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港味普通话"是普通话在香港流行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语言变体,它源于港人在说普通话时对粤普两语中同形异义词的借用和对外来词的借用。与香港本土文化及港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词汇进入普通话使用已成为发展趋势,大量的港式粤语词汇,经由"港味普通话"被内地的人们在普通话中广泛使用,并进入《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2.
选取79名闽南地区幼儿(年龄4-6岁)作为研究被试,采用"匹配伪装实验"调查他们对普通话、英语、闽南语三种语言的态度。研究表明:闽南地区幼儿对普通话和英语的评价明显高于闽南语,幼儿对普通话掌握水平高,对闽南语掌握水平低,闽南语的发展存在危机;不同类型的幼儿对普通话评价差异不大,对英语和闽南语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幼儿语言态度受到学校语言教育、家庭经济水平、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影响。幼儿对闽南语存在态度与行为上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韩佳蔚 《文教资料》2014,(23):53-54
新时期"推普"和普通话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进一步实现普通话作为民族共同语、全国通用语言,在不同方言区之间、各少数民族之间、对外汉语教学及国际交流中的社会交际功能,而且在推动文化教育、社会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及其承载的文化乃是"国脉所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应该从历史发展、文化传承和民族振兴层面认识"推普"的意义;普通话教育应肩负起保持、传播、发展民族文化,推动国家文化建设、母语文化传播、民族素质教育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4.
从语言模因论看,粤方言词"搞掂"被模仿复制成普通话"搞定",演变过程中发生"基因型"变异,是粤语模因在普通话中的复制。"搞定"一词又通过形式演变、语义泛化、模因复合体的方式得到强化,成为强势模因。在模因的复制传播过程中同时受到社会因素、语言自身的因素、人的心理因素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沪语与普通话儿童普通话发展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自编测试卷对88名上海幼儿园在读幼儿,以会讲沪语儿童和只会普通话儿童作为被试间变量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结果表明:沪语儿童在普通话水平上没有表现劣势;从发展趋势来看,3岁、4岁沪语儿童普通话水平的各项指标要低些,到了6岁基本是相当的,这可能与母语方言和受语言教育两个方面因素有关;沪语经验对普通话发音错误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沪语儿童语音加工能力可能更有优势;最后提出教育启示:在上海地区的幼儿园,除了教授普通话外,应适当开展沪语教学,让儿童维持"双言"能力,使地方语言文化得以传承和再发展.  相似文献   

6.
运用匹配变口音技术,选取51名广西瑶族小学生(年龄8~10岁)作为研究被试,采用"匹配伪装实验"分别考察他们对普通话、桂柳话以及瑶语的语言印象.结果表明:1.汉语方言--桂柳话的讲话者在家乡体裁上获得了更多的显著性好评,它被认为比普通话、瑶语更好听、更流畅,表达能力更强,而且更无私更合群;在城市体裁方面,普通话被评价为最流畅、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语言;2.在加强普通话的宣传和推广的同时,也应肯定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地位,普通话教学与保护民族语言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7.
意象、语感与普通话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究竟什么使得人们在言语听辨中能迅速理解话语,而在言语产生中正确制订和执行言语汁划?解开这个谜对普通话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确立正确的教学原则和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有助于普通话教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我们认为,对语言理解和使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脑中的语言意象,它与语感有密切的联系。普遍话教学以培养和建立健全普通话语言意象为目的,就要把着力点放在提高感觉能力、调动无意识、利用情感因素这样几个方面。一、语言意象在言语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语言学界习惯于把“眼观六服目一听八方”,对语境中各种语言因素…  相似文献   

8.
粤语和普通话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成为广西的强势语言,这其中经济因素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商品经济推动粤语在广西东南部的盛行。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人员流动,促进了使用不同语言人群的广泛接触和交流,促使广西人语言态度发生了变化,调动了人们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自觉性、积极性。当前,广西应贯彻国家推普工作的方针政策,营造良好的使用普通话的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不同语言人群的广泛接触;推动市场经济建设,创造外来人语言适应的环境;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语文师资的培养力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推普骨干队伍;加强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推广普通话创造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香港的大专院校,用普通话教授中文有两类课程:第一类是对外汉语,传授对象是外国学生;第二类是普通话,传授对象是香港本地学生。香港本地学生绝大多数的家庭语言为粤语,所以各大专院校为他们设立一些普通话必修或选修课程,目的是提高香港学生运用普通话的能力。本文将讨论第二类课程的一些问题。普通话课程将语文和文化结合起来。课程内容是中国文化的,而非中国文学的;作文是应用文实践的,而非创作实践的。课程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针对香港学生的"粤语中文",在口头上或书面上加以指正,引导学生向"标准中文"看齐。  相似文献   

