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秦代改"命"曰"制"、改"令"曰"诏",至汉代诏令名称在制度层面上得到了官方的明确规定。后世的诏令文类正是在此"四品"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呈现出细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正>陈梦家先生《尧典为秦官本尚书考》一文以《尚书·尧典》(汉代始有《尚书》之称,故本文于《书》之统称或秦代之《书》皆称《书》,于汉代今古文本称《尚书》,而《尚书》之《尧典》与《舜典》分合问题,陈氏依伏生《今文尚书》"慎徽五典"以下皆属《尧典》而指称,本文亦一并以《尧典》称之)为秦代所改造之官本,其论据总有三端:"一曰十有二州十有二山及十有二牧","二曰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三曰五载一巡守"。此外,并主《秦誓》为秦代齐地儒生编入。今之  相似文献   

3.
汉武帝改制之后,汉代的建筑、服饰在设计风格上明显有别于秦代,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特色。此外,"节气"、"阴阳"、"五行"等新元素的融入,使汉代的艺术设计从形式到内容更为丰富多样,并且产生了系统性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4.
1995年夏,在陕西西安北郊相家巷村发现了数量罕见的秦代封泥,其数量总计2000多枚,堪称历次封泥出土之最.它的出土揭开了"封泥档案"的神秘面纱,从而倍受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从文献记载可知:秦代李斯等人为"书同文字"而编撰了《苍颉篇》等三部字书,汉时乡间书师为教学童而将秦代的这三部字书并为一书,亦称为《苍颉篇》。由于这两部著作都早已散佚,学术界一般以为它们是性质相同的两部著作,二者的不同仅在于篇幅的多少上。根据现今可以找到的考古、辑佚材料,我们认为它们实际上是名同而实异的两部《苍颉篇》。试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秦代公文不管是在制度规定上,还是在类型、运转程序、运作规则上,都具有相当的开创性,影响了后世文书档案制度的发展。而出土的里耶秦简为我们研究秦代社会基层面貌和制度提供了丰富而直观的原始材料,填补了对秦代基层行政机构公文档案制度研究的空白,具有非常高的档案价值、书法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该文对我国第一个封建帝国--秦代的赋税与徭役制度进行实证性的考稽.认为秦代对赋税所进行的四方面改革具有划时代的社会意义;同时,对秦代徭役的起讫年龄、种类特征及与商周劳役的比量等进行厘证辨析,得出具有一定信实的学术结语.  相似文献   

8.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首先是由董仲舒提出的。他以儒家思想为主,兼采阴阳五行家、法家以及西周的天命神权等各种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法律思想因素,将汉代封建法律提高到比秦代更为完善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刘向明 《兰台世界》2006,(14):24-25
秦代重视县级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制定了详细和严厉的文书档案库房和文书档案用品库房的管理法规,为秦代官僚行政体制的运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里耶简看秦代文书和文书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里耶简的出土,为人们了解秦代的文书格式、县丞(守丞)的文书职能和文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进一步研究秦代的文书和档案工作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刘东锋 《兰台世界》2013,(29):149-150
秦代除了有统一的法律政令之外,还要有通畅的交通做保障,以便把中央的政令顺畅地送达到各郡县。秦代对于道路和车马等交通工具的管理,对于在外行人的管理,对于车马驿传的管理,均有非常具体明细的条例规定。  相似文献   

12.
在讲述秦代法制之时,几乎任何一本当代学者所编的《中国法制史》教材都会提及,秦代是以身高来作为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标准。稍有区别的仅是一些教材主张秦代是以男子身高六尺(约合今1.38米)作为负刑事责任的起点,而另外一些教材则主张当时男子达到六尺五寸(约合今1.5米)才开始负刑事责任。这些判断的史料依据,  相似文献   

13.
西安北郊近年陆续发现了带有官印文字的秦代封泥,迄今累计已达2000多枚。专家认为,这是我国继1975年在湖北云梦出土睡虎地秦简之后,秦代文字出土数量最多、学术研究价值最大的一次发现。封泥是古代用胶质粘土封缄于竹简牍文书、进贡物品的包装之上,然后在封缄之粘土上盖上印章的遗存。它起始于东周,秦汉最盛,终于南北朝。这批秦代封泥1995年首次出土于西安北郊秦代宫殿章台遗址附近,为相家巷农民在田中挖肥料坑时所发现,后辗转流入北京文物市场,北京古陶文明博物馆馆长路东慧眼识珠,多次出资搜购看来“不值钱的泥块”1000多…  相似文献   

14.
角抵通过游戏参与者之间的力量较量方式以十分简单的搏斗动作决胜负。先秦时代角抵活动的盛行为秦代角抵在宫廷及民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就拟探究秦代角抵活动在宫廷及民间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秦代规范行政文书措施主要包括对行政文书做合理的分类;统一文书书写格式;明确文书内容书写的细节;保障文书正常传递。为了达到这一效果,秦代国家不仅对文书的书写进行日常督责,而且也从技术角度对规范行政文书提供帮助,同时,书写者也努力提高文书书写水平。秦代文书标准化工作是其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也为后来时代的文书制度提供了样板。  相似文献   

16.
宦伟 《图书馆建设》2003,(5):128-129
文章介绍了湖南里耶最近出土的秦代简牍。简牍保存完好,内容丰富,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有极大的学术价值,是一套珍贵的秦代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7.
刘鹏 《北京档案》2008,(4):54-55
邮政古代称为邮驿,设立驿站通邮,属官方的通信机构.北京的邮驿,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汉朝继承和改进了秦代的驿站制度,自长安、洛阳北上通达燕蓟地区的驿道,大体上就是沿着秦代的驰道设置的.  相似文献   

18.
在历代王朝使用的玺印中,秦代以“和氏璧”制成的御玺最为名贵,代代相传,被奉为天命的象征,称之为“传国玺”。玺本来是印的统称,从秦代开始专指皇帝的印。它在流传1000多年后,神秘地失踪了。几千年来,有关它的传说也无不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
亭起源于先秦,最初职能主要表现为军事性.秦统一六国后,亭的军事性和社会治安性明显加强.秦代设在基层的亭,任务很重,要调解纠纷.搜捕盗贼.盘查行人,迎送过往官员,保证其食宿行李的安全方便,还要负责邮递.本文对秦汉"亭"的设置与治安功能进行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两千年前《史记》的《秦始皇本记》和《蒙恬列传》中曾二度出现"隐宫",此后的注家异说纷纭,莫衷一是。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发掘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又两次出现"隐官",1987年袁仲一先生把秦始皇陵兵马佣坑、秦都咸阳遗址、阿房宫遗址等地陆续发现的陶佣、陶马、砖瓦上的文字集为《秦代陶文》,其中收录带"宫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