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对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中在学校定位、办学条件、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建本科院校实现科学发展的若干对策: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定位,改善办学条件,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创建优势特色。  相似文献   

2.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位于广州开发区科学城内的区位优势,建立开发区企业参与校董事会和各专业管理委员会的有效机制,将由学校主导的办学模式向由行业和标杆企业引领的方向转变,形成校中园、园中校的办学特色。2003年学校与广州市今明科技有  相似文献   

3.
以日本专修学校的创建背景为出发点,概述日本专修学校的发展状况,分析其发展的原因,得出日本专修学校对发展我国高职教育的四点启示:应明确高职办学定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应多样化;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应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专修学校的创建背景为出发点,概述了专修学校的发展状况,继而分析了专修学校发展的原因,最后指出了日本专修学校对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四点启示:1.明确高职办学定位;2.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4.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日本专修学校的创建背景为出发点,概述了专修学校的发展状况,继而分析了专修学校发展的原因,最后指出了日本专修学校对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四点启示:1.明确高职办学定位;2.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4.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如何确立自身的办学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乏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成为困扰高职教育发展的重大瓶颈。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利用高职教育的优势,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主要表现在目标定位、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等三个方面。其中,目标定位是基础,专业设置是关键,人才培养是重点。高职院校要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必须确立正确的高职办学理念,明确办学定位,做到面向市场设置专业,面向就业培养人才,面向实践培养双师。  相似文献   

7.
王莉 《教育导刊》2010,(2):56-58
缺乏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成为困扰高职教育发展的重大瓶颈。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利用高职教育的优势,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主要表现在目标定位、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等三个方面。其中,目标定位是基础,专业设置是关键,人才培养是重点。高职院校要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必须确立正确的高职办学理念.明确办学定位,做到面向市场设置专业,面向就业培养人才,面向实践培养“双师”。  相似文献   

8.
英国现有169所大学和学院。大学是根据《皇家宪章》、《议会法》或由枢密院授权创建,开展课程并授予学位的独立自治性机构。大学和学院实行自我管理,但受政府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教育技能部提供教学需求和政策指导,如为全体公民提供公平上大学的机会:二是大学拨款委员会对大学的经费和招生人数、开办的专业产生影响,即通过政策和经费杠杆来影响学校。校董事会是各大学的最高管理机构,负责大学校长的选拔和聘用、决定学校办学方向以及重大发展:校务委员会负责学校具体的办学事务和日常管理运作。  相似文献   

9.
新建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一所学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办学定位的问题上必须处理好追求卓越与创建特色、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教学中心与加强科研、学校集权和分级管理、职业核心能力与专业核心技能等六个关系。正确把握和处理好这六种关系,有利于新建高职院校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职业学校特色化发展主题,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的创建过程,就职业学校发展的特色化教育品牌定位、品质塑造以及内涵延伸等问题作实践性探索,旨在为职业学校的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晚清民国时期校董会制度经历了从清末民初的法外生存与制度失序,到北洋政府时期的进入立法与权力规范,再到广州、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立法强化与权力转向等发展阶段。校董会制度的教育立法进程受到制度来源、制度试验,以及国家战争、民族主义、教育经费、文化观念、教育权力等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遵循着历史制度主义的路径依赖、断裂平衡原则,并借国家政治权力的介入,从民间试验走进国家立法,从制度失序走向制度规范,从制度危机走向制度平衡。晚清民国时期校董会制度的立法进程,实质是政府与学校、社会、教会等多元办学群体的一场教育权力博弈,并在学校所有权与治校权的离合之中,最终完成了校董会权力的合法性转向。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中学学生参与调查"以"学生参与"为核心调查内容,用以描述、理解全美中学教育活动中的学生参与情况,并为教学变革和学校改进活动提供信息。"中学学生参与调查"启示我们,应重视从学生的角度理解学校环境和教育改革,构建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学生评价体系,并且应将大规模改革与基于个别学校调研结果的学校层面变革规划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美国赫尔巴特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旨在通过宣传、研究和实践赫尔巴特和德国赫尔巴特学派的教育学说以改革美国学校教育的教育运动。它以德·加谟和麦克默雷兄弟为主要领导人,以伊利诺师范学院为依托,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从教育理论到学校课程、教学方法、教师培训等方面,对美国学校教育产生了多重影响。尽管这场运动昙花一现,但对美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为清代文化史上存续持久、人数众多且影响颇大的著名文教群体的桐城派,因以古文名世而历来被视为文学流派;其实桐城派学者多有丰富的教育经历与主张,与教育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以"桐城三祖"为代表的早期桐城派学者在清代科举、书院等文教领域开展了积极的教育活动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考察他们的教育主张与实践,不仅有助于丰富对清代教育的全面认识,也有助于从源头上理清近代以来晚期桐城派在传统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种种表现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5.
政府与学校变革关系是当前完善教育管理体制的关键问题。政府管理学校变革的职能转变、学校进行教育变革的职责确立以及学校变革中新型政校关系形态创生是探讨我国政府与学校变革逻辑和实践关系的三个维度。其中,职能转变包括从国家管理到公共治理、从管制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从全能型政府到有限型政府;职责确立包括有条件的自主获得、无条件的政府监督;新型政校关系形态包括委托管理模式、多元交互模式、教育议事会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共教育制度与教育均衡化发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教育的均衡发展” ,是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政策导向 ,也是国家公共义务教育体系的价值追求。教育均衡化是围绕教育公平提出的教育发展思路和政策 ,但是不等于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化问题的提出 ,集中地反映了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根本矛盾。我国公共教育制度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所表现的教育公平形态是不一样的。教育均衡化所挑战的是我国公共教育结构性的问题 ,教育均衡化政策集中反映了最高决策部门在中国公共教育发展思路上的改革与创新。它是对趋于失范的公共教育制度的一种及时的调整和再规范。  相似文献   

17.
学校文化与学校课程之间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统一能够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顺利达成,对立却能起到阻碍作用。通过再造学校课程的方式可以缓解两者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让两者在动态中取得平衡,最终实现两者的共生。  相似文献   

18.
校长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引领者和实践者,要确立校本发展理念。确立校本的办学理念是校长发展学校的灵魂,开展校本建设是校长实现办学理念的关键。育仁中学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扎扎实实开展校本建设活动,在校本课程、校本管理、校本研究和校本培训等方面逐步形成了校本办学特色,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古罗马的学校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与之基本处于同一时期的中国汉代学校教育,则为中国封建教育制度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历史基础。二者在教育背景、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上既有相似性,又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以独树一帜的人道主义教育理念和毕生的精力将乌克兰一所普通农村学校--帕夫雷什学校打造成世界著名的教育实验学校.几十年后的今天,这所学校依然坚持践行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思想,并适应时代进步需要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将其不断丰富、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