10.
对早期普通话在香港的定位是进行早期普通话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黎欧阳汝颖(1997)认为“普通话对香港人来说,既不是第一语言(母语)又不是第二语言(外语),而是界乎其中的第一个半语言”。香港在本质上是一个广州话的社会和社区(何国祥,2005),幼儿的母语为粤语。普通话与粤语都是现代汉语,属于同源异流的关系(方小燕.2003).语音和口语表达方式是主要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国家教委、语委规定 :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普通话应达到一级或二级水平。方言区的学生语感差、方音重 ,普通话水平低 ,急需通过教育和训练提高语音质量 ,达到规定等级  相似文献   

12.
方言的调查研究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普方古字音对照查询系统"以《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所录汉字为基准,建立了ACCESS数据库,并利用ASP语言设计了查询界面和查询结果显示界面。利用本系统,可以选择拼音、汉字、反切、韵摄、等呼、古声、古韵、古调、方声、方韵、方调、普声、普韵、普调等参数,通过网络进行任意或组合查询,使普、方、古之间的对比研究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相似文献   

13.
对于母语为非汉语(或称官话)的人来说,在教授或者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会出一种普遍的问题:为什么他们会听不懂北京话,而北京话是制定和规范普通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除了说北京话的人之外,大多数中国人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简单的答案是:即使普通话是基于北京话,它们实际上是不同的。但是有多大区别,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学习和说普通话的人来说,在理解北京话时造成障碍的基本的区别在哪里?到目前为止,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还很不够。文章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普通话和北京话之间存在的最显著的11种区别,进行系统的讨论分析。文章还引用了取源于真实生活会话中的大量例子,作为所提出的论点和观察分析的陈述的论据。  相似文献   

14.
三穗方言的语音系统与普通话的语音系统虽然不同 ,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就应该找到本方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 ,纠正方音 ,学习发标准音。研究三穗方音中的声母、韵母、声调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 ,有利于三穗方言区的人们排除方音干扰 ,尽快掌握普通话  相似文献   

15.
母语方言是方言区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最大障碍,因为方言与普通话无论是在语音、词汇还是语法上都存在较大差别.要帮助学生克服根深蒂固的方言干扰,教师必须从方言实际出发,采用与方言对比的普通话教学模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学前期是学习普通话的关键期,进而提出把方言学的研究分成方语和方音两大部分,并以云南部分方言为例,阐释了学习普通话的重点在于纠正方音的观点,从而为各方言区的人们学习普通话提供一条更为简捷和有效的路子。  相似文献   

17.
通过比较湖北方言,普通话和英语语音在音段层次和超音段层次上的特征,提出利用学好普通话发音的机会,培养语音感,增强对语音的敏感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音水平。  相似文献   

18.
传统普通话教育以显性教育为主,教学内容偏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巧的训练,高耗低效。母语习得与"语感中心论"给普通话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参照与启示,普通话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语感,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隐性教育体现出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人掌握和运用普通话所达到规范程度的检测。应试人在测试中被评定的普通话等级应该是客观、可靠的。但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种口语测试,主观性很强,不同与于笔试中的选择题和是非题,评分难以客观、准确,常常出现较大的误差,降低了测试的信度。在评分中影响客观化的因素我们称之为非客观因素。本文主要谈谈PSC评分中出现的非客观因素的干扰及尽量减少这些因素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普通话习得中的台州方音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州方音和普通话的语音体系存在较大差异.台州人在学习和掌握普通话过程中,明确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排除方音干扰,最终达到发音纯正的重要途径.对台州方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描写,可以从中发现台州人学普通话过程中克服方音阻碍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