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课题总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侧重研究"政府、市场、大学"之间关系的形成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采取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由静态研究入手,分别从"政府职能"、"市场本性"、"大学传统与功能"等三个维度,探讨"政府、市场、大学"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形成.然后,深入进行动态分析,分别从"政府职能的变化"、"市场发育的程度"、"大学传统及功能的变化"等三个视角,探讨它们对"政府、市场、大学"之间关系的影响.第二部分,侧重研究政府、市场、大学及三者之间关系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作用.采取"突出重点"和"整分结合"的研究方法.重点抓住"对高等教育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三大问题--发展战略与规划、资源配置、质量保障,分别探讨"政府力"在三大领域的影响和作用,"市场力"在三大领域的影响和作用,"大学力"在三大领域的影响和作用.通过分解研究,旨在揭示由政府力、市场力、大学力所形成的"系统力"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作用.这个"系统力",并不是政府力、市场力、大学力的简单之和,而是三者的有机合力,这一有机合力的形成与强弱,受"政府、市场、大学"之间关系的影响极大,从而凸显本课题--"政府、市场、大学之间关系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第三部分,侧重研究在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构建"政府、市场、大学之间新型关系"的目标模式.采取历史和现实相结合以及分析与归纳等方法.在以上两部分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实际,探讨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够与国际接轨的"政府、市场、大学"关系模式.侧重从三个方面来架构这一模式一是构建新的公共教育权力结构.包括①"构建政府内部,即各级政府之间的有效权力结构,及行使权力的方式";②构建政府外部,即"政府与大学"、"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有效权力结构,及行使权力的方式.二是构建"政府、市场、大学"之间良性互动机制.包括①政府宏观管理;②市场适度调节;③社会广泛参与;④大学自主办学,自我约束.三是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包括①确立大学"独立法人实体地位";②确立明晰的产权制度;③确立科学的大学治理结构和明晰的职责框架;④建立"决策科学化、管理民主化"制度;⑤建立"信息公开化、监督社会化"制度.本课题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结合、国际和国内相结合,在认真研究和借鉴国外"政府治理变革"及"政府、市场、大学"关系变化新趋势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后,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的实际,紧密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发布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发育健全的实际,紧密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和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实际,分析新形势下,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还存在哪些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和问题,以及这些矛盾和问题存在的致因,进而从理顺"政府、市场、大学"之间关系入手,为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和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2.
西方高等教育的政策变革与经费模式的结构性调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受 2 0世纪末西方社会转型的影响 ,欧美等国的高等教育政策在大学与工业、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方面做出了较为激进的变革 ,并形成了新型的“三重螺旋”关系。这些变革与高等教育经费模式的结构性调整之间彼此强化 ,共同推动着西方高等教育的持续改革  相似文献   

3.
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与政府、市场间的关系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论述了政府、市场和高校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各自的的优势和局限,提出了在社会转型期高校与政府市场间关系的方案。三者关系中,政府应着重从经济职能、社会职能和政治职能三方面确保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公平和监管职责;市场则在资源投入、管理手段和就业引导方面发挥自身优势;高校则以大学精神为本位,力图在保障大学自主性的同时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拥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是高等教育强国的显著标志.为了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进而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国,我们必须构建大学、政府与市场三者之间良好的生态关系.国际经验表明,问责制是构建大学、政府与市场之间生态关系的一种有效机制.而问责制的顺利实施则需要明晰大学、政府与市场各自的权责,以及完善自身的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5.
现代大学制度中的政府、社会、学校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理顺大学、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面向未来 ,作为控制者的政府应该成为“有限的政府” ,作为制衡者及孕育载体的社会应该成为“开放的社会” ,而作为生存与发展主体的大学应该成为“民主的大学”。  相似文献   

6.
博览     
大学、政府与市场三角关系的定位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是围绕政府、市场、大学三个基本要素的关系与作用展开的。西方学者伯顿·克拉克提出并建构的大学、政府与市场的“三角协调模式”,加雷斯·威廉斯所拓展的高等教育发展的细部模式,无疑为当下我国政府、市场和大学三角关系的定位,展示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新思路:(1)高等教育系统中,大学、政府、市场三者是并存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三者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充满张力的脉络空间;(2)在政府、市场和高等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去行政化”的讨论中,基于权力角度的分析遭遇到政府下放高校办学自主权的理论与实践困境,并忽视了“社会”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作用。事实上,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与扩大应当立足于政府与大学问互利的交换关系,而非对立的权力关系。借鉴公共选择理论关于公共领域的交换的思想,构建政府与大学问三类交换关系模型,由此表明我国大学“去行政化”的实质,在于整个高等教育体制由政府单方垄断走向政府、大学、社会共同参与的平等竞争格局的结构性变革。市场组织、社会组织与自然人等行动者对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参与,是政府与大学间权力结构与交换关系变革的重要推动力,政府则是这一变革过程的主导者与竞争格局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8.
国外有学者在分析大学与政府的关系、特别是政府对大学的影响时,归纳出这样两种模式:即“国家控制的模式”和“国家监督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大学与政府的关系也发生了某些重要的变化,从一定意义上讲,正在由“国家控制的模式”向“国家监督的模式”转变。但是,由于市场尚处于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之中,人们在大学与政府关系问题上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式以及制度惯性仍在发挥着作用,因此在模式转变过程中政府如何发挥作用、高校如何自主办学,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结构优化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落脚点和核心价值归宿。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需要构建一个多元主体综合协同的动态调整机制。要发挥政府在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中的主导性作用,强化大学(高校)在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中的主体性作用,保障市场在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将“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大学自主优化机制和市场预警反馈机制”凝合起来,形成“政府、大学、市场”多元主体综合协同与三者“宏观调控、自主优化和预警反馈”机制的统一,实现“长期规划、定期反馈及预期调整”相结合的高等教育结构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重点大学建设政策的延续,“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政府干预行为较为明显,因此如何协调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关系是“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从资源依赖理论视角来看,“双一流”建设中政府与大学之间存在资源依赖关系,并且是一种非对称资源依赖关系,具体表现为:大学对政府的资源依赖属于索求性依赖,而政府对大学的资源依赖属于选择性依赖;大学使用政府资源的自主性远低于政府使用大学资源的自主性。这种政府与大学之间的非对称资源依赖关系妨碍了大学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造成了大学的同质化发展甚至引发了大学之间的不正当竞争。通过借鉴资源依赖理论相关内容,可从构建契约型合作关系、确保大学外部资源渠道多样化、组建大学联盟和重视大学特色发展四个方面,探索“双一流”建设中政府与大学非对称资源依赖关系的协调路径。  相似文献   

