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发展的动态制衡是在大学与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多元张力之网的建构和运行中实现的。大学发展的多元张力涵摄如下基本内容:通过“政府控制”与“大学自治”的衡平,建构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必要张力;通过“市场介入大学发展”与“大学自觉保持与市场的适度距离”的兼取,建构市场与大学之间的必要张力;通过“社会干预大学运行”与“大学理性超然于社会”的共存,建构社会与大学之间的必要张力。  相似文献   

2.
大学发展的动态制衡是在大学与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多元张力之网的建构和运行中实现的。大学发展的多元张力涵摄如下基本内容:通过"政府控制"与"大学自治"的平衡,建构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必要张力;通过"市场介入大学发展"与"大学自觉保持与市场的适度距离"的兼取,建构市场与大学之间的必要张力;通过"社会干预大学运行"与"大学理性超然于社会"的共存,建构社会与大学之间的必要张力。  相似文献   

3.
博览     
大学、政府与市场三角关系的定位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是围绕政府、市场、大学三个基本要素的关系与作用展开的。西方学者伯顿·克拉克提出并建构的大学、政府与市场的“三角协调模式”,加雷斯·威廉斯所拓展的高等教育发展的细部模式,无疑为当下我国政府、市场和大学三角关系的定位,展示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新思路:(1)高等教育系统中,大学、政府、市场三者是并存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三者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充满张力的脉络空间;(2)在政府、市场和高等  相似文献   

4.
和而不同: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必要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与社会之间有时保持平衡,有时又有缺失和偏移,但是大学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与社会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既积极“介入”社会,又保持一种“象牙塔”的精神气质;既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相对“超然”于社会,具有一定的自治和自由。大学发展是大学内在发展逻辑与外在发展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的基层治理中,基层公务员在政策执行时常常出现“非自主性理政”的状态,这主要表现为无功而返的执行、不得已的执行和无可奈何的有限执行行为。这一“非自主性理政”现象的出现与基层政府自身的组织条件和外部的制度、技术环境紧密相连。通过对某乡镇政府的案例分析,本文尝试提出,基层政府自身的“自由裁量权”与“行政追责约束”之间的张力,人力、财力等组织资源匮乏的情况阻碍了政策的有效执行;其次,上级政府的官僚层级压力与政策法规在地方的低适应性之间形成的张力导致了基层政府政策执行的困难;此外,民众的多元诉求与政策执行效率之间也会出现矛盾。所有这些因素影响着基层政府对于社会的有效治理。因此,有必要在国家政策法规的精细化、中国行政体制的分层治理以及基层政府与民众的合作治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速览     
《教育》2012,(23):8
公共理性: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路径《教育探索》2012年第5期刊载吕洪刚的文章指出,要以公共理性中多元共识的理念来解决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冲突与博弈,使之走上融合的理性之路。尽管学术权威与国家权力和社会之间天然地存在张力,但也绝对不能忽视它们之间的"博弈"。在现代大学制度的构  相似文献   

7.
多维视角下我国大学职能复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学地位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大学提出了多元的需求。从不同的视角对大学进行观察,最终会得出多元的功能结论。然而,大学作为一个文化组织有其内在的本质特点和行为规律。如果大学为保持与社会的合力而失去必要的张力,大学将离“象牙塔”的本质越来越远,最终失去自我。  相似文献   

8.
复杂性思维是非线性的认识论,强调通过全局性、整体性和背景性的思维方式认知世界。用复杂性思维审视现代大学管理,现代大学是一个复杂的运行系统:大学不仅要协调政府、市场、社会和学校的四位关系,更要处理好教育体制、教育机制、教育活动以及各种教育要素的关系,同时还要平衡校内党政机构、学术组织、社团组织、学生群体的权力分享机制和利益诉求。因此,大学从“治理”走向“善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善治大学的路径在于:从外部而言,要重塑关系,明晰权责边界,形成大学、政府、社会与市场之间的共生性关系;从内部而言,要不断完善制度,大力推动改革,激发活力,真正实现学术本位,教授治校。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的多元价值内涵及其张力,是高校教育运行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和轨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教育实践中凸显的多元教育价值内涵及其矛盾冲突,同时依托自身的工作机制与优势,在调适大学教育价值冲突、保持多元价值目标之间的合理张力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以保证学校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市场介入大学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市场介入大学开始就朝着主导大学的方向发展。大学要想不完全为市场所控制必须有对市场的制衡力量。政府、社会都是可能的制衡力量,但作为一种大学外部的影响力量,政府和社会的干预也有走向极端的可能。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的关系面临着重新定位和建构。对于大学来说,应立足时代又超越时代、扎根现实又超越现实、关怀社会又反思社会,在自主和控制之间寻求合理尺度,与市场、政府、社会保持适当距离,实现崇尚理性与追求功利、崇尚学术与适应社会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构大学内外部治理之间的新型关系以实现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正确理解大学内外部治理之间的复杂关系,需要从价值逻辑、政治逻辑、行政逻辑、社会逻辑和文化逻辑等多向度关系逻辑加以把握。依据不同关系逻辑的主导地位和影响力强弱,将大学内外部治理关系调适模式划分为科层式调适模式、法人型调适模式和市场化调适模式等三类。在客观分析中国大学内外部治理关系现状的基础上,立足大学治理的中国特色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最后,围绕“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更好发挥市场作用”这一目标,提出了以实现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高校自主与有效市场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大学内外部治理关系调适模式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治理”视野下的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变革日益显现出教育分权、主体多元与大学自主的发展趋向,这一变革趋势顺应了治理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高等教育治理主要体现为政府权威的去中心、大学自治以及各种社会组织和公众民主参与高等教育管理,折射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网络式治理结构、相互合作与互动协商的对话式伙伴关系、权力共享与责任分担的公共责任机制理念以及追求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目标。要想充分调动多元主体的积极性,保持多元权力的良性互动,推进高等教育管理秩序的良好运行,应从政府、大学和社会三个层面来建构高等教育治理架构。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变革日益显现出教育分权、主体多元与大学自主的发展趋向,这一变革趋势顺应了治理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高等教育治理主要体现为政府权威的去中心、大学自治以及各种社会组织和公众民主参与高等教育管理,折射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网络式治理结构、相互合作与互动协商的对话式伙伴关系、权力共享与责任分担的公共责任机制理念以及追求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目标。要想充分调动多元主体的积极性,保持多元权力的良性互动,推进高等教育管理秩序的良好运行,应从政府、大学和社会三个层面来建构高等教育治理架构。  相似文献   

