见解的磋商。长此以往,不仅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而且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探究发现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发展学生个性具有积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探究发现式"教学法呢?"探究发现式"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过程中开展探究、发现活动,培养  相似文献   

5.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从把讲台和课时让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案例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案例教学法和闲聊式教学法结合起来,在点评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示范性教学和诱导性教学结合起来,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等三个方面探讨案例教学法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6.
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经典的教学方法,在小班化教学中更是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针对小班化条件下互动式教学法,分析了其相对于传统大班教学的特殊优势,探索了在小班化课堂上更好的开展互动所需要的步骤并进行了初步实践,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实习教学是职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介绍了机电类专业小班化实习教学的实施过程,阐述了小班化实习项目的开发和小班化实习教学的开展流程。  相似文献   

8.
在新一轮课改背景下,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小班化教学应运而生。本文结合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实践,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加强课外实践等方面提出小班化语文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小班化教学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它具有一般班级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上,在小班化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显得较为重要。依据教学实践,简单论述了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0.
小班化教学有着传统教学不具备的优点,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为了更大地发挥小班教学的效能,笔者尝试探寻在小班化条件下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途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班级规模是近些年学界比较关注的问题,而突破班级规模限制的大班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小班化教育教学作为先进国家普遍采用的方式,也是我国中小学的未来理想选择,是班级规模发展的共同趋势,是走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In this case study, we first describe how teaching and research are linked in a master’s course on tissue engineering. A central component of the course is an authentic research project that the students carry out in smaller groups and in collaboration with faculty. We then explore how the students experience learning in this kind of discovery-oriented environment.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a survey, reflective writing, and interviews. Using a general inductive approach for qualitative analysis, we identified three themes related to the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s: learning to navigate the field, learning to do real research, and learning to work with others. Overall, the students strongly valued learning in a discovery-oriented environment and three aspects of the course contributed to much of its success: taking a holistic approach to link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engaging students in the whole inquiry process, and situating authentic problems in an authentic physical and social context.  相似文献   

13.
Inquiry-based learning (IBL) is promoted as a teaching approach that can enhance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IBL can be categorised according to scale (e.g. tasks, course/module/paper, degree), mode (structured, guided, open) and framing (information or discovery-oriented). Our research used a survey instrument to determine how student perceptions of learning processes and intended learning outcomes (ILOs) varied in response to courses with different modes and framing of IBL. The survey was completed by 940 students in 15 IBL courses across a range of disciplines and levels. All types of IBL courses were well rated by students for encouraging learning processes and ILOs congruent with a well-designed inquiry experience. Regarding modes of IBL, there was a clear hierarchy from open (most highly rated) to guided and then structured inquiry. For the framing of IBL, courses using discovery-oriented IBL were more highly rated than information-oriented IBL. Overall, the most highly rated course design was open, discovery-oriented IBL, but other types of IBL remained important in terms of developing research and inquiry skills. To determine whether all types of IBL courses are promoting enhanced ILOs compared to more traditionally taught courses, a comparative study should be undertaken.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创新实验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以及基于校园网络平台实验教学创新模式的可行性,并将自制的实验教学片引入实验教学活动中,与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相结合,进行了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实践证明:基于网络平台的实验教学新模式,明显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目前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重讲解轻互动、重分析轻综合、重理论轻实际等问题,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适合于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案例教学法、归纳教学法、讲练教学法和研讨教学法。分析了每种教学方法的内涵和实施办法,并给出具体示例。同时,介绍了将这些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的具体过程。通过实际教学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提高高校中外双语教学质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如何提高其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双语教学的定位、双语教学的模式、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与培养、双语教材的选用与建设以及双语教学的手段与方法改革等方面,对提高双语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特点及利弊,提出了基于教学内容的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组合式教学法这一新的教学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实际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工程弹性力学"是一门具有代表性的理工科专业课,课程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较为依赖教师的经验技巧,课堂气氛难以充分活跃,学生也容易陷于抽象概念和复杂公式,而对知识脉络的掌握较为欠缺.基于BOPPPS有效教学法,以学生视角作为教学设计的"参考系",开展了"引入、学...  相似文献   

19.
在大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作为用于实现和服务于教学目的的不同教学手段,它们具有各自的优点和特殊功能,对某些特定的教学内容行之有效,但又会因其存在的局限性而不适用另一些教学内容.因此,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两者不能相互替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式的优势,扬长避短,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参与式教学法的意义和运用方法,分析了参与式教学法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和对培养大学生能力的作用,比较了传统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