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佳 《中小学电教》2010,(7):148-148
<正>"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关键"。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文中意,言外意"。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当以一个学习  相似文献   

2.
樊高华 《考试周刊》2013,(73):45-46
"文本解读"成了热议话题,反映语文课开始理智地关注文本本身。文章提出多维度解读文本的教学策略研究,有利于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一是国外名家对多维度解读文本的见解;二是国内名家对文本解读的见解;三是现代阅读理念对文本解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关键。"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些教师解读文本的方法就是大致浏览一遍课文,再对照教学参考书中的教材说明把教材理一遍,然后参照别人的教案进行设计,备课就算大功告成了。没有对文本的深度触摸,没有对文字的反复咀嚼,一旦离开了教参这根拐杖,教师备课几乎寸步难行。长此以往,不但  相似文献   

4.
文本各有特点.学生千差万别.两者要交汇于课堂.教师要完成这神圣的一讲,对文本的准确、深入解读就显得尤为重要。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谈到对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提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  相似文献   

5.
沈:语文课改正在向纵深发展,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素养日益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我认为老师要上好一节阅读课,有三个关键:一是要正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三是要灵活机动地进行课堂实施。其中文本解读是基础。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文本解读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语文界,让语文课返璞归真的呼声四起。要真正让语文课回归真实,就必须从解读文本开始。教师解读教材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课堂目标达成度的高下。那教师应该如何解读文本呢?一、回归读者,与作者对话我们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进入这样的状态:撇开"这是一篇课文"的思维定式,把自己当做一名读者,先不要看教参或相关资料,也别像赶趟儿似地匆匆浏览,或许你会被  相似文献   

7.
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教师对文本的把握,对整个课堂教学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认真解读文本内容,挖掘文本的思想、情感等,注重方法与策略,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真正引领学生进入文本。  相似文献   

8.
蒋春霞 《成才之路》2014,(29):76-76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说:"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文本细读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更是课堂教学的精彩之源。  相似文献   

9.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之根.如果教师对教材解渎得好,对文本分析得透,那么课堂上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就不会产生.著名特级教师,中国小语教学的新生代人物孙双金老师在谈对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首先提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书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而意”,  相似文献   

10.
正新修订的2011年版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实现这几者之间的和谐对话,教师就必须立足文本、尊重文本,借助文本这一中介,领会作者的用心,理解编者的意图,体现教者的目的,关注学生的学情。可见,要想成就一堂精彩的语文课,首先要解读好文本。于永正老师也说过:"解读文本是备课的最重要一环。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儿。"解读文本,就要会心潜入,方可知其意、闻其味。  相似文献   

11.
正确、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条件。在解读文本时教师既要做到心中有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来认识文本,又要重视文本中的语言因素,善于抓住文本中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训练。只有这样,学生上课时才学得有劲,学得轻松,学有成效。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文本是小学语文学科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对文本的正确解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认为,合理解读文本是上好小学语文课的第一步。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科学有效的解读?我认为,需要"突出"地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突出正确的价值引领文本解读说到底就是把握文本的原意,以一种本  相似文献   

13.
“文本解读”(或曰“文本细读”)成了热议的话题,反映语文课开始理智地关注文本本身了。所发表的见解,有的主张解读文本要有深度、广度,人文内涵对学生要有哲理性、文化性的启迪,有的则着眼于教学方法层面的方方面面……总之,众说纷纭。这些见解不乏真知灼见,但似乎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这就是:文本解读,到底应该指向哪里?教师应该如何解读?  相似文献   

14.
文本解读也是语文课改以来长盛不衰的话题,一如既往地成为本年度的热点。多数语文刊物辟有文本解读专栏:有的是关于文本解读一般策略的探讨,更多的是对特定文本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上好语文课的重要前提。以《囚绿记》为例,从细化解读,琢磨文本厚度,拓展解读,挖掘文本深度,借鉴解读,夯实解读硬度三个方面探索如何在文本解读时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使教师在教学时思路灵动,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6.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学的第一步.浅度解读往往表现为对作品浮光掠影式地浏览,用来教学生,往往导致语文课低效甚至无效.过度解读是指超越适当程度地解析文本,同样容易导致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恰如其分地读出作者的“意图”,读出作品的价值,即为适度解读.适度解读是语文教师应当追求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首先要有感悟,才能使学生有所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所体验,才能使学生有所体验;要让学生感动,教师首先要自己感动。如何全方位地、科学地解读文本呢?下面结合笔者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做法.谈谈对语文课文文本解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谈到对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指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方智范教授指出:"对广大语文教师来说,应回归语文,练好内功,尽可能正确、到位地理解和把握文本。"审视当下的语文教学,文本解读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何  相似文献   

19.
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是由一个个细小的环节构成的。对细节的处理,决定教学的成败,决定学生解读文本的深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文本的矛盾处叩问、在文本的细微处感知、在文本的浓情处留意,引领学生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相似文献   

20.
博览在线     
《广西教育》2011,(25):25
文本解读的四个"相对性"崔国明在2011年第6期《教学与管理》上撰文认为,文本解读是语文课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需要把握好四个"相对性":一是相对客观性。文本的客观性是读者与文本对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