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能量"一词,当下在好多场合被引用。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也同样需要这种"正能量"。有了"正能量",我们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我们的教学理念才是新的,我们的教育才是遵循教育规律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正能量"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实践做一点探索。一、创设浓郁的班级文化,营造学习的"正能量"一所学校有它的校园文化,它可以熏陶人,给人力量,这就是校  相似文献   

2.
如果评选2012年最火暴热词,"正能量"—词一定能位居其列. 何为"正能量"?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对"正能量"一词的定义是:一切予人向上的力量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通俗点说,"正能量"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意念力,就是一种朝气蓬勃的生活态势. 那么"正能量"一词又是何时在国内被广泛提及的呢?2012年伦敦奥运会火炬传递期间,十位中国草根火炬手远渡重洋,在大西洋彼岸参与伦敦奥运火炬传递.公众认为,这些火炬手身上所绽放出来的能量价值,给予了整个社会"正能量".于是,一句名为"点燃正能量"的励志口号在网络乃至全社会迅速蹿红.  相似文献   

3.
石钧尹 《考试周刊》2010,(42):44-45
一、舞蹈形象的塑造与音乐歌曲的教育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我们相信,没有一种教育观点、教育原则或教育方法是唯一的或是做好的,对任何一种教育现象都有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不同的教育风格。教育要提升人的地位,即要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力量、发展人的个性,实质上就是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我愿终生奉行一个字. 一个什么字呢?那当然是——“乐”字. 现在社会上有一个很流行的词——正能量. 毫无疑问,“乐”就是一个极具正能量的字.因为“乐”这个字,让人想到的往往就是快乐、乐观. 快乐是一种心态,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但能时刻拥有它的人则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5.
袁娟 《海外英语》2013,(6X):73-74
现代流行的"正能量"一词,即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和世界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具有正能量的人应该是健康、积极、乐观的。我们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正能量的人。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和阅读来作为传播正能量的一种手段。教授有关课文,可以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有意义的阅读材料可以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思考和探索,热爱生活,培养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6.
正能量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理想。现在国内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对人精神领域的影响,非常巨大。教师要用良好的职业修养、开放的胸怀创设理想的教学情境,运用美育传播正能量,并引导学生树立是非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正>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需要培植正能量,首先需要教师具有正能量,并且在课堂及生活中积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培植学生的正能量,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教育,这样的教师才是真教师。传递正能量,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与充实,通过各种方式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育人有本:站稳三个位,培育正能量作为教师,"明白培养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8.
<正>正能量又称正向能量,它是指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落实到数学课堂上,就是教师应充分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正能量.本文仅从课堂语言角度入手,从导入、析题、评价、结语四种常见的数学课堂语言出发,谈谈课堂教学中正能量的传播.一、导出正能量所谓导语就是一堂课的开场白,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也表明:要使学生心收回来,集中到本节课的知识学习上,课堂前5分钟最为重要.优秀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在最佳的精神状  相似文献   

9.
好的电影,总是能够带给人积极的人生态度,弘扬社会的正能量,引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电影不仅是一种娱乐和消遣,让人放松心情,更重要的作用是,电影可以给人一种精神体验,陶冶情操,给人启迪,发人深思,尤其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0.
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都产生着一种力,但他能否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和不断完善,能否传递教育正能量,则取决于其自身的思想力、发现力、行动力,这三种力融合而成“教育力”。作为学校校长,不仅自身要富有教育力,还要善于引领和激励教师成长为有思想力、发现力、行动力的人。  相似文献   

11.
每个优秀的班主任都懂得自己的本职是培养人。学生违纪事件也是培养人的资源,而很多班主任总是把违纪事件当作班级前行的障碍。面对事故,有人惊慌失措,有人却能泰然处之。处理好违纪事件不仅需要教育能力,更需要教育情怀。有位教育家说,错误是孩子成长的勋章。那么,违纪事件就是一个人、一个班级成长的必需。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因为懂得,所以知道如何从违纪事件中寻找教育正能量。我常用的有两种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正能量?科学的解释是: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即为正。风靡全球的美国积极心理学巨作《正能量》指出: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在当下中国,教育被广泛诟病,因为教育与每个人的发展紧密相连,与每个家庭的未来息息相关,所以对排除教  相似文献   