14.
“带电作业”、“一周一报”、“单一广告”等传统模式制约广播电视报发展,创新发展模式是广播电视报可持续发展的必由选择。当前在选择发展模式的方向和路径上,广播电视报应确立市场取向的发展定位,做新闻、影视、生活兼具的广电报(新都市报);按市场需要选择出版周期,量力而行向“一周多报”转型;树立多元经营发展思路,拓展广告以外的创收路子;推进“报网融合’’工程,建构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信息资源聚合与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15.
在包容性理念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其在法治实践中突出“法”建构与运行的包容性,这推动着大学治理通过软硬法融合的混合法模式寻求规则的包容,以“他治”和“自治”相结合的协同治理建立秩序的包容。前者强调大学以章程为核心的软法规范的自主建构以及与政府的联合创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以法律保留原则勘定大学组织制度要素的边界、将制度要素有的放矢地介入大学内外部事务、构建制度要素协同运行模式等实现大学治理软法与硬法的衔接与整合;后者则在于持续优化传统的以管理为目的的行政监管秩序和不断拓展大学组织自律秩序,实现政府依法管理与大学依法自治的共建共治共赢。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该如何把握?地方高校如何在竞争的市场中寻求生存与发展?这是当前地方高校面临的困扰。地方高校是普通高校体系中相对特殊的成份,既不能为了短期的利益放弃大学精神,更需要赢得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从而建构起一个相对独立、协调发展、适度有序的生长关系系统。绍兴文理学院积极实施“走错位发展、差异竞争之路,在与地方政府、社会的紧密合作中提升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策略,与当地政府、社会之间形成合作服务、共生共荣的良好关系,初步探索了一条开放办学、有效管理之路,给地方高校与政府、社会关系的建构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剑桥大学通过大学章程对学术组织进行了体系化建构,即以规范职责职能为路径,形成分层分类的学术组织框架体系;以申报审批程序的严格执行为载体,形成“相对分离”的学术权力运行路径;以多样化组织形式建设为基础,形成多元学术治理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对我国高校大学章程与大学学术组织建设的重要启示:明晰学术组织职责职能,强化学术组织建构的“体系化”;严格学术事务申报审批程序,强化学术权力运行的“相对独立化”;加强基层学术组织建设,保障学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政府、市场、大学三种力量对高等教育的作用分别体现在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保障等方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巨大社会变革 ,促进“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因此 ,建立新型的“政府、市场、大学”之间关系面临着诸多问题。本项研究在立足解决有关问题的基础上 ,研究提出由构建“新型公共教育权力结构”、构建新型“政府、市场、大学”之间良性互动机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等三个方面内容共同构成的新型高等教育治理结构 ,即新型的“政府、市场、大学”关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大学新使命及创新型大学的出现、高等教育财政紧缩等内外环境的变化,高等教育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等教育管理变革势在必行。我国大学与政府、社会、市场的新型关系格局正在形成,以多元共治和依法治理为基础的大学治理正成为高等教育管理的新常态。新常态下的大学治理呈现出理念、逻辑和方法等方面的转型,突出强化在大学法人地位的基础上,吸纳社会人士,转变政府角色,增强学术权力,努力建构既反映大学治理基本价值,又符合我国现实境遇、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政府依法行政、管办分离,大学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社会依法参与、多元共治。  相似文献   

20.
现代大学制度中的政府、社会、学校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理顺大学、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面向未来 ,作为控制者的政府应该成为“有限的政府” ,作为制衡者及孕育载体的社会应该成为“开放的社会” ,而作为生存与发展主体的大学应该成为“民主的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