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屹云 《大观周刊》2012,(18):37-38
调解制度深深扎根于中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源远流长。中国传统的调解制度不仅体现了中国独特的政治制度与经济模式,也表现出了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思想——无讼。随着朝代的变迁和文明的进步,调解制度被不断规范化、体系化,不断完善。对维护古代中国的有序和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其延续至今,依然被广泛使用,并且与时俱进,在民事纠纷领域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调解是中华民族横亘古今,最具有生命力,也最为世界所瞩目的法律传统,被西方誉之为东方经典,是中国法律文化的瑰宝。在法律体系日趋完善、法治建设日益发展的当今社会,这项制度仍被发扬光大,固然反映出历史的情结、人文的情怀和民族的情感,但由于其独特的作用和功效,也预示着社会发展的趋势。从多元文化溯源调解缘由调解是文化的体现和传承,其本身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融入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宝库。在哲学文化上,中国传统社会一直以和为美,以儒家  相似文献   

3.
以川沙文化事业分期为学术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利用社会分期和时代分期的研究方式,对川沙地区图书馆发展进行探讨。梳理川沙地区文教场所发展的历史演进,对川沙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后图书馆事业发展从无到有、从自发无序到制度化发展的几个阶段以及图书馆服务升级进行阐述,厘清川沙地区图书馆事业历史分期和发展特点。结合乡村振兴建设提出县级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思考,对于更好地开展和推进新时代图书馆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实证的分析方法,按照时间顺序创造性地将诉前调解制度发展的阶段划分为初创期、成型期、兴盛期三个阶段。对不同发展阶段的诉前调解制度进行了全面、详细的阐述,最终得出诉前调解历史嬗变给予我们的启示和此制度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焦长虹  张秀敏 《今传媒》2014,(8):154-155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传统的民族文化都有着浓厚文化内涵,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力。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中,已经成为现在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也是当今时代发展的特征。事实证明只有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借鉴,并在对民族文化研究的基础再对进行艺术设计,才有可能对人类历史的进程产生深远的意义并在世界舞台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清代统治阶级沿用历代调解制度,根据清代社会民族特点形成了成熟的民事调解体系,达到有效化解清代社会纠纷的目的。因此,通过对清代调解制度的全面探究,深入挖掘清代调解制度的价值,以期为处理目前高校突发事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郝珊 《兰台世界》2013,(12):16-17
清代统治阶级沿用历代调解制度,根据清代社会民族特点形成了成熟的民事调解体系,达到有效化解清代社会纠纷的目的.因此,通过对清代调解制度的全面探究,深入挖掘清代调解制度的价值,以期为处理目前高校突发事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郑怡 《今传媒》2015,(2):22-23
知识产权纠纷不同于传统民事纠纷,具有其特殊性。以知识产权纠纷适用诉讼调解为出发点,对我国知识产权纠纷诉讼调解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知识产权纠纷诉讼调解相关制度基础以及各级法院在调解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在探讨我国知识产权纠纷诉讼调解制度在调解的中立性与效率方面存在缺陷的基础上,对此现有制度提出相应完善方法。  相似文献   

9.
商事仲裁与商事调解作为两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仲裁法律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并且发展壮大,但是在实践中遇到了发展“瓶颈”;商事调解作为商贸发展的结果,在我国还没有确立基本的法律制度。本文在对商事仲裁与商事调解的优势与发展困境进行论述,比较两者的差异,分析两种制度结合的可能性及优势的基础上,试图将我国目前的商事仲裁与商事调解资源相整合,以寻找仲裁与调解相互共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和法制建设的深入,传统的法院调解制度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有必要对其加以完善和发展。严格规范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解制度,真正落实自愿、合法原则。改变过去的“重调轻判”观念,使争议双方在处分自己民事权利前对各自的合法权利义务具有清楚、明确的认识,改过去“让谅型”调解为“公平型”调解。严格规范调解程序,防止其不规范性和随意性。协调和修改审判监督机制相关规定,强化对调解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1.
各民族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特定的历史文化。这些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的众多方面,世代传承不辍,形成一种无形而强大的社会凝聚力量。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与档案文化功能的发挥是分不开的,档案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处于基础地位,有着文化凭证作用、文化媒介作用、文化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电视剧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文化表意方式之一,对其发展分期的研究,是考察社会文化演变的关键参照系,历来受研究者重视.目前中国电视剧分期研究虽讨论热烈,但缺乏对各家学说的综合比较,从而阻碍着电视剧研究的深化.本文论述以1980年代为始,尝试系统梳理相关研究,从形式论角度讨论中国电视剧的演进,一窥其背后隐在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分析了宋代社会救助制度迅速发展的原因,包括思想理论基础、社会历史沉淀、社会现实依据等诸方面因素,以及宋代社会救助制度的特点及不足。  相似文献   

14.
1我国现代化事业处在重要历史节点"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处在重要历史节点上。只有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国63周年人民日报社论)。广播影视行业现代化事业发展也正处在重要的历史节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了我国构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  相似文献   

15.
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以“自然”“自治”“自适”为基本特征的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曾经在传承与发展乡村文化、维护乡村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的社会基础、客观条件、价值取向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亟待完成现代性构建。文章结合“安康新民风建设引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制度设计,从现代乡村文化场域构建、乡村文化“内生性重构”和乡村文化价值体系重塑3个维度探讨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的现代性构建问题,认为要在充分尊重乡村文化底色和“自然”“自治”“自适”传统的基础上,融入面向未来、持续发展的时代意识,推动乡村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1我国现代化事业处在重要历史节点 "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处在重要历史节点上.只有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国63周年人民日报社论).广播影视行业现代化事业发展也正处在重要的历史节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了我国构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提出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吉呈花 《全国新书目》2008,(Z1):119-120
一、图书馆文化的含义及特征"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对它的界定众说纷纭。广义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又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文化的发展具有  相似文献   

18.
欧阳湘 《历史档案》2011,(1):95-103
调解(和解)①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在外国法学家看来,"中国法律制度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是调解在解决纠纷中不寻常的重要地位"②.有的甚至认为,中国古代的官府审判也是"教谕式的调解"③.因此,调解制度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电国传统法文化的重要资源,"也被比较法学家划分远东法系或中国法系的基本标志之一"④...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又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具有丰富的地理环境和优秀的社会资源,形成了无可替代的中国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中沉淀下来最为宝贵的东西,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不同国家的文化都有其独特性,中国文化也不例外,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非遗"综艺节目指在节目的过程当中,将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唐伟 《报刊之友》2012,(12):146-147
文化的发展是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相互交流、不断融合的过程。文化大传统和小传统二者不断交流互动促进了高雅文化内容的多元化,也促使底层文化百姓逐渐接受贵族知识分子的文化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唐朝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是一颗闪耀的明星,这得益于发达的精英文化对社会大众文化的熏陶,二者的整合提高了整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和繁荣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