13.
人的内心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场,心灵能量大的人,必定是一个有爱的人。教育要培植正能量,首先就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强大的心灵能量,在教学中积极向学生传递,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教育。为师有道,为教有方,育人有本,立身有术。一、吸引力人们的思想、情感、语言、行动结合在一起后的能量形式将会吸引与其本质相同的人和事物,也就是积极吸引积极,消极吸引消极。作为教师应该拥有积极的能量,把这份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应是弘扬人的主体价值的教育。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通过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来展开的。而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就是人的主体性素质的不断培育和展现的过程,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关照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活动,教育过程也就是一种对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15.
粤北山区学校的学生父母在外打工的较多,学生缺乏监管,班风邪气有压倒正气的趋势。培养良好的班风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也是人的培养教育的最终目的。为了培育班级正能量,就需要一种文化来替代班级目前这种"文化",而地方文化因为其特性,正可以符合这一要求。利用地方文化中的正能量的元素,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从而达到培育班级正能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戴玉 《考试周刊》2013,(65):20-21
<正>教育的过程就是发掘人的天性、潜能及潜在价值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为教育倾尽毕生精力,但它全部理论的基石无非就是一个朴素而富有人情味的愿望: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调动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望。如何传递正能量,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是教师面对的重要课题。结合教育实践,我有如下思考。一、爱学生,珍视学生情感体验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一个有人情味的老师才能激发学生与生俱来的情感,教会学生怎样体验情感,从而促使学生乐于体验,为独特的体验而快乐。其次,要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  相似文献   

17.
<正>不要和负能量的人交朋友蔡永康在接受记者采访,对小S进行评价时说:"小S是个很好玩的人,她个性本身就是很乐天,很有活力,这个朋友让我觉得活着是一件很值得、很舒服、很有趣的事。有的人会让我觉得活着很没劲,碰到他会把我的能量都吸走。"每个人身上都是带有能量的,健康、积极、乐观的人带有正能量,和这样人交往能获得正能量,令你感染到那种快乐向上的感觉,让你觉得"活着是一件很值得、很舒服、很有趣的事情"。悲观、体弱、绝望的人刚好相反。人就像"飞蛾趋光"一样,喜欢光明快乐的人,和这样正能量的人交往,你会觉得自己  相似文献   

18.
"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而"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因此"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课堂是教学主阵地,是"正能量"发挥作用的主战场,将"正能量"概念运用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来,挖掘和培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正能量",有助于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即是通过作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从语文课堂中"正能量"概念的引入着手,提出了一些有关语文教学"正能量"培植的见解,期与教育同行共研。  相似文献   

19.
个性教育原本是强调尊重、鼓励和发展人的独特性与优势的教育,它要求根据个人能力和个性给予受教育的机会并将这一要求贯穿于教育的各个方面。个性教育,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是,个性教育是培养心理学范畴的个性即人格的教育,也就是对人的心理素质的教育。另一种是相对于共性而言的教育,即因材施教,以期充分发掘人的潜能和创造力的教育。当然,无论我们从哪一个角度去理解个性教育,很明显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一批个性和谐发展和极富创造力的人才。良好的个性意识和个性能力强烈地影响到个人…  相似文献   

20.
教育价值视域下的高校师生关系类型与模式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价值澄清、价值引导和价值追求的过程.师生关系与一般社会关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因教育而生,又为教育而存,其最大的功能就是教育功能.不同类型与模式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价值的实现途径和结果是迥异的.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教育的终极关怀是人自身,一切教育创造性的活动最终只能是对"人的价值"的创造与增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