11.
经过60年艰辛探索,我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资源配置形式日臻完备。总结和升华历史经验,应当从深层上认识生产社会化规律所要求的“市场调节、调节市场”双导向机制及其内生性和复杂性,自觉地促进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有机耦舍,建立和完善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双导向反馈型调控体系,着力完善社会主义的“神经器官”,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形成与升华科学计划论,即以双导向循环运动为基础的计划机制,深化改革,进一步扫除新自由主义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主客观原因 ,目前民办中学生源素质相对来讲较差 ,被称为“三类苗”甚至“四类苗”。如何使这类学苗学有所成 ,学有所长 ,甚至把“三类苗”育成“一类苗” ,是我们中山高中思考探索的首要问题。为此 ,我校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 ,深入学生中间 ,大胆探索 ,积极实践 ,逐渐形成了面向全体学生 ,以素质教育为导向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具有中山高中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一、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 ,只有解决了学生的做人问题 ,才能为其学习上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只有首先解决学生的做人问题 ,才能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因此 ,“…  相似文献   

13.
《职教通讯》2000年第2期刊载了吴昌盛同志的文章《论职教市场》(以下简称“吴文”),“吴文”认为“职教市场是指职校为社会培养的专门技术人才和用人单位供需双方直接见面,并进行供需双方交换的场所及交换的总和。”“是指教育产品(教育所产生出来的人的劳动能力,其现实形式是学校输送出来的毕业生),按照其各自形成过程中各自花费的必要劳动时间进行交换的过程形式。”我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在有关教育经济问题的研讨中,不少同志提出的新观念,不仅丰富了教育理论,也促进了教育实践。但有些思想观念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4.
从行为金融学“股市财富效应”理论说明构建中国股市稳定机制.合理引导中小投资者投资行为理性化,建立政府预警机制和中小投资者投资风险简易控制模型,对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繁荣、稳定,减少股市财富效应对国民经济负面影响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淑霞 《高教论坛》2005,(6):113-116
随着企业对市场调查的重视,对<市场调查>课程的实践性操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主要以市场调查及其相关知识介绍为主的课程已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向市场调查的技能培训过渡已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经过几年的探索,打破了原有的教学体系结构和教学模式,建立四大教学模块,以"三文档"强化学生学习<市场调查>课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邓小平画龙点睛地指出:“就在四个坚持”。他认为“四个坚持”是“成套设备”。对这一重要观点应从社会经济整体运行的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经济层面“两只手”的交互作用,二是经济运行与上层建筑的交互作用。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需要联系实际深刻领会和贯彻这一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上既有公开的就业市场,也存在不公开的聘用活动即隐藏的就业市场。作为一种现实存在,不论是基于主客观因素,还是法律规定,隐藏的就业市场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因此在高校的职业指导中,我们应该通过信息面谈、职业实习和发挥原有岗位优势等路径帮助学生认识、打开和利用这个隐藏的就业市场,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论》中所研究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根本的区别,但如果去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性,它所揭示的社会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一般的理论、市场与市场规律的理论、市场实现与货币运动的理论、市场管理与经济核算的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完善与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没有顾客就没有市场,没有员工就不会有企业.顾客是企业"外部上帝",也是"第一上帝",员工是企业"内部上帝",也是"第二上帝".与"两个上帝"的理念相适应,我国企业应创新"一切为了顾客,一切依靠顾客"的经营战略和"一切为了员工,一切依靠员工"的管理战略.  相似文献   

20.
市场化在农村的发展和渗透,致使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发生了巨大的社会文化变迁。“幸福感”是一个既受到社会文化制约,又以主体感受为本的概念。本文认为:随着市场化的发展,我国农村居民的幸福观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些改变是经济发展的现实因素及价值多元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幸福感”这一概念既是“地方性”的,又是随着情境的变迁而改变的,且“幸福感”的主体也具有差异性。但限于篇幅所致,本文只能对“幸福感”进行相关研究的梳理,为乡村居民的“幸福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